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团聚的宴席上,妈妈用筷子挟了一点芹菜,放到孩子的碗中。刚上小学的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瞪着妈妈,显然是不想吃。可妈妈非让孩子吃不可,孩子哭诉着:“这不是我的选择!”妈妈仍坚持要孩子吃;孩子为维护自尊,不肯吃。母女俩争执不已,互不相让,形成对峙僵局,在众人的规劝下,妈妈只好妥协,不再坚持己见。
从孩子身体健康的需要而言,孩子确实需要吃适量的蔬菜。妈妈让孩子吃一点蔬菜的主张没有错。可是,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与饮食习惯,他们对蔬菜与健康的关系,不仅有一个体验与认识过程,对自己不喜欢吃的蔬菜,即使吃,也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
当今的孩子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远比自己的前辈见多识广,他们知道的东西,家长不一定知道。家长不可小看孩子的认知能力,即使是对小学生,家长讲的道理,要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的选择与家长的选择相左,并不奇怪。实践表明,家长在大庭广众面前,硬性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并不是明智之举。孩子理直气壮地喊出“这不是我的选择!”公然抵制妈妈的意愿,这或许是新世纪诞生的孩子的鲜明时代特征。对家长而言,这是一种警示:当今的家长似乎更当尊重孩子。当然,尊重,不是完全顺从,更不是纵容。孩子自主选择,是他们逐渐长大的重要标志。孩子的选择,尽管看似天真幼稚,但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逻辑,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尊重孩子,首先是尊重这种客观事实,只能在此前提下因势利导。孩子的自主选择,将决定他们的发展方向与进程,因此,重视孩子的选择,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不断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应是家长、老师十分重要的课题。
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超过成年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往往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家长意愿;倘若家长在众人面前强制孩子服从自己,家长非但实现不了预期目标,还可能陷入尴尬局面。
家长须知,要刻意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改变孩子的选择,讲道理或许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感受、思考、认识、践行,显然这有一个过程;家长要有耐心,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要给孩子预留足够的思考、践行与逐步适应的时间。
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家长应像老师上课前备课一样,精心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尽可能有一些实例,深入思考,自己先真正弄通,选择适当时机,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或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探讨,家长要特别注意倾听孩子的倾诉,洞察他们内心的思维轨迹,和孩子平等交流;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尽可能与孩子取得共识;孩子不同意,不可强制执行,容许孩子有不同见解与保留意见;或让孩子进行某种尝试,家长重在观察、思考,除非特别需要提醒之处,一般不应说三道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体验、思考,得出结论。
家长强行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孩子坚决抵制,最终自作主张,家长只能望孩子兴叹;二是,孩子屈从家长意愿,心情不畅,可能长期耿耿于怀,直至孩子亲身体验到家长意愿的好处;三是,假若实践证明家长的主张是错误的,家长必将与孩子同吃苦果。
选择,是自我判断的结果;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是家长与老师最根本的任务;而选择能力,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上,说到底,其核心是孩子拥有的综合素质,硬实力——即天赋资质、科学文化基础、专业技能,软实力——人格魅力。
(2012.5.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