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吉林为中心设置的四条路线

以吉林为中心设置的四条路线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明代旧称“船厂”,为中国东北辽河和松花江通向黑龙江的重要河运交通枢纽。“吉林乌拉”为满语,意为沿江,后来去掉乌拉,简称“吉林”。将军驻地转移,交通中心也从宁古塔转到吉林。此路为当时盛京三将军境内东北南北干线的中段,北部终点站伯都讷站与黑龙江将军境内的中心站——茂兴站相接。三姓副都统开始以卡伦代替驿站交通。至此吉林到三姓之间的驿道完全接通。
以吉林为中心设置的四条路线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吉林明代旧称“船厂”,为中国东北辽河和松花江通向黑龙江的重要河运交通枢纽。顺治十八年(1661)在今吉林市建立水师营,并在吉林市西门外松花江北岸建设造船厂。康熙十年(1671)为了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御力量,从宁古塔移一名副都统进驻吉林。康熙十二年(1673)开始建城,当时称“吉林乌拉城”,吉林逐渐发展为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康熙十五年(1676)宁古塔等处将军移驻吉林,改名“吉林乌拉城”。“吉林乌拉”为满语,意为沿江,后来去掉乌拉,简称“吉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改称“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将军驻地转移,交通中心也从宁古塔转到吉林。其中城东十里的“尼什哈站”,为驿路起点,其驿路如下。

(一)吉林至开原线(南路)

开辟时间为康熙九年(1670),驿站有:

吉林乌喇城,十里尼什哈站(今吉林市东龙潭山站,此站还有渡船,为吉林各驿路总站),七十里叟登站(今永吉县搜登站镇),七十里伊勒门站(今永吉县西南一百四十里的伊尔门站),五十五里双羊河站(即刷烟站,今双阳区),六十里一巴丹站(今伊通县伊丹),六十里大孤山站(即阿勒坦鄂黑勒,今伊通西南大孤山),六十里黑尔素站(即克尔素站,今东辽河右岸赫尔苏边门里),八十里野黑站(即叶赫站,今梨树县东南叶赫镇),四十里至棉花街站(今开原东北叶赫河东岸的莲花街)。八十里至开原(今开原老城)。向南经过高丽屯和懿路站即可到达盛京。每个驿站配备壮丁40到50人,马牛各40到50头[30]

(二)吉林至宁古塔线(北路)

开辟时间为康熙十六年(1677),全程635里,乾隆元年《盛京通志》设置7个驿站[31]。乾隆九年(1744)《盛京通志》则多三站:吉林乌喇城,九十里厄黑木站(今蛟河县天岗),九十里拉法站(今蛟河县拉法站),六十五里意气松站(今蛟河东北义气岗子),五十里图依屯(今蛟河东北前进),额摩和素罗(今珠尔多河下游额穆),一百一十里塔拉(今敦化东北部塔拉河畔塔拉站),七十里鳖尔汉鳖腊(今宁安西南尔站河中游的尔站),七十里沙兰站(今宁安县沙兰镇),八十里宁古塔站(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32]

此路十分艰险,清康熙时杨宾记载,过乌喇城后,“色齐窝稽”山区“纳木五十里,颇极登顿苦,色齐林更深,未入心已阻”[33]。每个驿站配备壮丁20到30人,马、牛各20到30头。

(三)吉林—伯都讷线

伯都讷是伯都讷副都统的行政中心,位于连接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重要路口上,故地在今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纳尔浑”古城。

此路为当时盛京三将军境内东北南北干线的中段,北部终点站伯都讷站与黑龙江将军境内的中心站——茂兴站相接。

起吉林乌喇城“尼什哈站”。五十里金珠鄂佛罗(今永吉北部金珠河南之金珠乡),六十里舒兰河站(今舒兰溪河镇北的舒兰站),四十五里法特哈站(今舒兰东北部的法特镇),四十五里腾额尔哲库站(今玉树的秀水镇),四十五里盟温河站(今榆树东南解放河北岸盟温站),四十五里图赖昭站(今扶余东南的陶赖昭),四十五里逊扎布站(今扶余南部五家站镇),三十五里蒿子站(今扶余南部新站),六十里锡伯舍里村(今扶余西南的社里),七十里伯都讷(今扶余西部伯都乡),每站安排壮丁30人,牛、马各30头[34]

(四)吉林—三姓线

三姓,即今黑龙江省依兰,雍正七年(1729)在三姓设副都统驻守,其辖境“东至东海滨,库页岛海域均在内……东西数百里,皆满洲所居”[35]。该道从隋唐前“黑水靺鞨道”开始,一直为松花江古道。延至清代其地北至北海,东至库页岛,皆属其领地。地理位置上,牡丹江和松花江在这里汇集黑龙江,顺江而下到黑龙江口,是通往俄罗斯、库页岛的重要水陆交通中转站。三姓副都统开始以卡伦代替驿站交通。吉林到三姓的驿站从乾隆九年开始从吉林向北设置,一直到光绪七年(1881)完成。

乾隆九年(1744)设置三站,其他地方仍用卡伦递送本报。

腾额尔哲库站(今榆树秀水镇),此站是吉林到伯都讷线上的一个驿站。线从吉林经过五十里锦州鄂佛罗(今永吉北部金珠河南之金珠乡)、六十里舒兰河站(今舒兰溪河镇北的舒兰站)、四十五里法特哈站(今舒兰东北部的法特镇)到达腾额尔哲库站,再向东北。

蒙古卡伦站(今榆树大荒沟中游的太安)。

八十里拉林多观站(今五常拉林镇西南的多欢站)。

乾隆二十四年,从拉林多观站向东北建立了三站,即七十里萨库里(今阿城南双丰乡双兰村,在当时阿勒楚喀副都统驻地阿勒楚喀的南边),八十里费克图(今阿城东北蜚克图),一百里塞勒佛特库(今宾县枷板河中游的宾安镇)。

乾隆二十七年又建立五站,四十里佛斯亨(今木兰东南的五站)、五十里富斯浑(今通河四站大河下游的四站),五十五里崇古尔库(今通河城东三站)、八十里额尔图木逊(今通河的清河),一百一十里庙屯(今依兰县的迎兰)。至此吉林到三姓之间的驿道完全接通。庙屯还是水站,配有渡船和水手。

道光五年(1825)增设双城站(今哈尔滨市西南30公里的双城市,设置于拉林多观站和萨库里站之间)。

光绪七年(1881)补充五常站(今黑龙江南部五常市,设置于蒙古卡伦站和拉林多观站之间)、苇子沟站(今宾县境内,设置于费克图站和塞勒佛特库站之间)[36]

此路从吉林出发经过伯都讷副都统辖区和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区,再向东北沿着松花江两岸到达三姓。每站配置壮丁10人,马、牛各10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