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雷氏和方雷氏的由来

方雷氏和方雷氏的由来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有些事情仍然经常刻在方雷氏心里。此事虽然失败了,但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于是在1120年,方腊发动群众,宣告起义。当北宋最高统治者接到方腊起义军逼近杭州的消息之后,立即派童贯统率官军南下,镇压起义。次年四月,方腊被俘,就义于开封。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此事应在预料之中。
轶闻趣事_方姓简史

1.方雷氏

方雷氏和梳子的由来:轩辕黄帝第二妻室名叫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在黄帝第一妻室嫘祖发明养蚕后,她创先发明了骨针。她把丝线穿在骨针尾部,缝起衣裳飞针走线,黄帝宫里大小妇女没有不佩服的。但是,有些事情仍然经常刻在方雷氏心里。她所掌管的黄帝宫二十多位女子,经常蓬头垢面,一遇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逐人用她自己手指把每个女子头上蓬发一一捋顺。有时,连五个手指都捋破了。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有一年,河里发了一场大洪水,给黄帝发明舟船的狄货,从洪水中捞回比胳膊还粗十九条大带鱼。他非要黄帝第三妻室彤鱼氏给他作熟吃,不料,彤鱼氏有病不能下床,狄货只好去找方雷氏。方雷氏按照彤鱼氏平时作鱼的方法,把石板用柴火烧热,把带鱼放在石板上,上下翻滚,不一会带鱼就烧熟了。狄货一口气吃了三条,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随手拣起一根,折了一节,左看右看,非常美观,不由得用带鱼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乱发。开始,她是无意,谁知,不大一会,蓬乱的头发,被梳得整整齐齐。连她自己也弄不懂为啥蓬乱的长头发,用鱼刺怎么能捋顺,梳得整齐呢?方雷氏把这些带鱼刺暗暗收藏起来。第二天她就把这些带鱼刺折断成一扎长的短节节,叫来她身边的所有女子,一人发给一节带鱼刺,教她们如何梳头发。一群女子嘻嘻哈哈都动手梳起来。开始,有的女子不会使用,鱼刺扎进头皮,有的用力过大,一下子把带鱼刺折断了。有的女子还说,这不如用两手指头理头发,又保险还能抓痒。此事虽然失败了,但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用什么东西能代替带鱼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日夜设想。有一天,她遇见黄帝手下专做木工的睡儿,她把带鱼刺拿出来,要求睡儿依照带鱼刺,做一把木质的梳子。睡儿看了看带鱼刺,告诉方雷氏,可以做,就是没有这种工具。不过,先让我试一试。不几天,睡儿用一块木板作成一把带鱼刺式的梳子,拿来叫方雷氏看。方雷氏不看则罢,一看,噗哧一下笑得直不起腰来。睡儿不明白什么意思,方雷氏笑着说,这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像个耙地的耙子,这怎么能用来梳头发呢?睡儿也笑了。但他并没叫方雷氏失望。回去后,他叫几个会做木工活的弟兄,一起商量研究,最后终于用竹子给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后,非常高兴,中华民族妇女使用梳子时代从此就开始了。难怪陕西乾陵永泰公主坟墓里出土的那把“憎爱分明梳”和带鱼刺非常相似。

2.方皋相马

伯乐年老,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一作“堙”)相马。过了三个月来复命。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回答说是“牝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说:这正是九方皋会相马的证明,他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经不去留心了。见《列子·说符》、《淮南子·道应训》。后以“牝牡骊黄”等指表面现象,本此。元袁桷《次韵郭岩卿》:“方皋相马遗黄玄,嫫母敢作千金妍。”

3.方腊起义

从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到1122年三月,在江浙地区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方腊是睦州青溪县(浙江淳安)人,雇工出身。青溪及其附近地区盛产竹木漆茶等经济作物,造作局和应奉局每年从这里勒索成千上万斤的漆,其他竹木花石的数量也极为庞大。小生产者和一般劳动人民的生活陷入绝境,怨声载道。于是在1120年,方腊发动群众,宣告起义。他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方腊利用当地秘密流行的摩尼教来组织群众,起义队伍很快便扩大到数万人。起义军所向披靡,三个月内,接连攻占了两浙首府杭州等地,共攻占六州六十多县,队伍扩大到近百万人,“东南大震”。

当北宋最高统治者接到方腊起义军逼近杭州的消息之后,立即派童贯统率官军南下,镇压起义。接着。宋徽宗又“下诏罪己”,宣布撤消“造作局”、“应泰局”,停运花石纲。

童贯带领的宋军过江之后,分路指向杭州等地。这时各地的地主武装也纷纷出来配合官军进攻。起义军兵力分散,抵挡不住宋军的反扑。次年四月,方腊被俘,就义于开封。浙东的各支起义军到1122年以后也被镇压下去。

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4.还桥故事

还桥的故事今河南省禹州市流传着方孝孺后代回归祖居地的故事。

明朝建文四年,南京皇宫里传出一个噩耗:当朝宰相方孝孺因反对新皇而祸十族。消息传来,朝野震惊。方孝孺入翰林而居首相,道德、文章天下第一,今因反对成祖朱棣而被灭十族,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

早在朱棣大军兵临南京之时,方孝孺作为当朝宰相,就对朱棣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朱棣犯上作乱,有违祖制,属乱臣贼子之列,早已抱定决心,弃官不做,并准备一死,以保持清白。朱棣入主南京,皇位未稳,急着想拉拢一批人拥护他,因方孝孺影响较大,就封官许愿,见方孝孺极力反对,就想杀一儆百,故而对他处以极刑。

南京方府被重兵团团围困。全府上下一片惊慌,因方孝孺为官清正,随任人员不多,大部分亲属都在原籍。他想派人向原浙江省台州宁海县送信通知家里人早作安排。如此重任,何人能当?府中有一仆人,名唤方勇,从小追随方孝孺,从陕西汉中府而到南京,一直不离左右,今大人遇难,方府遭殃。今方勇义愤不已,决心冒死以报知遇之恩。他趁混乱之际,化装成官军,混出了方府。然后购得快马一匹,星夜向宁海县进发。

方勇一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果然比圣旨早一天到达宁海县城,进府向老夫人述说京都之事。老夫人闻此巨变,反而显得十分平静。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此事应在预料之中。她想到儿子为官清正,清白做人,死而无憾。只是方氏全族受此连累,于心不忍。为保全方氏一点血脉,就把孙儿方熙英叫到面前说:““你父为官清正,忠孝双全,我们本着一死示忠,但你肩负着发扬光大方氏一门的重任。你可速逃回河南府钧州西二十里方家岗,那里是咱方姓的老家,自会有人照应。路途之上,千万不要说你姓方。遇人盘查,隐姓埋名,暂时避过此难。今后你要耕读传家,清白做人,赶快去吧。”

公子方熙英年方18岁,尚未婚娶,遂带仆方勇结伴西行。二人刚走一天,各地官府就绘影图形,捉拿公子熙英。各地县城,主要路口,都有官兵把守,盘查来往行人。一日,二人到达安徽合肥,进城时,突遇盘查。二人称他们是从南方向北方贩运药材,路遇歹徒打劫行李,路费全被歹徒掠去,只好空身而行,现有部分药材在北方,需回北方结账。因在路途日久、缺衣少穿,公子瘦了不少,这才瞒过官兵,未被发觉。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钧州城西方家岗。方勇求见族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述一遍。族长见是南方回来的族人,又是忠良之后,自然万分高兴,立即接公子回家。族长帮助在村内建茅庐两间,送些柴粮凑和着生活。

公子长大后想让后人知道这次北归的缘由,就想建一桥梁,既方便大家,又能让后人记住此事,于是便领人进山采石。一天夜里,方公(孝孺)飘然而至,对公子说:“你们建桥以记回归,我当鼎立相助。”虽是南柯一梦,却增强了公子采石的决心。后来,在族人的帮助下,经过数月努力,终于建成了一座石桥,叫做“还桥”。现在,这座桥仍在向人们讲述着方熙英还乡的故事。

如今,在方山(即方家岗),以方孝孺为一世祖的回归支系共有四千余人,远远超过以台公为始祖的本土支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