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质上看,精神生产是一种人所特有的智力创造活动,创新性是它的最大特征,其价值和魅力的深刻根源也在于此。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是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精神产品的消费。精神产品的消费本质上是消费者精神的再创造、再生产过程。精神生产与社会全面生产。一个国家精神生产水平将直接影响该国家的文化素质、民族心理、生活方式和国际地位。发展精神生产的必要条件。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_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

精神生产是一种长期受到忽视的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于一个落后民族,它不仅需要自然科学,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发展。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分析了精神生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后,我们有必要根据《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精神,完整地归纳一下精神生产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252]

(1)精神生产的性质。从本质上看,精神生产是一种人所特有的智力创造活动,创新性是它的最大特征,其价值和魅力的深刻根源也在于此。任何精神产品都包含着对前人和同时代人思想的继承,但任何精神产品又必然包含着前人和同时代人所没有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可以是新思想、新观念,也可以是新文化、新技术、新方法,不具有创新内容或创新形式的精神产品是非生产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是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

(2)精神生产工具。精神生产是一种以文字语言符号系统和艺术语言符号系统为工具的独创性智力活动,同物质生产创造劳动工具一样,创造文字语言符号和艺术语言符号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正是由于这种工具的创造,人们才能沟通思想,建立起最广泛的世界性联系。

(3)精神生产产品。这种创造活动是通过文字语言符号和艺术语言符号,在“世界1”(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将波普尔所说的“世界2”(主观化的精神世界)转变为“世界3”(客观化的精神世界),它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通过约定俗成的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影响人们的心灵。

(4)精神生产的艰辛性。由于精神生产以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为目标,因此它必须触及社会生活热点,反映社会生活需要,掌握前人和同时代人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成果,勇于并善于向权威、传统、谬误、偏见提出挑战,在这过程中,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而且挫折、失败以至于牺牲都在所难免。正像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在精神生产史中为坚持真理而牺牲的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不乏其人。不仅如此,一部真正的思想作品——重大的精神财富,往往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这种心血和磨难是极其巨大的。

(5)精神产品的特性。由于精神生产是一种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它的产品具有客观性、可保存性、可继承性特点,尤其是在文字、纸张、印刷术发明以后,作者系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就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作者生存的时代和国界,尤其是当代,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发明,许多精神产品早已是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

(6)精神产品的价值。由于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长期心血的结晶,因此,真正的精神产品往往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它能世世代代造福于人类而不失其光辉,它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往往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在一定时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真正精神产品的社会实现往往是艰难的,有许多加速历史进程的真正精神产品,在当时往往不能发挥作用,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往往受到贬低、讥讽和埋没,以至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人所赏识。从这方面讲,精神产品具有深层性、隐形性的特点,即使是经济地位、阶级地位相同的人,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也不能真正识别其应有的价值,也就是说,精神产品的识别和消费同样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文盲是不能领导好精神生产的。

(7)精神产品的消费。精神产品的消费本质上是消费者精神的再创造、再生产过程。没有相当的文化,不能消费相当的精神产品,而消费过程则是作者系统的思维过程影响消费者的过程,好的精神产品可以使消费者终生受益,其原因就在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启迪、新的感染,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也正是由此而升华为社会意识。在革命变革时期,一篇明确的宣言,一句震撼人心的口号,一部深沉的著作,往往能使模糊的时代心理上升为明确的时代精神,使自发的阶级心理上升为自觉的阶级意识,使初级的民族心理上升为高级的民族精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精神产品是以深刻的理论思维为基础的。真正的精神产品是能不胫而走的,其魔力就在于它深刻地反映了民众和社会的需要,从而起到了组织民众、教育民众的作用。

(8)精神产品的传播。为了实现消费,传播就成了关键的一环。从这方面讲,狠抓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狠抓社会教育和社会舆论,是统治阶级能动地影响社会、左右社会的重要环节。正是通过教育,把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下去,影响下一代;通过舆论左右社会心理,甚至动用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来确保这种社会干预。这种利用教育和舆论进行社会干预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哲学的、伦理的、文学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而且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人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着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再生产。

(9)精神生产与社会全面生产。从宏观上讲,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处于枢纽的核心地位,它受制于其他四种生产,同时又影响和驾驭其他四种生产,它的功能具有全面性、辐射性,从而成为整个社会有机体能动地再生产的巨大引导系统。一个国家精神生产水平将直接影响该国家的文化素质、民族心理、生活方式和国际地位。

在整个社会演进过程中,由于上层建筑意识形式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因而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方向,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引领是自觉的、全面的,它是社会心理的升华,但却能驾驭社会心理;它是社会存在的升华,却能变革社会存在;它是经济基础的升华,却能推进经济基础;它受制于上层建筑,却又构成上层建筑的灵魂,是上层建筑控制、调节社会力量的精神司令部;它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社会生产、社会结构、社会演进的基本前提和精神动因,忽视它,必将不能完整准确地解释和指导历史。自然科学作为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升华,在今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0)发展精神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精神生产是一种艰巨的智力创造活动,因此它的发展还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社会为精神生产者提供的自由时间。没有自由时间也就没有精神生产,这是基本的生产条件。b.社会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及其产品价值的合理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再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一般讲是为了整个社会的,他们中间的最优秀分子往往是社会进步的自觉推动者,他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为社会所确认。因此,合理地确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产品价值,对于推进精神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上,有些传世之作之所以在作者在世时不能发表,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压抑,如果作者的作品不能发表,其价值对于精神生产者本人的生活来讲,犹如一堆废纸,其结果,生产者本人只能一辈子生于贫困,死于忧患,被埋没于草蒿之间。因此,要发展精神生产,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实现精神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形成良好的精神创造环境。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尖锐地批评过文化专制主义:“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253]精神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内在本质就要求推陈出新。因此,学术争鸣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内在规律,它的本性就要求触及传统、触及矛盾、触及过时的权威思想,此时如果没有宽松的政治气氛和自由的学术空间,要取得理想的精神成果是困难的。d.取决于精神生产者本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精神生产者,尤其是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的生产者,他是为全社会工作的,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艰深的文化修养,是无法肩负这一重任的,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官、厚禄、威逼、引诱使不少知识分子堕落为精神官僚、学阀、文痞、文丐。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分子的思想修养和学风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精神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多方面的,同时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把它放到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全面生产过程中,放在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漩涡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理论地位。我们的结论是:精神生产是马克思历史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既唯物又能动地解释历史的基本理论,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