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在中国西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复杂的西部文化。
1.从地理位置来看西部整体文化的形成
地理位置是文化区的空间方位,如东部、西部、沿海、内陆等。从文化的称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理位置的区别,如西域文化、塞北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汉水文化等。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面临的自然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也互有不同。所以,在研究文化时,我们可以用地理位置的坐标来称呼它。
首先,从全球来看,中国西部恰好处于地中海文化区、波斯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国中原文化区这四大文化区的衔接地带。整个地区也大多处于我国地势的最高级和二级阶梯上,海拔高,多高原、雪山、丘陵、戈壁、沙漠、草原,这些地貌特征在相当程度上阻隔了文化的交流,使得西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历史的后院和政治文化的过渡地带”,文化水平较低。但换个角度来讲,自然地理的隔离机制又有利于四大文化在各自独立的发展中形成独有的特性,而最终它们也必然会向中国西部文化低谷地区汇流,形成多维交汇的文化结构。经过千百年的文化向心交汇之后,西部地区产生了以波斯文化为主的新疆伊斯兰文化圈、以中国中原文化为主的陕甘儒道释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主的青藏吐蕃文化圈、以北部草原为主的蒙宁西夏文化圈以及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和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此外,西部文化又通过四条国际交流通道即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博南古道、草原之路将 其与四大古文化区连为一个大的文化网络板块。
其次,从中国内部来看,西部属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域广袤,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不仅有常年积雪的雪域高原,还有绵延不断的西南大山;不仅有荒凉干旱的戈壁沙漠,还有绿草如茵的广袤草原,环境恶劣,且又远离海洋,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少之甚少。在江河流域的基础上发育的中原文化以及沿海文化、渔捞文化等,都远远高于在早期封闭、半封闭环境下形成的单一的、落后的西部文化。因此,出现了文化由高峰区的东部向盆地区的西部汇流的现象,最终形成了多元复杂、五彩缤纷、独具特色的西部文化。
2.源于自然地理因素而形成的典型地域文化
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以高原、盆地、丘陵、草原为主;由于地理上的障碍阻隔而形成的特色地域文化主要有高原文化、草原文化、沙漠绿洲文化、河谷文化、山地文化等。
(1)高原文化
中国有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可以说其几乎都分布在中国西部。其中内蒙古高原上分布着碧野千里的草原,是中国的天然牧场之一,因此其文化主要是草原游牧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屋脊,其形成的文化是雪域文化;黄土高原上形成的文化为黄土高原文化,西部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文化是陕北的黄土高原文化;云贵高原上产生的文化统称为云贵高原文化,主要包括黔贵文化和滇云文化,它们都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中形成的有关居住、饮食、娱乐、信仰等民俗文化。
以青藏高原为例,这里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是中亚沙漠草原和西亚山地河谷与南亚热带平原及东亚山地平原的交汇之处,是亚洲古文明的荟萃之地。其产生于史前文化的旧石器时代,而且在其后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时至今日,发展成人们通常所说的藏文化。无论是藏文化,还是雪域文化,其最本质的东西都是藏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地域环境及独特的地域特征所造就和哺育的文化。青藏高原雄奇峻美的雪山与高原的神灵传说相映衬,越发显现它的圣洁、神秘和美丽,也使它孕育的文化有着一种厚重、鲜明、极富诱惑的特色。
(2)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是依草原生态环境而生成的,在中国,是在指北方温带半干旱区域、旱生或半旱生草原植物群落生长的一种文化形态。西部草原文化是指由生活在西部草原地区的游牧、农耕、半游牧、狩猎的历史族群数千年以来创造而成,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带有强烈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西部草原地区主要包括锡林郭勒草原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地区(内蒙古)、伊犁草原地区(新疆,包括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巩乃斯草原)、祁连山草原地区(青海、甘肃交界处)、川西高寒草原地区(四川)、那曲高寒草原地区(西藏)。
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北方游牧民族豪迈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文化理念,具有天然性、前仆后继性、流动性、尚武性、开放性和诚信性六大特征。内蒙古自治区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
(3)沙漠绿洲文化
沙漠文化就是在环境恶劣的沙漠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西部沙漠地域广阔,主要分布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和巴丹吉林沙漠。这些沙漠地区风沙弥漫,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旱缺雨,日照强烈,可以说环境极其恶劣。以新疆沙漠绿洲文化为例,沙漠、绿洲强烈的景观对比,造就了沙漠人民具有的深沉、豁达、坚韧、豪爽、热情的性格。在艰苦的环境下,维吾尔人吃苦耐劳、苦中作乐、互助互爱,且对音乐歌舞有着特殊的爱好。此外,沙漠绿洲特有的气候环境同时也孕育了独特的动物、植物、瓜果和蔬菜。再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例,其旅游景观神奇美丽,主要有奇峰、绿洲、秀湖、神泉和古庙,这些都突出地表现着巴丹吉林沙漠的幽秘、粗犷、惊险和刺激。
(4)河谷文化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中国西部的河谷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形成的文化统称为河谷文化。河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应属河谷自然景观,如龙潭河谷、喀纳斯河谷,它们大都保留着原生形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受现代化的污染较少。说到河谷,不得不提红河谷。位于陕西省眉县的红河谷森林公园,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现已开发景区四个,景点80多处。入园即可看到静林寺、显洞寺、玉皇阁、观音崖等宗教文化古迹。公园具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幽、奇、峻、秀的景观。园内山势险峻,石峡深邃,幽谷含秀,飞瀑深潭,珠飞玉溅,景观多变。太公石船古朴悠远,双洞水帘神秘莫测,群仙聚首如生灵显现,神龟宝蛋的美妙故事让人回味留恋。蟠龙湾,曲径通幽,穿林涉水,别有风情。斗母瀑布气势宏大,从斗母奇峰倾泻而下,垂直落差80余米,堪称陕西第一瀑。此外,红河谷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如岐山臊子面、擀面皮、泡菜、辣驴肉、锅盔、宝鸡茶酥等。
(5)山地文化
西部是中国山区的主要分布地区,总体上可以分为西北山区和西南山区。以大山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可以统称为大山文化或山地文化。山地文化是在山区闭塞的环境下,人与自然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与现代文化有一定差距的独特文化,其本质脱不了小农经济的藩篱,数千年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其未来的终极走向。山地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山区人民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他们战胜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世代生活在这里,战天斗地、勇武奋发,创造了各具形态的社会生活格局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等文化结晶。但是,山地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受山区自然环境限制,山区人们小农经济思想浓厚,视野不开阔,目光短浅,传统意识固执,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细娃没有见过簸箕大的天”,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碗包谷饭,一杯晃荡酒”,知足常乐;“一炉火,一壶酒,除了皇帝就是我”,这些不思进取的心态导致大部分人只顾眼前,盲目开发,破坏了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