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与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

动物与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造就了动物间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样性。但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看,食物网中生物间的这种关系恰恰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协同。在更深的层次上,由于生物发展和增殖主要受环境的限制,包括栖居空间、能源和营养、气候变化和生物间相互关系等。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层层利用自然提供的能源,共同维护环境、对抗环境恶化的抗熵机制。故生物界是万物相关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生物和谐_和之说

【强弱相克】

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多样复杂。强弱相克、互惠共生、斗争互助——动物的生存之道多种多样,但物种种群之间却也有意无意地维系着微妙的平衡,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稳定与和谐。人们一般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其实不然,很弱小的动物有时也会将强大的对手打败,即动物天敌间的“相生相克”。

比如蛇与老鼠之间就是一种典型的相生相克。蛇是捕鼠的能手,是老鼠的天敌。不过,这仅是在春末、夏季以及秋初时期,因为此时蛇的活动能力比较强。当秋末天气转凉后,它的身体便逐渐开始僵化,行动不再灵活;冬季到来之时,蛇便进入冬眠状态,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于是,老鼠开始挖洞寻蛇,每当找到冬眠的蛇便食欲大开,就像啃咬其他美味佳肴一样大快朵颐。这种现象正如人们形象地总结:“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在动物界中,像这样“相生相克”的例子有不少,两个敌手之间总有相互制约的因素,强者有“软肋”,弱者有“杀手锏”,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强者。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造就了动物间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样性。多少年来,动物们就是这样相互制约着,顽强地繁衍着,并生生不息,各自有意无意地保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互惠共生】

协同进化是生物界的“主导”,是普遍性的原理,优胜劣汰则是局部性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可概括为“优胜劣汰”,他认为由于每一生物都有不断增殖的倾向,这必定发生生存斗争。但是,我们不能把生物间的斗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间的互惠等都不恰当地归之为生存斗争,即不能把生物间的大量协同关系都归入“优胜劣汰”之列。

生物界的协同在各个层次上都有体现。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是生物界最重要的协同,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啃食植物,如果将其看做是生物间的斗争,那么这种斗争是异常“剧烈”的。但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看,食物网中生物间的这种关系恰恰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协同。例如,大家知道狼是残暴的食肉动物,它与羊群和野兔等食草动物在野生条件下呈消长关系,所以狼群无意中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草地被过度啃食。在总体上,狼—野兔—植被形成一个互利的机制。在人类驱逐狼群后,由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甚至沙漠化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更深的层次上,由于生物发展和增殖主要受环境的限制,包括栖居空间、能源和营养、气候变化和生物间相互关系等。生物间通过参与物质的循环,在保持必需的环境条件方面与环境达到协同,如生物参与调节水、氧、二氧化碳、氮和各种元素的循环来维持生物圈的发展。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层层利用自然提供的能源,共同维护环境、对抗环境恶化的抗熵机制。残暴的食肉动物只占生物界的一小部分,处于食物链的顶尖位置。它们是生物界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选择压力,从而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故生物界是万物相关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