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西部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国西部地区政治文化的特点。
1.西部政治心理特点
西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我国中部、东部有较大的不同,这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宗教性。西部地区的人们大都信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宗教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项在藏族地区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表示不会为了生存和生活而放弃宗教信仰。受宗教性政治文化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人们大都相信和注重来世,而忽视今世的物质追求,他们对与宗教无关的政治活动、政治事务等都比较漠视和疏远。
第二,服从性。西部地区政治文化深受我国传统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西部虽然具有较独特的地理环境,但依然有着权威主义和等级思想存在的深厚社会经济土壤。长期以来,人们被束缚在以家庭为单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之中,男性家长制的确立为封建权威主义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使我国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绝对支配和绝对服从关系在这里扎根壮大。此外,这里的伊斯兰教和佛教也要求信徒们学会容忍,服从世俗的政权,不得反抗正统政权的统治。
第三,封闭性。西部人政治心理的封闭性是指人们在情感和行动上不愿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改变已存在的政治状态,西部大部分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和外界交流较少,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过着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社会生活。此外,由于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不同,西部人在政治心理上侧重于自我心灵上的体验,对身外之物不予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习惯,产生与外界的隔离心态,当遇到外来因素的刺激,则会产生较为激烈的反应。
第四,疏离性。由于在历史上统治阶级长期推行大汉族主义,形成了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回避和疏离政治的心态,成为政治上的边缘人,他们对政治的关注往往是停留在知晓和谈论的层次上,很少更深地去探究,更别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调查显示,西部地区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参加过选举和被选举。
2.西部政治思想特点
西部政治思想文化深受传统文化和宗教因素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本”思想影响深远。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只有“民本”、“重民”思想,但是,儒家这种以民为贵的民本思想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只是为了博取民心,维护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固。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的“民”是处于社会最低等级的人,是隶属于君、父、兄或夫的人,是没有主体意识、权利观念和平等意识的人。虽然,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但是,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依然在西部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民本”思想一方面启示西部执政者要重视人民的巨大力量,注重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但是也影响了西部地区一些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看做是处于依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处于民主的状态。这些执政者善于做表面文章,不是真正关心百姓的福祉,而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
第二,政教合一思想依然存在。西部地区宗教信仰盛行,宗教在人们的日常事务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古代的西藏地区,宗教成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人们受到封建政府和宗教的双重压迫,寺院里的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对宗教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被终结,但其思想观念在一些人的思想领域中依然存在,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影响重大。
第三,“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过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使得西部人至今具有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以官为本、重官轻民的封建传统思想、权力崇拜思想仍然较为严重。“学而优则仕”、“官贵民贱”、“技艺下贱”、“怠商不奸”、“农本工商末这些千百年来的祖训在西部人看来不仅天经地义,而且不容有半点怀疑,因而在行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着这些思想。许多老百姓对当官很羡慕,认为它是光宗耀祖、非常体面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培养孩子走上“仕途”是最光荣、理想的成才目标,不少人对“仕途”有一种趋之若鹜的向往。这种价值观使西部地区的许多厂长经理及科技人员都把业务工作看成是当官的跳板,许多乡镇业的厂长经理十分杰出,但往往当他们把企业刚经营得有些起色时,就千方百计地钻进村、乡政府谋个一官半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