地处辽东半岛东端的东沟县,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口,隔江相望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里昔日的海域,曾是甲午风云的战场,系民族英雄邓世昌英魂之所在;这里的今天,是盛产海产品、水稻的“鱼米之乡”。值得大写特写的是,在中国经济之舟破除坚冰开始启航之时,在这一片英雄和富庶的土地上,迸发的中国计划生育发展史上一个闪亮的“星星之火”——计划生育中心户,时至今日已成“燎原之势”:自从1984年11月16日东沟县新沟乡挂出第一个“计划生育中心户”牌子以来,到目前辽宁省已发展到9万多个,占村民小组85%以上。
对此,我们要寻觅其历史的踪迹,探求其蕴含的能量,尽可能地放大其社会效应。
一、制度创新
于乐祥,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劳模,东沟县新沟乡计生办主任。1983年的他,还是乡计划生育助理。正是这位有心的助理员,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计划生育中心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我国北方农村的自然村落里,时常有一些育龄妇女在茶余饭后,三三两两聚在一家谈天说地,唠家务话子女,偶尔也议论一番计划生育。这种自然形成的“活动中心点”,启发了于乐祥;一个全新的想法和打算在他脑子里酝酿着。此后,他又深入到村和村民小组进行调查,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样,一个建立“计划生育中心户”的想法悄然成形了。
1984年10月,新沟乡在刘家泡村第五村民组开始了试点工作,创建了第一个“计划生育中心户”。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收到了明显效果。于是,他们于1985年春专门召开现场会议推广试点经验,使“中心户”迅速在全乡普遍建立起来。
“中心户”的建立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988年,东沟县在全县范围内下决心抓“计划生育中心户”的建立,推广和规范新沟乡的经验。到1989年,“中心户”在全县得到普及,共建起“中心户”2082个,“中心户”建立率达100%。
二、能量的释放
所谓“中心户”,是以村民组成自然屯、堡为单位,推举出那些为人正派、有威望,有一定活动能力和文化水平,热心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育龄妇女任“中心户”组长(或户长),来联系并组织周围的育龄妇女,协助农村党政领导和计生干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一般来说,这类育龄妇女的家庭居住条件较为宽敞,卫生条件较好,可以成为10—20名(或更多名)育龄妇女的活动中心。这是农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
新沟乡“中心户”开展工作的做法对东沟县乃至辽宁省“中心户”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
新沟乡在“中心户”建立之后,制定了活动制度,建立了组长岗位责任制,规定了“十有”要求:一有妇女园地;二有“三好”育龄妇女评比台;三有药具发放登记表;四有孕情检查证;五有月经访视卡(袋);六有活动记录簿;七有计划生育报刊杂志;八有避孕药具箱;九有活动制度;十有致富竞赛统计表。规定每个月每个中心户最少组织育龄妇女搞一次活动。这样,使全乡育龄妇女人人都在组织之中,人人都在学习之中,人人都在活动之中。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单调枯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使多少育龄妇女感兴趣,关键在于如何寓教于乐、寓教于富,如何利用“中心户”阵地开展多功能服务来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新沟乡本着“计划生育中心户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宗旨在于为育龄夫妇服务”的原则,开展了“十服务”:一是宣传教育服务,组织育龄妇女学习生育政策、人口理论、生育知识等;二是避孕药具服务,搞好管理,及时投放,并传授使用方法和科学知识,保证收到好效果;三是查早孕服务,搞好月经访视,掌握经期变化,定期组织育龄妇女做乳胶试验,经常过问使用药具情况;四是防治妇女病服务,把乡计生办大夫请到“中心户”,为育龄妇女查体治病;五是优生优育服务,组织新婚和妊娠期育龄妇女学习生育知识,组织哺乳期育龄妇女学习幼儿保健、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经常请大夫为婴儿查体治病,搞好防疫;六是托幼服务,自办或组织办好幼儿园(所);七是传递社会信息服务,传达和贯彻党委和政府部署的有关工作,防治病虫害,签订和兑现承包合同等;八是劳动致富服务,利用“中心户”活动交流致富信息、技术和经验,组织妇女搞致富项目;九是生活互助服务,盖房打屋、婚丧嫁娶,组织家庭困难的、生产人手不够的育龄妇女互相帮忙;十是民事调解服务,邻里之间、夫妻之间有矛盾闹磨擦,“中心户”组长出面做工作解决纠纷。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中心户”阵地开展了其它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书画展、演讲赛、放映电影或录像诗歌比赛、图片展览、算账对比、文艺演出等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计划生育中心户”真正成为育龄妇女们活动的中心,使乡村计生工作落到了实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小小“中心户”蕴涵着和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三、“中心户”效应
1983年,当于乐祥刚接任新沟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时候,这个乡的计划生育工作位于全县23个乡中的第16位,累计计划外生育者达229例,累计被处罚款额达46万元。现在,新沟乡的计生工作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位,连续5年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达100%,并先后被国家、省、市、县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和红旗单位等称号。于乐祥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模,曾两次进京出席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会议。
东沟县由于普遍推广“计划生育中心户”,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计划生育率也连续多年达到99.8%以上,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7年的14‰,下降到1989年的10.53‰。
人们的婚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东沟县有34445户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有450多对符合生育二胎的夫妇,自愿献出了二胎指标,其中独女户367家。重男轻女的思想明显淡化,早婚、早育、非婚生育现象明显减少,婚前检查蔚然成风,基本杜绝了近亲结婚。落实节育措施,特别是落实长效措施的明显增多,1989年环扎率达87%,1990年达88.3%。
“中心户”还发生着更大的效应。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它弥合了生产队解体的断层,发挥了原来生产队组织的管理职能,使管理措施有了执行的实体,行政上经济上的各项管理措施可以通过“中心户”这个实体具体落实到户到人,如国库券的购买、征购粮入库通知、村民委员会选举、邻里的民事纠纷等,都可以借助这一实体落实下去解决问题。新沟乡宣城村村长李道宽感慨道:“‘中心户’好处太大了,我是村长,是管生产的,我宁愿不要村民组长,而要‘中心户’组长。”
这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计划生育中心户”,现在已成为“党的政策宣传站,丰富知识的文化站,防病治病的保健站,日常生活的服务站”。
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新阶段,建立了我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体制。
四、探索中发展
新沟乡的“中心户”已经在向规范化和深层次迈进。
他们一是抓制度,搞了三步改革,实行目标管理,分别由乡干部、村干部和“中心户”组长三个人组成承包小组,具体承包各个中心户育龄妇女的各项工作。二是抓培训,提高骨干队伍素质,选择文化素质好的乡村干部、学校教师、乡村医生等建立一支乡、村、组、户四结合的骨干队伍,每个“中心户”有2—3人。三是抓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四是抓竞赛,在“中心户”之间开展创“最佳中心户”活动,在育龄妇女中开展创“三好育龄妇女”活动。
“计划生育中心户”在东沟县、在辽宁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发展,作用也越来越显著。1990年底,东沟县有9个“中心户”被评为省级优秀中心户,27个被评为市级最佳“中心户”,50个被评为县级标兵“中心户”。辽宁省共表彰了330个优秀“中心户”。
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辽宁省计生委原主任杨魁孚对“中心户”抱有极高的热情和期望。他说:“任何典型、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自发地发展,都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组织、培养和提高。”对“中心户”这朵新花,我们应该不断地浇水、施肥。
(此文发表于1991年12月9日《中国人口报》,并获度国家计生委一九九一年度人口好新闻评选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