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思考

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思考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名言,出自苏轼的散文《稼说·赠张琥》一文,文中写道:“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苏轼关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论述,重在强调“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发于持满之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重在说明输入、吸收与输出、表达的关系。
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思考_生活的奥妙在路上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名言,出自苏轼的散文《稼说·赠张琥》一文,文中写道:“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苏轼关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论述,重在强调“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发于持满之末”。做人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为文则如行云流水,修养成有所作为的人。在苏轼看来,没有足够的积累之前,不要轻易输出,或要尽量少输出。这对于一个求学的人来讲,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认为,“博观而约取”重在讲输入、吸收(阅读、观察),“博观”,是大量地阅读、观察,旨在了解事物;“约取”,是指真正吸收要少而精。要达到少而精,必须经过反复深入的思考、筛选、提炼。“厚积而薄发”重在讲输出、表达(说话、写作),“厚积”是大量的积累,深厚的积累;“薄发”,是指不要轻易发,要尽可能少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重在说明输入、吸收(阅读、观察)与输出、表达(说话、写作)的关系。苏轼的用意是强调积累,即重视输入,强调打好基础,尽可能有一个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现在学习语文,倡导的是输入与输出同时进行,即边输入,边输出,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学语文,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边识字,边学简短课文,边练习说话,边练习写作,即在识字中学课文,在学课文中识字,学说话,学写作。我们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如果说“约取”尚有道理的话,“薄发”,即少做,少练习,少实践,则是不能练出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输入的最终目的是输出。诚然,输入多了,更便于输出,更便于出精品,但输出能大大提升输入的效果,这也是由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读书是为了应用,阅读、倾听、观察,都属于输入的范畴;说话、写作,都属于输出的范畴,此二者就如同新陈代谢一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以“呼吸”为例,“呼”与“吸”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难道我们能多“吸”少“呼”吗?试想,多“吸”少“呼”的结果将是什么?任何生命体都是在类似呼吸式的不断的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壮大的,一旦新陈代谢停止,生命自然也就随之结束。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只有在不断地输入——阅读、倾听、观察与输出——说话、写作中,才能不断提高。品德修养也是如此,懂了道理,就要立即训练、实践,在边学道理、边践行中使品德修养不断得以提升。实践证明,在大量的阅读与观察中,可以深入领悟真谛,在深厚的积累中,可以耐心提炼精华。但是,这些“领悟”与“提炼”只有在应用实践中才可能实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只有在反复的训练、实践中才可能不断提高。

(2007.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