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参考消息》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孟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这是孟子引用齐人的谚语,原文如下——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农具,似今之锄头),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纵使有智慧,不如利用形势;纵使有锄头,不如等待农时。
这句谚语重在阐明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与其有智慧,不如借助时势。
谚语一般来自民间,孟子引用的这条谚语,说明在孟子生活的时代之前若干年,在社会上就早已流传。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非凡的智慧,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使在今天看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典。
为了弄清什么是“乘势”,有必要先弄清什么是“势”。一般而言,“势”是某种事物的基本特性,涵盖形态、大小、强弱、发展方向与运行速度等状况。成语有“乘势而上”或“倒行逆施”,可见,能否把握时机和机遇对事业成败的极端重要性。
什么是“势”?
或许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实力张扬,
或许是一种众望所归的权威显示,
或许是一种浩浩荡荡的潮流涌动,
或许是一种千载难逢的机遇降临,
或许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走向显现,
或许是一种春天的强劲东风吹来,
或许是一种独特的优质潜能待发,
或许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彰显,
或许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昭示,
或许是一种自愿自觉的凝聚力展示,
或许是一种蕴含民意的吸引力凸现,
或许是一种顺应民心的亲和力标志。
什么是“乘势”?
“乘势”,是以敏锐眼光审时度势,关注风云变幻;
“乘势”,是在曙光初露的瞬间,唤醒心中的梦想;
“乘势”,是借助良好环境氛围,紧紧抓住难得机遇;
“乘势”,是顺应时代潮流,顽强拼争,开拓创新;
“乘势”,是开发自我优质潜能,展示与众不同的魅力;
“乘势”,是凝聚人心,同心同德,携手奋力进取;
“乘势”,是把握先机,乘风破浪,抢占滩头阵地;
“乘势”,是站在制高点上,只争朝夕,创造神奇。
(2009.1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