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评要·唐纪》里有一个故事:唐朝丞相魏征与唐太宗议论前朝兴衰时,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唐太宗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是啊,我和诸位应当合力互助,别忘了国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讥笑啊!”这个故事讲的意思是:鲁国国君鲁哀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桀、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也完了。他们不但忘掉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
从反腐案件来看,有些身居要职,无视党纪国法,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丢掉党性原则,贪赃枉法而铸成大错者,就是其中的一种。有的见利见色忘义,根本忘记了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忘记宗旨,忘记誓言,忘记规矩,忘记纪律,这一系列“善忘”可比起“徙宅忘妻”的古人要严重得多,让人唏嘘不已。党员意识的淡化或丧失,是一部分党员精神上的“贫血症”,思想上的“水土流失”,长此下去,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果党在遇到外在力量冲击时,便会丧失战斗力和聚合力,受人摆布,甚至会分崩离析或土崩瓦解。
扭牢“总开关”,修炼内功。每名党员在改造社会的客观实践和完善自我的修养锤炼中要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并且还要通过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来检验和确认。一是党员应该不断地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见贤思齐,知是明非,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尤其要防微杜渐,管住小节。共产党员须从小节小事上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而且也要注意生活作风问题,包括在点滴小事上,对自己也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与此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工作内与工作外的关系。八小时内外,不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做到洁身自好。二是加强学习,确立党员身份意识,从根本上说,需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只有在不断加强学习基础上,认识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崇高性,体会到党的温暖,才能不断促使党员产生对党员身份的自豪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三是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党员义务。离开个人的社会实践,自我实现就无从谈起。投身于社会实践中,是党员自我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使得党员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共产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活动,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是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尊重和维护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事务的建议、批评、监督权,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来衡量。
湖南岳阳89岁的老党员王忠一生清贫,却把一毫一厘攒下的15万元全部作为“特殊党费”上交。交完钱,他还打算交房子,“如果老伴先我而去,我打算搬去敬老院,把房子卖了交给组织,由组织去资助贫困学生。如果我先走,就等老伴百年以后再卖房子,除了给老伴办后事,剩下的钱还是交给组织去资助学生。”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位有66年党龄的老党员说:“我始终相信,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是要有区别的,党员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位两袖清风的老人,赢得无数人的尊敬。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就是党员自我对于党员这一身份角色的理解、认同和遵循,在行动上时刻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品质。
常敲“警示钟”,把握边界。党的各级组织务必从加强思想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党员身份意识的形成提供条件和保障。具体说来如下:一是夯实理论认识根基。党员意识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只能靠加强教育,从外面灌输。因此,党组织要组织党员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并把这种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增强身份认同基础。党员除了知道自己的身份角色,还应该有心灵寄托的港湾,就好比有了自己的“家”和亲人。这个“家”就是自己所归属的党组织,这就要求党组织关心党员,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时刻感恩党组织和其他成员的关怀和激励。三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思想交锋、感情交流、工作交融,使咬耳朵扯袖子、红脸出汗成常态。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党员监督管理,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级领导要负起主体责任,主动提醒,及时教育。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铮铮誓言。只要每位共产党员都始终牢记和珍惜自己的第一身份,忠实地履行党员的第一职责,我们的党就会以更加高大的形象引领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拥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