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在军校图书馆中的运用

技术在军校图书馆中的运用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图书馆引进了RFID系统。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模式RFID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芯片内的数据,经由解码器对数据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图书馆业务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采用RFID技术可实现新型的图书安全监测,可一次性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条件下,图书馆设身处地为读者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技术在军校图书馆中的运用_创新服务融合:图书馆建设发展研究论文集

刘亚伟 逄晓丽 刘 洁

(海军潜艇学院图书馆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图书馆RFID系统的组成,指出了RFID系统的几个特点,如加速流通处理的速度、改进查询上架业务流程、转换图书馆的服务类型等,并提出了在部署RFID系统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标签的频率、图书的定位、与其他系统的融合以及图书馆中其他可利用RFID技术的资源等。

关键词:RFID;军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1 RFID技术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它是一种使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对人或物非接触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的技术。RFID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同时识别几十个标签,由于能较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广泛用于识别和跟踪人类、动物、车辆,近年来兴起的“智慧城市” “智慧地球”等也都依赖于RFID技术。

1998年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首次引进了RFID技术,2006年集美大学和深圳图书馆新馆也成功引进了RFID,成为国内第一批用户。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图书馆引进了RFID系统。和传统的图书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下面几个优势。① 快速识别:条形码阅读器每次只能识别一条信息,RFID阅读器可以同时识别几十条信息;② 穿透性强:条形码只能在几厘米的范围内识别,并且表面不能有污损,RFID即使在较恶劣的条件下也可以识别出几米外的标签;③ 记忆容量大:条形码的容量为几十字节,RFID的容量有几兆字节;④ 重复使用: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等。不足之处是RFID电子标签的价格比条形码标签要贵一些。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模式

RFID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芯片内的数据,经由解码器对数据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图书馆业务系统(LAS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由于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量大,标签内可写入图书的层架位置、馆藏地信息等,从而实现了图书定位、快速智能化的盘点和图书自动分拣等功能。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4个子系统,即标签转换子系统、柜台工作站子系统、自助借还子系统和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

2.1 标签转换子系统

由于当前图书馆使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基于条码开发的,因此要实现RFID相关设备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对接,必须进行条码和电子标签数据的转换操作。该模块需要的设备称为标签转换站。RFID标签转换站集成了快速编写器装置、条码识别装置等设备。通过条码识别装置对流通资料上的条码进行识别和采集,快速编写器快速地对标签进行数据转换与分离,使得条码向RFID标签转换变得轻松、快捷。

2.2 柜台工作站子系统

当图书馆采购的新书到馆后,要先对图书进行编目,工作人员将图书信息录入数据库,并粘贴RFID标签,将图书的编号写入标签中,并设置标签的借阅状态为可借,经过此操作后才能进入流通环节。为读者办证也是柜台工作站的功能之一,可以办理RFID新读者证的各种业务,包括办证、注册、注销、挂失等。

2.3 自助借还子系统

由自助借书机实现自行借书和24小时还书的功能。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借书机在系统提示和帮助下自行完成书籍的各项操作,与图书馆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于是,图书馆藏信息就会立即得到更新,无须人工介入。

2.4 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

以往的“条形码 1 磁条”的图书管理门禁系统,不仅复杂而且无法分辨检测图书的出借状态,还会因为一些原因发生报警,产生误报、漏报等。采用RFID技术可实现新型的图书安全监测,可一次性解决上述问题。采用RFID技术的门禁系统可实现门禁距离可调,通过调节RFID功率值的大小,门禁范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利用软件编程的方法,通过数据库状态检测可分辨通过门禁的图书出借与否,若为已借则不报警,否则报警。

图1 RFID图书管理系统

3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特点

3.1 加速流通处理的速度

读者自助借还书和柜台借还书相结合。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借阅工作站,在系统提示和帮助下自行完成书籍的借出操作。RFID阅读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这加速了流通业务的过程,意味着在进行借入或者借出处理过程中几本书籍可以同时处理,读者归还和借出图书更方便、快捷。也可以来到前台,由工作人员通过流通工作站完成书籍的借出操作。同时,通过智能还书口和自动分拣系统的配合,读者可以随时很方便地从还书口归还书籍。

图书馆门口设立的24小时借还书设备不受图书馆开、闭馆的限制影响,不会因为读者的个人原因耽误还书而产生逾期服务费。RFID技术条件下,图书馆设身处地为读者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2 改进查询、上架业务流程

由于RFID标签存储容量够大,而且存储的资料可进行修改,因此,可以为图书设置一个比较精确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存储到标签之中。同时为了读者也能够利用这些位置信息,后台数据库中存储的位置信息实时保持同步,这样在图书定位时就非常准确、快捷。读者在查找书籍时,通过前台的OPAC查询系统检索,连接到后台系统数据库,得知书籍的具体存放位置,然后直接进入开架书库,在导引牌的指导下,会非常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借阅的书籍。工作人员在进行书籍上架时,可以经由存储在标签之中或后台数据库中的位置信息,通过后台的软件支持,比如书架导航系统等,很方便地找到图书的位置。

3.3 转换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随着读者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读者不再满足于图书馆只提供借还书的服务,渴望通过快速检索、快速借阅来节省时间与精力。通过引进RFID实现自助服务,读者可以自主、方便地实现借还书,节约了在流通服务方面的等候时间。对具有更高信息价值的服务进行重点投入,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在信息咨询、信息共享、学科服务、信息分析等更高级服务方面。图书馆传统的借还书功能将会继续减弱,读者对图书馆的印象可能会有所改变。

4 RFID系统在图书馆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4.1 电子标签的频率选择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RFID电子标签产品分为高频(HF RFID)和超高频(UHF RFID)两类。高频技术成熟,在图书馆界应用广泛,但由于读取距离限制,一次借还册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出现漏读现象,并且标签的隐蔽性差;超高频标签的隐蔽性强,一次可借还的图书较多,但由于超高频的跳频特性使得读取距离难以掌控,可能会把周围其他读者的图书也读进来。在图书馆应用中,国内最早使用RFID技术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都在使用高频设备,现今大多数院校图书馆也都在使用高频设备;而国内最早用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是汕头大学图书馆。选择高频或超高频时可以考虑馆藏量和读者的最大借阅数,如果馆藏量是几十万册,读者最大借阅数在个位数时,可以考虑利用高频。

4.2 RFID图书定位排架方式

对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采用RFID技术后,由于可以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非接触的快速读取,使得馆藏图书清点及顺架、上架、倒架成为较为方便的工作,而采用哪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都将会影响到这些工作的流程和方式。目前图书馆主要有两种图书RFID定位排架的方案。

方案一:“RFID数据采集”的图书定位排架方法。这种图书定位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图书放在哪里就把它确定在哪里。一般按下面两步完成:① 通常以书架的最小单元即一个单元格为图书的定位单元,给它一个RFID标签,称为层架标,并在每一个层架标中写入它所标识的这个单元格的位置;② 将书架上每单元格中放置的每一本图书的RFID标签与这一格的层架标相关联。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就把每一本书都定位在某个确定的单元格位置上。这种方案在数据采集时对图书编目的排架数据几乎没有要求,但不管是对新书还是归还的图书,都必须进行采集或查询的操作后才能上架。

方案二:利用图书馆的“分类排架号”来确定某本图书的位置。因为分类排架号本身就是一种序号,所以在任何单元格中的图书都有排列的先后次序,每单元格都有确定的一本书放在这一格的首位,相邻两格首位图书确定了,图书应在哪个单元格中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在没有采用RFID技术时,图书馆就是根据这个原则进行上架工作的。这种方案完全保留了图书馆分类排架的全部优点,新书或归还回来的图书也按图书馆的惯例进行上架就行了。它的缺点是对编目数据要求比较高,否则利用RFID顺架时,会发现很多错误。

4.3 RFID系统与图书馆业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融合

传统上,图书馆对于图书的管理涵盖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和图书信息检索等业务,针对这些业务开发的LAS系统完成了最基本的对图书的元数据加工,并以此为基础,实现OPAC查询、流通借还、网上图书馆等功能。LAS系统在设计时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的,RFID系统则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的,二者需要在通信协议、接口、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整合。另外,在已实施RFID系统的图书馆工作中,有文章反映在利用RFID系统时,对于采编来讲工作量并没有减轻,而是增加了,采编人员除了完成以往的条码、MARC数据的加工外,还需要加贴RFID标签并进行数据转换,使得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这些都是图书馆引进RFID系统时需要考虑的。

目前有相当多的学校实施了“一卡通”系统。“一卡通”对于图书馆来说,体现的是读者身份识别作用。RFID自助借还机需安装有“一卡通”读卡器,当读卡器读取读者信息之后,将信息发送给“一卡通”服务器来验证读者合法性。RFID系统、图书馆业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块就需要各自的开发商共同进行开发和整合。

4.4 图书借阅的污损、丢失等问题

相对人工扫码,RFID技术下的图书污损、丢失现象可能会增多。在以前的人工借还时,由于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书刊被污损的情况很少见。利用了自助借还系统以后,读者的借还行为不被监督,不排除有些读者有意或无意地把图书污损甚至破坏,因为只要电子标签没有污损,就能顺利还书。另外,读者将图书借出图书馆阅读的过程中,会因折页、撕毁或者水浸等各种原因造成标签的损坏或丢失,还回图书时无法读取信息,既影响了读者的自助借还,也造成了馆内重复补贴标签的经济损失。这些方面可以通过举行图书馆讲座、读者宣传等活动增强读者的自觉性,并在自动借还设备上安装摄像头等措施来监督读者的行为。

4.5 图书馆可利用RFID技术的资源

图书馆中除了图书资料以外还有许多的配套设备,比如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各个书库的书架、各个阅览室的桌椅、工作人员的办公电脑等。如果在这些固定资产上充分利用RFID技术,在购买、清点、报废资产时,只需要用阅读器扫一下,该资产的各项详细数据就能出来,相对于以往的人工清点的方式能方便很多。

涉密资料也是军校图书馆中重要的资源,涉密资料与公开资料相比,需更加防范盗窃、丢失、污损等行为的发生,在借阅时可以采取宽借严还的措施。比如可以让读者在自主借还机上进行借书操作,但在还书的时候必须要到馆员工作站归还,以检查资料的完整程度、是否被替换等。利用RFID系统进行读者分析,当读者的借阅行为异常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与公开资料相比,涉密资料的盘点频率要更高,运用RFID技术可以让涉密资料的盘点工作更方便。

5 总结

引进RFID系统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程,需要图书馆人积极谋划,使得系统引进后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以实现建设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智慧图书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朝峰.图书馆自助服务研究及应用进展[J].图书馆论坛,2009(4).

[2]倪萍,董殿永.RFID标签数据库与RFID系统平台的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3(4).

[3]宫启生,严京生,李晓明.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自助服务系统建设探索——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

[4]吴晞,马瑞,李星光.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5,25(1).

[5]杨明华,张莉华,董朝峰.图书馆在应用RFID时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汕头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的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1,31(1).

[6]吴小璐.RFID技术在图书流通管理应用中的实践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5).

[7]刘权.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探讨——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