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为中国梦拓展出宽广的理论视野。
在当下的中国,凝聚中国力量可以有三个依托:政治优势、经济实力、文化积淀。
一、政治优势:凝聚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从政治理念层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是我们党政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从政治制度层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它表达的核心都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确立的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是人民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力量不竭的动力源泉。
事实上,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跃升,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人民主体性地位,因而开掘出巨大的人民主体性力量推动的结果。
第一次大跃升,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样质的飞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革命,使当时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其田的梦想,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国亿万农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推动力量。
第二次大跃升,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开于农村。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可以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享有完全的自主权。之后,这一政策又拓展到城市,使工商业等社会经济组织逐渐摆脱了国家计划的束缚,拥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市民享有自由选择商品的主动权,不再囿于计划下的票证之中。农民对于土地的主体性、工商业等经济组织对于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性、市民选择商品的主体性地位都在改革开放中渐次确立,这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主体性力量的开掘是推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历史证明,给予人民主体性地位是开掘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真理性选择,而无论我们党的政治理念,还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人民主体性地位得以开掘的根本保障,因而具有无可争辩的政治优势。
二、经济实力:凝聚社会发展的稳定力量
1990年前后,东欧聚变,1991年苏联结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之所以能稳住阵角,转危为安,很重要的稳定力量来自于我们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1990年11月1日苏联使用商业汇率的当天,原1美元兑0.6卢布贬为1美元兑1.8卢布。1991年4月17日,1美元兑27.6卢布,12月苏联解体时,外汇储备为零。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我国外汇储备为9.52亿美元,而1990年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增至110.93亿美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十几年的经济积累,我们不知该怎样逃过这一劫。
1997年索罗斯攻击泰国金融市场,泰币贬值60%,股市狂泻70%,56家银行倒闭。随后,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的汇市、股市一路狂泻,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索罗斯移师香港金融市场,中央政府全力相救。到1998年11月月末,我国拥有外汇储备1445.88亿美元,1997年至2000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一直在8.27至8.28之间窄幅波动,人民币格外坚挺,在泰国等许多本币严重贬值的国家,西方人用很少的钱换回原本很贵的资产的现象在我国没有出现,保住了我国国民的财富没有被这般掠夺。我们平稳地度过了亚洲经济危机。试想如果那时我们的外汇储备仍在1977年的9.52亿美元的水平,我们是没有力量保护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那么那一场危机不知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到现在仍余波未尽。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经济领域我们进行了主动性的降速度、调结构;在民生领域,我们全方位地拓展了民生的覆盖面。到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拥有外汇储备余额3.31万亿美元。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拿什么去做降速度与调结构的成本?又怎能拿出那么多的钱去惠民生。2013年4月7日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提出,在今后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在全世界,特别是欧美经济萎靡不振的今天,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可争辩的事实使世界上许多原本质疑我们发展道路的人,转而认为中国道路走对了,这更加提振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今后能够更加从容地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来愈高的认可声音,增加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的正能量,消解了许多西方图谋西化分化中国的负能量。中国经济实力,是凝聚国家发展的强大稳定力量。
三、文化积淀,凝聚中国前行的引领力量
中国文化积淀所给予的中国前行的引领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的考量,文化的本质是创造。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延绵不断,意味着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用自己创造的文化智慧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种持续、长久的创造力,在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有。
古埃及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占领后开始日渐衰落,先后被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统治权在外族手中频繁更替,原本对多神崇拜的民族,在罗马人统治时,信奉基督教,到阿拉伯统治时信奉伊斯兰教,古老民族的核心价值系统在政权反复迁易中早已不复存在。埃及的民族文化早已断流。公元前3500-31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自己的楔形文字,前2000年成为这一地区使用的外交文字体系,但到前75年前后,该文字逐渐消失。文化是由历史承载的,而历史是由文字传承的,随着文字的一起消失的还有两河流域灿烂的古代文化。
1206年,德里苏丹王朝开始在印度320年的统治。伊斯兰教代替印度本土宗教成为主流宗教信仰,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替换本土的梵语成为官方语言。1526年蒙古人后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尔王朝,1858年印度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现在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主流文化领域时断时续,没有以主流文化的姿态持续绵延下来。
无论是民族文化的“断流”,还是“时断时续”,都是文化没有持续创造力的表现,中国的文化持续的创造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刻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中华传统文化在列国纷争的历史关头,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两千多年大一统的繁荣。毛泽东思想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引领中华民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邓小平理论在民族道路选择的关键节点,引领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文化的持续引领力引导我们民族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文化的活化力
“和而不同”使中华文化拥有包容前提下的活化力。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活化的结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活化的结果……正是这种活化力,使中华文化可以不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吸收优秀文化创造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文化智慧。匈牙利著名文化学者贝拉·格雷什科维奇说:“我难以想象的是,曾在将人类进入太空方面超过美国的国家会在没有的重大外国势力支持的情况下缺少制定经济转型战略的智力与技术专长”。正是因为苏联在转型期没有自己文化创造力的引领,照搬西方的解决方案,致使苏联解体。实际上,现在北非的动荡,正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在面对基督文化的强势入侵缺少自己文化创造力去应对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高债务,正是基督文化在应对民众的恶意民主时文化的无能为力所致。
(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