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这表明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我国产业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比如,当产业承接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形下,产业移出国会尽可能地采用FDI的形式实现产业转移。二是克服我国R&D和创新活动的区域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区的R&D活动相对于东部地区还相当落后。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_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更新

本书研究和已有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在SCP分析框架内,从经济增长数量(GDP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TFP增长)两个方面,层次清晰地全面考察了我国承接产业转移、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R&D活动的效率问题。本书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首先,从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和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来看,承接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从对中、日两国RCA指数的变化关系来看,日本对中国产业转移的“雁行模式”特征已不再突出,即产业转移中伴随的技术外溢效应不再明显。

二、承接产业转移和R&D投入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

第一,加工贸易、FDI、国内R&D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与GDP的对数时间序列高度相关,且均是一阶单整的。协整分析表明:

(1)加工贸易和R&D投入是长期均衡且有正向关系的。这表明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我国产业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2)FDI和R&D投入是长期均衡且有负向关系的。这表明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对我国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

第二,从Granger因果关系来看,加工贸易、国内R&D投入以及FDI之间的关系,具体为:

(1)加工贸易和国内R&D投入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对此可以作出有创见又颇具意味的解释:一是从“干中学”加工贸易中吸收和消化技术是我国R&D投入的重要方向,R&D活动具有较强的“对外依赖性”;另一方面,R&D投入的低效率又强化和固化了这种加工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生产形式。

(2)加工贸易和FDI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和FDI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贸易和投资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互补关系,但也可能表现为互斥关系。比如,当产业承接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形下,产业移出国会尽可能地采用FDI的形式实现产业转移。

三、R&D投入和GDP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

(1)R&D投入和GDP增长是长期均衡的正向关系,但R&D投入的经济增长弹性不高,反映了我国R&D活动的效率较低。

(2)R&D投入并未直接体现为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R&D投入效率不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能力不强,而是通过扩大就业和FDI规模的间接形式对GDP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3)FDI和GDP增长之间体现了较强的互动关系,这一结论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是一致的。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政策息息相关,FDI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GDP的增长对国内R&D投入和就业的扩大具有显著影响。

四、产业转移技术溢出、R&D投入和TFP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

第一,国内R&D投入、加工贸易、FDI和TFP的对数时间序列高度相关,且均是一阶单整的。协整分析表明,国内R&D投入、加工贸易和FDI、TFP均有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R&D投入对TFP的增长弹性为0.386;FDI和加工贸易(TRD)对TFP的增长弹性分别为0.075和0.062,FDI对TFP的贡献系数略大于加工贸易。这也暗示着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十分有限,我国技术进步必须更多地依赖国内R&D的投入。

第二,从Granger因果关系来看,FDI、TRD、国内R&D投入与TFP增长的关系,具体为:

(1)FDI和加工贸易规模的变化不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的Granger成因,国外的技术进步通过加工贸易或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效果并不理想。

(2)国内R&D的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Granger成因。发展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和“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速技术进步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必须更多地依赖自主的技术创新。

(3)垂直专业化生产(加工贸易)以诱发R&D投入的方式对TFP增长有重要的间接作用。该结论又一次支持了“赶超型”发展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思路。

五、我国R&D效率的分析

一是我国在增加R&D经费的同时应加大研发人员培养力度,以使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由于我国技术基础薄弱,科技研究起点低,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大,所以改革开放后技术研究的空间很大,加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由此技术需求不断增加,但研发人员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技术机会和技术需求的增长速度比研发人员的增长速度更快,使人均技术机会和技术需求增加,导致研发人员生产率上升。

二是克服我国R&D和创新活动的区域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区的R&D活动相对于东部地区还相当落后。要使我国的R&D和创新活动持续、稳定地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R&D和创新活动的区域不平衡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经济技术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对促进R&D投入,提高R&D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