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冠球现任万向集团没有自主经营权

鲁冠球现任万向集团没有自主经营权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次承包赋予了鲁冠球在经营、生产、销售和人事上更多的自主权,也使得企业家才能有了更广阔的释放空间。在经营上,鲁冠球认识到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的竞争。在人事上,鲁冠球改革了公司人事招聘制度,首次采用考试的方式招进了43个高中生。
万向集团_鲁冠球_制度与企业家才能配置:中国经验

鲁冠球,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1945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并于2001年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有人这样评价他,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一个乡镇企业家与时俱进的真实传奇。

1.20世纪70年代的万向

万向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鲁冠球借了4000元钱,带领7个人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接手这个企业之前,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他曾经开过一家铁匠铺。虽然铺子不大,但在那个连买镰刀都困难的年月,这个帮农民打镰刀等农具的铺子生意还算不错,而且随着知名度的提高,铺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但这时公社的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接手公社的农机修配厂,于是他变卖了所有家当接下了这个烂摊子,这就是万向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但事实上,从1969年到1979年,这个婴儿企业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准确地说是一个铁匠铺,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靠着生产镰刀、锄头、犁头、船钉等农具产品维持生计。如果这个企业就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发展,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万向集团。我们知道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鲁冠球正是这样的企业家。1979年,他作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把修理厂的业务专业化于万向节(农具修理厂改名为“宁围万向节厂”),从此这个婴儿企业才得到真正成长,开始变得像一个企业,一直发展到后来的万向。

也许很多人都会抱有疑问,当时鲁冠球为什么不继续经营自己的铁匠铺,而去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对他这样的做法不理解。但是如果我们把当时的社会环境、制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明白他这样的决策了。

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当时中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不允许搞私有经济,完全采用计划经济,虽然当时人们很穷,也很想搞点私有经济来补贴家用,但这些想法都被扼杀在经济制度中,谁都不愿用批斗以及全家乃至全族的社会地位来做赌注。

这些问题同样是鲁冠球所要面对的,一方面是生意越来越红火,一方面是社会制度的打击,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前者而成全后者。在当时绝对禁止私有经济制度的情况下,他只能放弃发展私有经济,把自己的命运压在这个已经濒临破产的公社修理厂上。这种做法谈不上明智,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但是制度决定了他必须冒险一试。后来的事实证明企业家才能的释放总能给企业带来生机。

虽然当时的经济制度制约一切私有经济,但从另一方面,制度为集体经济带去了更多活力,使得大量企业家流向了集体经济组织,也使企业家才能的生产性释放成为一种可能。

2.20世纪80年代的万向

早期的万向由于鲁冠球的果断决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集体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利,鲁冠球用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工厂。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销售收入154万元。接下来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任务。他深刻认识到自主权的重要性,因此他坚决主张在实行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一分钱奖金。

实行承包以后,企业逐渐形成了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通过严格管理,降低经营成本,产品没有提价,企业效益却每年增长近40%,被舆论界誉为“万向节现象”。同时,鲁冠球抓住有利时机先后兼并了几家亏损或微利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和管理,使其迅速扭亏为盈。接着,他又着手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将企业中具有一定生产经营实力和发展前途的生产车间分解出来,成立分厂,1989年4月,成立杭州万向节总厂。由过去单一小规模的工厂式管理开始过渡到较大规模的总厂式管理。

为了克服国营经济中存在的一些不足,1987年国务院重新启用了“承包制”,这次承包制依据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契约的形式,确定委托人(国家)和代理人(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于洋等,2005)。这次的承包制度赋予了企业相对完整的经营自主权,除去企业利润指标仍然由承包合同加以规定以外,其他原来由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大部分取消,企业在生产、销售、人事和收入分配上基本具有自主权。这次的制度变革才是鲁冠球采取这样的行动的关键,制度的变化使得鲁冠球的承包有法律上的许可和保障。正是这次承包赋予了鲁冠球在经营、生产、销售和人事上更多的自主权,也使得企业家才能有了更广阔的释放空间。

在经营上,鲁冠球认识到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的竞争。因此,他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原材料涨价时,同行都在提高产品价格,他坚持不提价,而把原材料涨价的损失,通过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功效的方式来消化掉。在销售上,他始终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坚持薄利多销的销售方针,从而使得万向的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在人事上,鲁冠球改革了公司人事招聘制度,首次采用考试的方式招进了43个高中生。我们不能说在当时这不是一种创新,虽然这样的招聘方式在今天屡见不鲜,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能采用这样的招聘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件新鲜事。

3.20世纪90年代后的万向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万向发展得益于万向的六大基本战略:产业拓展战略、区域扩张战略、资源创造战略、资金运筹战略、能力培养战略以及体系支持战略[4]。其中,产业拓展战略可以归结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的结合”。从产品的低层次多样化阶段到产品专业化阶段,再到产业相关多样化阶段,然后发展到不相关多样化阶段。而区域扩张战略,尤其是海外扩张,实际上是为产业拓展服务的。

具体到产品拓展上,万向产品多元化过程如下:20世纪90年代前期,万向在产品相关多元化上取得成功,由十字轴万向节发展到包括十字轴万向节、转动轴、滚动体、轴承、减震器、密封件、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系列汽车零部件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万向在非相关多元化上又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旅游、房地产、大农业、投资、贸易、金融(投资银行等)等支柱产业,并且每个产业都取得丰厚的回报。

万向的产业拓展和演化正好遵循了如下的业务组合原理,即核心业务、成长性业务和种子业务的组合。但是制度环境对其业务决策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在“九五”期间的业务组合战略是:在坚守十字轴万向节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轴承、传动轴、等速万向节、减震器等成长性业务,同时积极孵化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金融、流通贸易、房地产、旅游、农业、食品等种子业务,这些成长性业务和种子业务现在都已经为万向带来了丰厚的现金流和利润。通过这样的业务组合,万向得以持续稳定增长。

私营企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姓资的,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对私营企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邓小平指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政治上突破了限制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障碍。从此,私营企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物资匮乏状态逐渐改善,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万向和鲁冠球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才制定出上述的产业拓展战略。

在资源创造战略上,作为乡镇企业的万向天然缺少政府的优势资源支持,为了争取到这方面的优势,万向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所以也可以说制定这个战略的诱因就是国家对特定企业的相关政策支持。

通过实施这个战略,企业成功得到了国务院120家试点集团的政策支持,万向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投资担保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权以及外事审批权。这样万向就可以在国内外金融、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在发行企业债券、选择上市公司时享有优先权;可设立专业外经贸公司,申报财务公司;可以执行国家鼓励兼并的有关政策和实施破产的政策;经国务院批准,可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集团子公司或成员企业还可以单独申请自营进出口权。这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对万向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520户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所带来的优惠是:企业的兼并破产、扭亏脱困、债权转股权、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扩大企业外贸进出口经营权、进入资本市场、企业干部的培训等方面的政策都将优先实施。

同时,万向还获得了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的支持。根据这些政策,可获得所得税返还、出口退税、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仪器设备折旧、买(卖)方信贷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国(境)等的政策优惠。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也可优先获得政府科研经费、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政策支持,还可以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申报设立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

4.总结

总体上,万向的发展途径可以表述为: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伴随着坚决打击并禁止私有经济的制度背景,万向诞生。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上面的变化使得企业家才能向生产性方向配置成为可能;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引入,使企业家得到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家才能的生产性释放,万向由原来的分厂式管理转化为总厂式管理,公司规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相关政策转变为大力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给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万向积极努力,制定相关战略争取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企业发展成了集团。这也说明了宽松政策能够促进企业家才能的生产性释放,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哪里有我们的今天,讲得大一点,改革开放就是把国门都打开了,大家都可以走向世界,自由发展。而这在我刚刚创业时都是不敢想象的。”鲁冠球曾这样说。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前,一个小小的米面加工厂都不能存在。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鲁冠球可以承包万向厂,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买断了政府的所有股权。正是由于政策对价格放开的变化,万向才能够以价格作为其翻身之本。万向能够走向国际,也是政府的制度对企业管理的放宽所致,在改革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万向的每一个突破,都是在政策的有效激励下产生的。这也说明了制度创新往往能够带来企业家才能释放更多地向生产性方向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