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浅出”是功夫

“深入浅出”是功夫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深入”是功夫,“浅出”也是功夫。真正的“深入浅出”,简言之,就是要以“少而精,简而明”取代烦琐哲学。“深入”,就意味着探明了事物的真相,把握了事物的要领,领悟了事物的真谛。“深入浅出”,是把握事物本质、锤炼语言的过程。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一个“深入浅出”的问题。
“深入浅出”是功夫_生活的奥妙在路上

“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深入”是功夫,“浅出”也是功夫。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后者是前者的体现。真正的“深入浅出”,简言之,就是要以“少而精,简而明”取代烦琐哲学。

“深入”,就意味着探明了事物的真相,把握了事物的要领,领悟了事物的真谛。要做到“深入”,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探索研究的方向对头,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有用;二是,方法适宜。方法包括技术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克服艰难险阻的法宝;三是,意志坚定,没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研究,没有坚韧不拔的辛勤劳作,就不会有真正的深入。

“浅出”,是透彻感悟之后的直白,犹如“真佛只说家常话”。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说明错综复杂的问题,这是一种大本事。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对所陈述的问题前后、上下、左右、内外了如指掌,或借用人们熟悉事物的某些特征,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人们不易理解的道理,表面上看最朴实、最通俗,简直就是不言自明的大白话,才是返璞归真,是对事物本质的准确把握,对其真谛的透彻领悟,是作者睿智的见证,是文字功底深厚的凸现。

没有对事物本身的全面了解与深刻领悟,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只能是浅尝辄止,更谈不上有真正的“深入浅出”,而只能是“浅入浅出”,而这种“浅入、浅出”的话,即使不是废话,也几近无用。

有了“深入”,也未必能“浅出”。这里有一个表达问题。表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之外,还要有思考能力、思考方法、思考深度与广度,特别是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所谓“浅出”,不仅要对所述事物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而且要在充分掌握基本素材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加工——去伪存真的辨别、去粗取精的筛选、由表及里的深究、由此及彼的联想,以弄清真相,区分主次,抓住本质,把握核心,并精心选择适当的、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述,一语中的,明白无误;就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阐释世间奥秘,解读人生哲理,而且余味无穷。“深入浅出”,是把握事物本质、锤炼语言的过程。

还有一种现象是“浅入深出”。对所论事物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对所述问题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于是就故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时而自造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时而东拼西凑一些零零碎碎的事例,把原本十分明白的问题翻来覆去,搞得玄而又玄,使人眼花缭乱,左思右想不得要领。

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一个“深入浅出”的问题。“深入浅出”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在这样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水平,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衷心期盼第一线的老师,不仅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少而精,简而明,以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教学的摸爬滚打中,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悟性,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能提出真正深入浅出而又切中教育、教学要害的主张,以改变当今教育教学久治不愈的顽症。

(2010.9.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