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血与血肿的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因为生产期窒息、难产(如骨盆狭窄、吸引或产钳助产时的产伤)。婴幼儿多因摔、打、碰、砸等外伤所致。当出血聚集到一定量时则形成血肿。儿童颅内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较成年人低,除上述原因之外,也见于脑血管畸形、脑血管发育不全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临床上按出血部位的不同,一般将其分为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血肿)、硬脑膜外出血(血肿)等。
二、临床分类与临床表现
(一)脑出血
新生儿或婴幼儿脑出血,因为脑组织尚未健全,其骨缝及囟门有代偿作用等,血液常透过脑室膜或软脑膜流入脑室、硬脑膜下,也可穿破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分别形成脑室内积血、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可表现为兴奋或抑制、凝视、惊厥、抽搐及偏侧肌张力的改变等。轻微少量的出血或出血仅在某一脑室者,出血又处于静止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头痛、呕吐、嗜睡、昏迷、偏瘫或全瘫,肌强直或肌松弛。若压迫脑干,可出现呼吸、循环及瞳孔反射的改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常危及生命。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是脑内出血穿透软脑膜,脑室膜血液进入蛛网膜下隙,脑膜刺激征明显,头痛、呕吐(喷射状)、烦躁不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许多病理反射可呈阳性。CT、MRI、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硬膜下出血(血肿)
大些的患儿可出现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即昏迷-清醒-再昏迷。部分患儿中间清醒期短暂,一般在24h左右,特别严重者也可无中间清醒期而直接进入深昏迷。
(四)急性硬膜外血肿与头皮血肿
婴幼儿意识障碍不明显,仅见于呕吐和烦躁不安,因为不能用语言反映头痛等症状,严重患儿可见有偏瘫(为对侧偏瘫),可缺乏中间清醒期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儿童及未成年人发生的硬膜外血肿,可参见本章第一节。
婴幼儿时由于脑膜血管细小,未在颅内板形成压迹,硬脑膜与颅骨黏着紧密,因而外伤引起脑膜外血肿的概率相对较少。X线,特别是做CT、MRI检出率较高,并且能把出血(或血肿)的部位、体积等诊断明确。
另有极少数儿童,头部受了外伤,颅内少量或慢性出血,当时无任何症状,一段时间后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家长应引起重视。此时应详细询问外伤史,结合临床症状,应到医院尽快做CT、MRI检查,否则可引起不良后果。
三、治疗方法
儿童外伤致脑出血,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内科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之外,其他如脑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在影像学的协助与引导下,做立体定向体外抽吸术、颅骨骨瓣去除减压术、经囟门硬膜下穿刺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其他内科治疗基本同脑挫裂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