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总会包括理论与实践,即“知”与“行”两个方面。从古至今,知行关系一直是思想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它演进的历程散见于浩瀚如海的典籍中。儒家经典《尚书·说命中》曾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对知行问题的最早阐释。
明代大儒、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论,《传习录》中说:“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强调了知行结合的重要性。他从改造思想和人心的角度去思考,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思想体系。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知对行固然有指导作用,但凡事总不能先有知然后才去行。他指出,知与行的关系是“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有些事情人们只能是先去行,从行中去知。特别是对于革命维新,更不能要求知了再行,而应当勇于实行。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改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又改名为行知,他一生都在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是他追求表里一致、言行一致、名副其实的“真人”品格的体现。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古老的“知行”命题进行科学的扬弃,写下《实践论》光辉篇章,他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首次用辩证唯物论详尽地分析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丰富了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同志汲取《实践论》的精华,将实践的观点提到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高度,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他提出“摸着石头过河”,认为要做到知与行、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没有一股闯劲,没有一股干劲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扫清了不利于“行”的各种“知”的干扰,从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到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无不体现出习近平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治国理政理念。
空谈误国,坚持把知行合一运用于以知促行之中。2014年3月,习近平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知”不能仅停留在“知道”“知其然”的层面,而是要上升到“思想自觉”的高度,做到“知其所以然”,要学会反观自己、直面自己,并把道理、理论内化于心;只有内化于心,才能行动自觉,即把正确的思想认识自觉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实践。正所谓“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十分重视“行”的力量,反复强调要战略定力,综合施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教导青年要“笃行”,“于实处用力”。同时他还强调“行”的连贯性和效果,即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地去落实。在他看来,只有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实干兴邦,坚持把知行合一运用于干事创业之中。习近平对古代知行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求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创业要实,反复强调真抓实干,要求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他始终认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一张蓝图干到底”,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提升境界,坚持把知行合一运用于道德建设之中。习近平汲取中国古代知行观关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坚持知行合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把抽象的不可触摸的价值观变成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它从认知空间进入实践空间,从抽象理性世界进入感性生活世界,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马克思说过:“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把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中,融合进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之中,使这一古老命题在当代中国具有了最生动的实践诠释和时代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