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环境退化程度也令人担忧。虽然我国积极采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付出了很大努力进行环境保护,人造环境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利益的损失,但我国环境污染与退化的速度仍然超过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能力。在未来,我国的资源环境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能源安全、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锐减、固体废弃物增加等是我国未来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挑战。
(一)能源安全不容乐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左右。要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大幅度提高,而这一时期的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由此引起的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大幅度增加。并且在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能源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我国国内的能源有限,能源技术的落后也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从1992年开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生产总量,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31.8亿吨标准煤,消费的能源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本国的能源供给满足不了国内的能源需要。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如今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中国未来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我国未来能源形势严峻,能源安全不容乐观。
(二)水资源短缺加剧
我国水资源绝对量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总的来说,我国水资源短缺。并且,各种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第一,水资源需求加大。从2004年到2011年,人均用水总量从426.8立方米增加到454.4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增加了232.8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2.5%,农业用水增加了157.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0.62%,生态用水与生活用水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第二,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给不足。气候变化使水资源更加稀缺,在过去的100年特别是近40年来我国六大江河的实际径流量都在下降,并引起我国湖泊干涸、萎缩。另外,气候变化引发冰川退缩,最终也将加剧水资源短缺。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七大水系污染状况虽然不断好转,但是2010年Ⅳ类、Ⅴ类与劣Ⅴ类水共占到40.1%,黄河、辽河仍然为中度污染,海河为严重污染。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20]农村污染也日益凸显,生活垃圾增加,杀虫剂与化肥的使用等问题对水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我国水资源本来就短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且水资源污染、浪费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稀缺加剧,加上农业使用水资源的比重过高等更强化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虽然我国政府针对水资源短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南水北调工程、防治水污染等有力措施,但水资源短缺问题在短时间内仍很难得到缓解。中国科学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缺水500多亿立方米,达到全国用水量的10%以上;到2030年,中国估计会将所有能开发的水资源都利用起来。[21]
(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上升
我国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多为贫矿以及难选矿。随着需求量的上升,矿产开发利用难度加大,短缺量逐年增加,进口量逐年攀升,并且进口的多为大宗矿产品。1990年,中国海关进口矿产品为100.9亿美元,2000年为245.22亿美元,2011年进口矿产品为4322.49亿美元。20多年来,矿产品进口金额与进口量迅速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矿产品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进口依赖的挑战将进一步严峻。据估计,未来国家的15种重要矿产资源大多难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
表8-4 2020年中国15种重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程度的保证预测
资料来源:引自白永秀主编《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
(四)大气污染日益严峻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因为我国70%的能源需求是由煤炭提供的。在我国,空气中70%的烟尘、75%的二氧化硫,85%的二氧化氮、60%的一氧化碳、80%的二氧化碳都是煤炭燃烧造成的。[22]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煤炭的消费量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消耗238033.37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为9.14%。煤炭作为能源,主要用于火电行业,而火电行业排放的最大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为了提高煤炭发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制定了具体目标:2006—2009年关闭规模小、煤炭使用效率低的发电厂。在2003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条例,规定2004年1月1日以后建立的火力发电厂必须安装、运行二氧化硫过滤装置。尽管如此,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远远高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因此每年净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是增加的。(见表8-2)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力需求总量将达到5.1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万亿千万时,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5万亿千万时。虽然火电厂都安装了脱硫装置,而且电力工业的供电煤耗量将进一步下将,但是相对于总供电量的增加,2020年需要消耗的煤炭量将高于现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将高于当前排放量。并且,脱硫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更多的能源将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硫,因而需要脱更多的硫。[23]
越来越多的车辆也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一个因素。2012年,我国的汽车销售量为1930.64万辆,已经连续4年居全球之首。[24]2020—2050年,我国路面上跑的汽车要超过美国。[25]
由于能源消耗量上升,我国未来面临的大气污染将日益严峻,这是一种净环境利益损失,为了减少损失,我国面对的减排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五)废物持续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废物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去处理,而且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废物持续增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垃圾总量日益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持续加大。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09.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52.1%;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804.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7.9%;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6395.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9.7%。并且,绝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处理直接置于环境中,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将快速增加,这将对农村环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工业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虽然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量逐渐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工业整体水平落后,原料与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年有将近2000万吨的工业固体废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每年还有2600多万吨的工业固体废物处于贮存状态,这些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最终处置。预计未来排放到环境中的工业废物将不断增加,将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26]再次,危险废物产生量增加。2004年,危险废物产生量达到963万吨,但是无害化处理率不高,该年尚有155个城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2011年,全国31个主要城市产生的危险废物达400万吨,尚有9个主要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危险废物贮存。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大,若不采取措施降低单位产值的危险废物的环境负荷,危险废物排放量在未来将远远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
(六)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我国森林资源长期以来被过度砍伐和利用,并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野生动植物种类与数量下降甚至灭绝,目前虽然通过植树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是由于人工造林的树种单一且多为幼中龄树,因此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的生态功能较低。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7%。由于长期受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90%以上可利用的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虽然政府对退化草原进行了治理,但是“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得到有效改变。并且,北方草原超载严重,草原生产力与生态功能不断下降。
我国湿地面积达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长时期的人为侵扰与开发,使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很严重。目前,我国40%具有全球意义的湿地正受到中重度威胁,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了约75%[27],我国已经失去大约50%的湿地。[28]开垦湿地、改变湿地用途、城市开发占用等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湿地减少又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人类影响与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导致了水土流失、冰雪面积持续减少、土壤污染严重等。过去的60年,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的影响,并且比过去任何时期的影响都要广泛,这是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威胁着我国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出的640个物种中的25%在我国,约有40%的动物、70%~86%的植物处于濒危境地。为了保护物种,我国建立了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那些被忽视并逐渐灭绝的物种数目相比,这些成效又显得极其微不足道,如2006年白鳍豚在我国灭绝了。[29]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在云南,外来鱼类是云南本地鱼类濒危的首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系统单一或者退化,不仅“污染”了当地遗传的多样性,而且给我国的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