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神祇诞会
城隍诞
“城隍”,即指古代的城墙和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宋代以后,城隍开始被人格化。古人认为城隍能护卫百姓,是保佑一方的平安之神。城隍神的原型人物多取自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是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故皆为备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因此他们被认为死后也会在阴间任当地的地方官,掌管地方鬼灵。城隍信仰,寄托了各地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迁至今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庙分前后两座,前殿供奉城隍塑像,神像白脸长须,手捧朝笏,肃穆庄严;两旁侍立判官、神将、夜叉鬼卒等。神案摆设铜锡香案,两旁悬挂铜制丝绣幢幡,正中高悬“正大光明”红底金字匾额。城隍诞诞期一般设于每年五月十一日或七月二十四日,当天,不少市民均前往城隍庙祭拜祈福。
城隍诞是珠海山场村的民间特色信仰,也是当地人精神与生活的依靠。珠海山场村又称香洲山场,是香山历史上最早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珠海山场村内的庙是珠海目前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庙宇建筑。穿过供奉着北帝神像的正殿便是城隍殿。城隍庙里除供奉北帝外,还有山场村本地的“庇护神”——城隍爷。在山场村村民心目中城隍爷有着很高的位置,可以说是珠海人的根。据说唐朝年间,当地有一个姓谭的生意人以开医馆为生,他不仅主持正义、维护公道,还懂医术,在村中及周边地区做了不少好事,一生广积善德,因此他死后成为村民心中的道德完人,被村民看作是城隍爷的化身。
珠海山场村的城隍诞日是农历七月二十四。这天,不少来自港、澳和珠海各地的人不约而同来到这间北帝庙参与各种诞庆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当天,珠海香洲山场村男女老少几百人都会到城隍庙门口领取香烛,然后入内将乳猪等各色祭品摆上神台,点燃香烛,对北帝和城隍神像依次叩拜。他们神态虔诚,希祈世代平安。此外还有太公分猪肉的习俗。村民们将送来的烧猪抬往每座菩萨泥像前面摆好、供奉。祭拜完毕,几个村民手持菜刀,把供奉过城隍爷的烧猪切成小块,分给前来祭拜的村民,供其进食或带回家。
古代的顺德伦教仕版也有信仰城隍的风俗。顺德伦教仕版原是一个小岛,岛上河涌纵横,交通以小艇运输为主。传说有一年,仕版遭遇瘟疫,村民从鸡洲请来城隍爷,几名大汉抬着城隍爷于村内游街,祈求城隍爷为仕版村民避邪驱鬼,消除瘟疫。途中几名大汉抬累了就放下城隍爷,在村边乘凉,但当他们再次抬城隍爷时却怎么也抬不动。有人说,那是因为城隍爷不愿走,意欲在此定居。于是,仕版村民集资修建城隍庙,供奉城隍爷,并把每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定为城隍诞。据说当时有人为了城隍爷的恩泽能惠及众人,便刻了两个大印,一个玉印,一个青铜印。于是,人们纷纷将自己的衣物拿到庙里盖印,以祈求平安顺意。仕版城隍诞之日,当地也举办各色民俗活动,其中集体祭拜是核心内容。这种原始的民间信仰活动,是农耕社会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对维系当地的人际关系有极好的作用。
波罗诞
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波罗诞庙会是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民间文化元素,有着千年的文化传统。
广州东郊的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这座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用于供奉南海水神广利洪圣大王。建庙之初,庙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流经这里的扶胥江,南接黄埔港,东连狮子洋,烟波浩瀚,水天相接。旭日东升的时候,洪波涌起,金彩夺目,浮荡千里,十分壮观,遂列入古羊城八景,名为“波罗浴日”。自唐起,历代皇帝每年都派重臣祭祀,为庙屡加封号。清康熙皇帝在这里留有御笔“万里波澄”四个大字,著名文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王士祯、屈大均、陈白沙等,都曾到此参拜并留下墨迹,故遗有许多碑刻。
关于波罗庙名称的来历,民间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是波罗乃梵语“波罗蜜多”音译之略,意思是“到彼岸”,并有“办事成功”之意。古代外国商船远渡重洋来到广州,船员遥见神庙时便欢呼“波罗蜜多”,故称为“波罗庙”。另一说是因神庙前植有木菠萝树,据说为波罗国人达奚司空所种。传说有一天,一支波罗国的船队开到这里,停泊在扶胥江上。一批外国客商登岸游览,来到庙前,当时人群中有一位贡使达奚司空,在神庙两旁各种了一棵菠萝树作为纪念。他们登上了南岗村头的土墩。那时正值五更时分,太阳刚从海面升起,万道霞光照映扶胥江面,波光粼粼、金银满目。达奚被这异国的神奇景色所吸引,越看越入神。直到夕阳西斜,他才急急忙忙赶回江边,但船队早已扬帆远去。后来达奚每天都到南岗村头的土墩上眺望,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他们的船队返航,接他返回故乡。他站在那里,整整望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化为石人。于是村民们为他塑了一尊像,供在庙里,尊他为波罗神。“番鬼望波罗”的典故就从此传开了。自此,扶胥江易名为波罗江,南海神庙也称为波罗庙。
波罗诞诞期为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日,诞会为期三天,以十三日为高潮。明清时期,波罗诞庙会盛况空前,香火很旺。清人崔弼《波罗外记》就描写了当时的盛况:“楼船花艇,大舟小舸,连泊十里,有不得就岸者,架长篙接木板桥,越数十重船以渡。入夜,明烛万艘与江辉映,管弦呕哑,嘈杂竟十余夕。连声爆竹,灯光通宵……凡省会、佛山之所有日用器物玩好,闺阁之饰,儿童之乐,万货聚萃,陈列炫售,照耀人目。”可见,诞日庙会实际已成为物资交流大会。其间,庙前搭棚演戏,上演杂耍等各种游乐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庆贺“波罗诞”的习俗依旧盛行。每逢诞期,四周乡民蜂拥而至,珠娘花艇云集其间,非常热闹。大家的目的一为祈神拜佛,保佑平安;二为观赏传说中“波罗浴日”的壮丽景象;三为买上几只“波罗鸡”,碰碰运气。
波罗鸡是波罗诞会中最受欢迎的小工艺品,由附近乡民制作销售。此“鸡”用硬纸壳扎作,外敷粘土,粘上五颜六色的鸡毛,造型活似真鸡。“波罗鸡”多为雄鸡造型,神态威武,颇得游人欢心。几乎每个赶庙会的人都会买一只带回家中,以求吉祥。据说,这种纸制的波罗鸡十万只中有一只会啼,谁买到,就会发家致富、福寿延年。所以每年赶庙会者超十万之众,所销售的波罗鸡,其数也当在十万以上。
近几年,广州“波罗诞”庙会盛况空前。2009年,为宣传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庙会上还增加了迎亚运的表演节目。
雷神诞
雷神,也称雷公。传说雷神的外貌为鬼头、鸟嘴、两肩生翼;其左手持鼓,右手执椎,当以椎击鼓时,便是打雷。雷声隆隆,威力慑人。因此,人们心目中的雷神形象与行为都极为恐怖,让人感到害怕。位于南方的岭南地区,雷雨天气较多,因而祭拜雷神的活动较为流行。其中的雷神诞活动,就很有特色。
潮汕地区祭拜雷神的庙宇有饶平鸿埕大庙,南澳后宅镇中兴街中段也设有一座雷神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是“雷神生”,即雷神诞。在潮州,戏班所供奉的戏神为田元帅。田元帅也叫田师爷,原为戏师,后化为青蛙而隐。因此,田元帅也是青蛙神。潮州各处也传说田元帅是雷神,因其诞辰为六月二十四日,与雷神诞日相近。古越族先民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信仰涉及青蛙、雷电、雨水等自然元素。百越族是较早种植水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发现青蛙的叫声预示着雷雨即将来临,以为青蛙能呼风唤雨,兆示农业收成的丰歉,所以便把青蛙当成神明来崇拜,而潮州的田元帅便被当作雷神看待。
广东廉江一带的雷神崇拜又是另一种形式。过去,广东廉江地区经常大旱,当地人受尽天火焚烧之灾,只好寄望于雷神灭灾,于是便有了雷神崇拜。雷神是廉江安铺镇玉枢宫内供奉的诸神之一,相传其诞期在正月二十八日,诞庆当日甚为热闹。钟喜焯编的《重修石城县志》载,“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安铺游神最为热闹。是晚游灯更为辉煌,每枝灯可载火百余盏,制成人物鸟兽,配用机器均能举动如生,省会各处多不及也”。每次神诞前,庆诞筹备者发动居民募捐并从中筹集“庆诞”经费。届时,白天以游雷神为主,晚上则主要进行游灯活动。
白天游雷神时,各神一起出行伴游,游神队伍长达数里,神轿达十多乘。每乘轿都经过精心布置,香烛焚于轿前,神童、道公伴随轿旁,大幅三角彩旗引路;香案台摆满香烛宝帛,神品台上摆置烧猪牲仪;大型花灯各种各样,有走马灯、盘转灯、长灯、短灯、方灯、圆灯、扁灯、梭灯、小型物灯等,可谓五光十色;还有锣鼓花架、狮子班、舞龙等,热闹异常。其时各街道也组织十多个游行队伍,多由十来岁孩童组成,每队三十至五十人。他们身穿各色长衫、马褂,头戴帽子,脚穿白鞋,手举龙灯、凤灯。
雷神诞当晚的游灯也极其热闹。全镇处处皆灯,欢乐声、锣鼓声、弦歌声、鞭炮声交杂一起,响彻安铺上空。商户、居民门前亦张灯结彩。游灯活动中,那些制成人物鸟兽形象的灯饰如马灯、兽灯、鲤鱼灯、鲳鱼灯、龙虾灯、螃蟹灯、桃子灯、柑子灯等,种类繁多,栩栩如生。各色彩灯通常都安装在锣鼓架上,通电并连上马达后,均能发亮运转起来,因此其观赏性是他处的灯饰无法比拟的。此外还请三班大戏(粤剧)庆诞,相互竞演三至五晚。庆诞期间,人山人海,由外地来安铺观灯、看戏者,不计其数。商店及居民家庭,挤满亲朋戚友,旅馆床位爆满。建国后,安铺雷神诞的游神活动逐渐消失弃除,但游灯习俗仍保留下来。
太阳公生
农历三月十九日,古时潮汕各村各户都有祭太阳公生的习俗。烈日炎炎之下,于方桌供上粿品、面条、青果等,并燃香祭拜太阳。
相传,三月十九原为潮汕地区的祭祖日,各家各户原本在这天备办粿品鱼肉、纸钱供品,在家祭拜祈福。然而这天又恰是明末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之日,潮汕百姓的祭拜举动引起清廷当局的注意,清廷遂派官员发出警示。百姓意识到,在清朝的统治下追念故主,这样做会有杀头的危险,因此祭祀活动只好停止。自此,每当这日一到,群众慑于官威,虽心存祭祖念头,却不敢擅自行动。为了避免灾祸发生,一位颇有智谋的老妇想出妙策,把祭祖活动改在露天望北进行,并直言是为祭祀太阳公生,以避罪责。于是太阳公生的称谓便在百姓中形成,正好和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的“日娘生日”相呼应,人们祭拜便不再顾忌。及后,一代传一代都把这一天说为太阳公生,很多不知原委的善男信女以为太阳公真的在这一天出生,便当真拜起太阳公来。
从潮汕人的祭祀对象来看,农历三月十九日的太阳公生日应该是中和节的变异。中和节是为了祭祀勾芒神,即日神的生日。据《唐书》所载,中和节是在唐德宗亲自提倡下兴起的一个节日。虽然其立节为时较晚,但实际上也是上古自然崇拜演变的结果。清人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中记载,“(中和节)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而《春明岁时琐记》则有“亦有持斋诵太阳经者”的记述。太阳经即是《太阳星君圣经》,其经文曰:
太阳明明诸光佛,四大神州镇乾坤。
太阳日出满天红,晓夜往来不住停。
行得快来催人老,行得慢来不留存。
天上无我无昼夜,地下无我少收成。
家家门前都走过,倒惹众生叫小名。
恼了门神归天去,饿死黎民苦众生。
个个神明有人敬,那个敬我太阳神。
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灯。
有人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
无人传我太阳经,眼前就是地狱门。
佛说明明诸光佛,传与善男信女们。
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走地狱门。
临终之时生净土,九元七祖尽超升。
有福念我太阳经,世代儿孙福禄深。
经文把敬颂太阳神的好处说得很清楚,让太阳公生得以世代流传。
现今,潮汕人祭祀太阳公已经没有经文记述中的整套繁琐礼节。较为奇怪的是,其他地区祭太阳星君所用的祭品是太阳糕,而潮汕人所用的却是面条。其他地方的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日”这天,人们有吃面条的习惯。看来潮汕人是将“太阳公生”与“龙抬头”混淆为同一习俗。虽然形式有点变化,但祭祀太阳公生的习惯依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至今。
水父水母生
古代人由于对风、雨、雷、电、海潮等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便认为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神的主宰。位于中国独特的海洋文化区域,潮汕沿海地区对海神的崇拜十分明显。潮汕地区在地理上背五岭而面南海,古时与内陆交通阻塞,却与东南亚各地的海上交通便利,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潮汕地区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自古以来就形成一种崇拜大自然的传统。当地平原少,耕地不足,海民靠打鱼、晒盐为生,危险性和偶然性都很大。明清以后,朝廷实行“海禁”,海民谋生之路被截断,生活更加困难。无数男子唯有冒死过洋到东南亚一带谋生,历经海上漂流,九死一生。在靠红头木船闯海、长期分离、信息隔绝的时代,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保佑上。而水父水母就是他们每年必奉祀的自然物神,为的是让海上的谋生变得顺利,让穿梭其间的人也能平安归来。虽然这种原始的信仰习俗不能够让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海变得温顺,但是对潮神的祭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紧张的心情。
潮汕先人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背后都有神仙操纵,如风有风神,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火有火神,闪电有电母,而世代居住南海之滨的潮汕先人,称主宰潮汛之神为水父水母。潮汐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海上作业永远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沿海渔民要出海,心理上都盼望得到神灵的庇护。每逢农历九月初三和十八日,是潮水高涨的最大极限,俗称“初三流,十八水”。因此,当地习惯上以此两日为水父水母神诞,俗称“水父水母生”。是日,正好是潮汕沿海江河潮水水位涨得最高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潮汕沿海居民都备齐三牲粿品到江河海汇合处的岸边举行祭拜活动。这种祭拜活动没有专门的庙宇和神像,却能一直持续下来。
潮汕沿海地区一般都建有水仙爷宫,其中,澄海永新村的水仙爷宫,其神诞却在九月初三,与水父水母神诞同日,可能是合二神为一神之误。据当地老者介绍,该村的水仙爷是“水涝神”(即水涝之神)。民国政府曾下令禁止立祀怪诞无稽之神,只许祀奉历代于国于民有功的人物。于是该村士绅倡议将原来水仙爷宫改名为“大禹古庙”(民间尊禹王为水仙圣王,也叫水仙王),并另造庙门匾额,庙遂留存至今。其实,这只是一种祭祀水父水母的变通形式而已。
狮岭盘古诞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日是广州花都狮岭地区的盘古王诞,它与其他地区流行的十月十六日盘古王诞有所不同,略志于下。
狮岭地区过去曾有瑶胞居住,从其民间传说来看,这一诞节肯定与瑶胞迁徙有密切的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姓冯,带着三个男孩,从北边逃难而来,走到花都狮岭再也走不动了。那时狮岭北部的海边上住着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夫妇俩带着三个女孩。他们虽然生活不富足,但见冯家夫妇落难,十分同情,便留他们住了下来。从此两家人勤勤恳恳,男耕女织,孩子都长大了,三个男孩分别和三个女孩结了婚,各自生儿育女,日子安稳。有一天,突然从海面上刮来一股鬼缠风。顿时,飞沙走石,乌天黑地。一条恶龙张牙舞爪地说这两家人犯了天条,要把他们浸死。冯家原来是拜盘古王的,遇到困难,便向盘古王高呼求救,呼救声刚停,半空中便跳下一个手拿板斧的巨人,将恶龙劈成两截。但海水并未退去,人们并未脱险,盘古王就把自己的身躯化作横亘几十里的山脉,挡住了海水。这就是今天的花山山脉。不久,又来了一头狮精,说是恶龙的拜把兄弟,要替恶龙报仇,要把冯家三兄弟咬死。就在这危急关头,盘古王又来了,并请来了他的弟弟仙古王、妹妹仙姬娘。大家奋力把狮精按在地上,使之不能动弹。日子久了,狮精变成了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狮岭。后来,为了纪念这三位救命恩人,人们设坛祭拜。还在炉山上建了盘古王神坛,在更鼓石上建了仙古王神坛,在旗岭上建了仙姬娘庙,并建有盘古王石碑。如今,狮岭的仙古王神坛和仙姬娘庙依然保存完好。
八月十二日,是当地传说的盘古王的生日。传说在清朝嘉庆初年,书生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的半山腰上拣到一块刻有“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的碑,于是结庐建坛致祭,并以拾到神碑之日——八月十二日为盘古诞。自此,人们从八月十日起便开始张灯结彩,热烈庆祝。
建国前,为增添喜庆气氛,人们还要从省市请来粤剧名班做大戏,加上闹花灯、抢花炮。附近山场摆满各种摊档,比集市还要热闹。当地群众一般在八月十一日夜就到附近的山场露宿,等交子时辰一到便到盘古王神坛烧头炷香,表述自家的信仰和诉求。这份虔诚之心实际是对先祖恩人的崇敬与怀念。各村寨也分别派出狮子队,敲锣打鼓,抬着烧猪到神坛前祭奠。
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盘古诞的欢庆也达到高潮。那天的主要节目是抢花炮,形式与广西的壮、侗等族相同。随着一声炮响,花炮把一个钢圈射上半空。谁能拣到这个钢圈,并跑到盘古王神坛报到,则可保全家人畜平安,万事如意。因此各村庄都非常重视,派出身强力壮者用接力的方式迅速传递。只要手持钢圈到达了神坛,旁人就无权再抢。抢到花炮的村庄,第二年要制作一个新的花炮,并于来年盘古王诞日敲锣打鼓、舞着狮子地送到盘古王庙,供当年放用。如是循环,延年不断。
近些年来,由于海外寻根热潮高涨,每年参加盘古王诞庆典的游人更多。地方政府也以此为契机,举办盘古王诞文化节,扩大了这个民间信仰的影响。许多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专程远道而回拜祭祖先,并捐资修葺盘古王庙。古时盘古王庙香火鼎盛的场景,又重现在新世纪的今日。
华光大帝诞
华光大帝全称为五显华光大帝,是广东传说中的一位火神。据说他与其他神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三只眼睛。20世纪30年代曾有人考究过其来历,说五显华光大帝和佛书上的“华光如来”是混合体。他原是如来弟子妙吉祥的化身,被玉皇大帝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据明史记载,南京有“五显灵顺庙”,每年九月二十八日致祭,与广东华光大帝诞期相符。传说这位火神很喜欢玩火,有一次玩火把玉帝的九龙墩给烧了。玉帝很恼火,命民间以打清醮来恭迎他,让他听醮着迷而无暇玩火闯祸。因此,民间就流传说火神每年八月初一下凡,如果那天下雨,那年的火灾必然少,否则就多。
新中国成立前,广州地区每年八月初开始每条街巷都要“打华光醮”以防御火灾。打三天醮的,叫做“保境斋戒”,请喃巫先生来做;也有打四天的,叫做“礼识经言”,请和尚来做。打醮结束后,还要舞狮子、唱鸡歌等,庆祝一番。打华光醮时,家家户户必须往大帝庙参拜,同时预备好元宝、蜡烛各一对,冥溪钱及柴米油盐若干;还要把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如鸡毛、火炭、纸屑等捆作一把,放在大门口。打醮的最后一天,由喃巫或和尚领着一班人抬一只大纸船,敲锣过巷,逐家逐户收取这些物品,并放在纸船上。收齐后送到江边,唱跳一番,放火点燃,推入江心,让大纸船一边燃烧,一边被江水流走淹没。此举叫做“送火灾船”,寄寓消灾除难,保境内平安。
佛山一带祀华光帝更加隆重。当地诞期为农历九月二十八日。诞会期间,镇内各坊都搭醮棚,建“火星醮”,悬挂五色铜枝彩灯,此谓“建醮景色”。各街坊主事必前往莲花路华光帝庙迎取圣像,供奉于醮前,然后开坛诵经拜祭,街内信众可到坛前参拜。开醮时,道士手持法器,边诵经边绕坛三周,众信徒尾随前行,俗称“转运”。据说如此转运后,便可交上好运气。开坛后,每日午后还需由道士带领信徒出游。巡游队伍以敲锣开道,八音锣鼓柜及飘色队伍随后,一路吹吹打打,沿街而行。领行的道士手持宝剑,沿途挥舞,施洒净水,镇除火灾,谓之“送火星”。如是一连三四天,送华光神像回庙后,方告终了。
此场景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佛山忠义乡志》中有记载:“二十八日华光神诞,神为南方赤帝,火之司命,乡人事赤帝以消火灾。是日,各坊建火清醮以答神贶,务极奢侈,互相夸尚,用绸绫结成享殿,缀以玻璃之镜,衬以翡翠之毛,曲槛雕栏,锦天绣地,瑰奇错列,龙凤交飞。召作法事凡三四昼夜。醮将毕,赴各庙烧夜,曰行香。购古器,罗珍果荤,备水陆之精素,擅雕镂之巧,集伶人百余,分作十队,与抬香捧物者相间而行,璀璨夺目,弦管纷喧,后饰彩童数架以随其后,金鼓震动,艳丽照人,所费盖不贤矣,而以汾流大街之肆为首。”
广东粤剧戏班亦拜华光大帝为祖师。开台前必致祭,否则会有不测之祸。其俗起因与一个传说有关。据说华光在天上曾被玉帝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有一年,一株经年不开花的琼花树突然开出一朵奇花。此花“上香三十天,下香五湖四海,三界皆闻其香”。圣母娘娘将它献给玉帝,玉帝特赐琼花宴,犒赏功臣,却偏偏漏了华光。华光不忿,大闹琼花宴,后被降职为善王显火官,主管南方事务。粤剧是南方一大剧种,自然归他管辖,因他曾大闹琼花宴,故戏行又称为琼花会馆,供奉华光大帝。过去戏棚多为竹木搭制,人群混杂,容易发生火灾。华光既是火神,就请他兼而管之,祈福消灾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