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增强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增强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是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农业资源休养修复将进一步制约国内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实施上述6类治理措施需要调减耕地1.3亿亩,将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将使水稻分别减产约99.3亿斤、20.3亿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将使小麦产量减少约29.6亿斤,地表水过度开发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3类项目将使玉米分别减产约144.8亿斤、282.4亿斤、252.6亿斤。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增强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是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计的耕地面积虽然比原来的数据增加了2亿亩,但这只是账面数字的变化,实际并没有增加我国的耕地产出能力。根据最新数据,2009年全国共有耕地20.3亿亩,其中有1.5亿亩耕地位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全国人均耕地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据统计,我国每年大概有280万亩耕地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虽然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有明确的补偿要求,必须占补平衡,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相当普遍,坚守耕地红线、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水资源也面临同样问题。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多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1949~2007年,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供水总量逐步增加,从1949年的1031亿立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5819亿立方米,增加了5.6倍。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分别由2.3%和0.6%上升到24.1%和12.2%,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由97%下降到61.9%。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单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工业、生活部门所产生的效益仍将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挤占耕地和水资源,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将进一步趋紧。

农业资源休养修复将进一步制约国内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中央明确提出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让资源休养生息、永续利用。根据农业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将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地表水过度开发与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湿地恢复与保护、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等7类环境资源综合治理和保护项目。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需要修复和调整耕地1500万亩,其中南方水稻产区结构调整500万亩、非粮化修复50万亩,南方水稻产区污染修复达标生产500万亩,其他地区污染修复450万亩。地表水过度开发与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要在海河流域、黑河、石羊河、塔里木河流域退减1850万亩灌溉面积,停止灌溉用水,调整种植结构(双季改单季)400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要对长江中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区、“三北”重点风沙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4000万亩。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要在国家重要湿地区域、重要湿地节点、重点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湿225万亩。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要在内蒙古、河北、山西等13个主要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牧区半牧区县及其毗邻的农业县治理已垦草原5052.4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项目要在东北黑土地实行粮豆轮作或套作50万亩。实施上述6类治理措施需要调减耕地1.3亿亩,将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将使水稻分别减产约99.3亿斤、20.3亿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将使小麦产量减少约29.6亿斤,地表水过度开发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3类项目将使玉米分别减产约144.8亿斤、282.4亿斤、252.6亿斤。

图25-3 我国各行业用水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