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国家和地方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这些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机会。机遇不仅包括长三角区域乃至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六个加快”战略以及相关发展规划等战略机遇,也包括重要政策机遇,国家为适应宏观经济变化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扩大有效投资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促进外贸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等等。我们这里将基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分析文化强国战略、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发展战略、江苏沿江沿海发展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区等战略机遇。
(一)文化强国战略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强国战略从宏观层面是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国际亲和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微观层面是指知名的文化作品、举足轻重的创意产业、世界认同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表现,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科教兴国战略到经济赶超战略,从东部沿海先行战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到内需驱动型发展战略,从经济增长战略到文化强国战略,国家发展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在不断调整变化,是中国几十年来探索历程的轨迹和缩影,也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机遇。宁波在过去的每一次发展战略调整中,积极应对,及时变革,取得了不朽的成绩,宁波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国内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对宁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文化跨越式发展对策,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的力度,促进宁波文化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但是宁波文化战略定位不够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需要修订,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系需要理顺,宁波的总体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各专项发展规划或战略以及有关政策与国家文化战略、宁波文化强市战略不相适应,与宁波经济活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港口城市的城市地位不适应。文化的公共性认识不到位,政府投入不足,体制创新与政策措施不到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文化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文化供求不对应,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均显不足。
丰富与调整宁波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战略。河姆渡遗址文化、天一阁藏书文化、越窑窑址陶瓷文化、镇海口海防遗址文化、宗教文化、五口通商口岸文化等,见证了宁波的演进历程,凸显出宁波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遗存和内涵积淀,也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特征。文化传承,是城市文化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城市文化战略定位更重要的是如何丰富和发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宁波文化战略不应仅仅局限在历史文化,更要体现出现代性,与国际化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等发展规划相适应。宁波要适应文化强国战略,调整文化战略,在打造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过程中打造长三角南翼文化中心,在国际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中发展现代港口文化和文化“国际化”,由“城镇乡村文化”向“都市社区文化”转变,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益化,文化产业与文化管理走向市场竞争化。
(二)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发展战略
2009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完善航运服务布局,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发展航运金融,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致力金融改革创新,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金融法制,加强金融监管;中央地方高效联动,在新产品推出、新机构引进、市场的开放、现代金融混业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国际金融中心效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提出了新的要求。宁波与上海具有特殊的渊源关系,在金融、航运业的发展中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上海打造金融航运中心对宁波的影响表现在:
一是港口软环境建设是基础。2009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排世界港口第一,集装箱吞吐量排世界港口第二,从规模指标看可以说已经是国际航运中心,国家还要把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来发展,主要是软环境建设和发展。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规模指标也不差,可以说称得上世界级,但在金融、保险、关税、检验检疫、临港产业、联运、物流、法律等软性服务方面离真正的国际强港还有较大差距,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很弱,宁波港口的发展同样需要软实力的提升。
二是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融合发展。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这些逐次兴起的城市,以港立市,航运与金融交互发展,最终成为世界级经济大都市,说明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是相辅相成的。宁波走以港兴市的道路,离不开航运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三是主动融入问题。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发展战略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一机遇,宁波必须紧抓不放,主动融入,否则就会边缘化。宁波要运用市场经济方式,找到利益共同点,成为“两个中心”利益共同体成员,把宁波作为上海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副中心来发展。
四是竞争与合作。上海与宁波两港在腹地方面竞争激烈,但各有优势。在航运方面,上海航运服务功能全面、层次高,且收费较低,但主要在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运输较弱。宁波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宁波港在液化、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散货运输方面有优势,集装箱揽货队伍强。宁波需要发挥优势,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共同提升包含宁波在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能力。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战略为宁波加强与上海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和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宁波要主动融入,作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来思考和发展。全面推进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有利于我市更好地承接上海辐射,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壮大金融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有利于促进上海港、宁波港两大港口的“强强联合”,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共同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宁波国际强港战略定位和《加快打造国际强港行动纲要》,在上海“两个中心”战略影响下,宁波“国际港口城市”将定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城。
(三)江苏沿海发展战略
江苏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沿海、沿江(长江)和沿桥(欧亚大陆桥)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区位优势独特。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主要内容是“以三极为中心,以产业和城镇带为依托,以沿海节点为支撑,促进互动并进,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三极”指的是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一带”是以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加快沿线城镇发展,形成功能清晰、特色明显的沿海产业带和城镇带;“多节点”是指以临近深水海港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和城镇,使之成为提升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江苏沿海战略的实施,不仅为长三角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和产业支撑,还将推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实力提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双轮驱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城相长,互动共荣”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沿海地区发展壮大的普遍规律。江、浙沿海地区分别处于长三角北、南两翼,具有相似的区位优势和深水海港资源优势,宁波是浙江省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江苏的发展重点不同,江苏沿海港口建设滞后,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和港口生产发展慢于宁波,港口、港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效果也不明显。
197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214万吨,而江苏南通港、连云港货物吞吐量分别302万吨、594万吨,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只相当于南通港的0.71、连云港的0.36倍。经过30年的发展,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6139万吨,南通港13214万吨、连云港10060万吨,宁波港是南通港的2.73倍、连云港的3.59倍。江苏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后,江苏沿海地区包括港口生产在内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地位将得到有效提升。2012年,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同比增长11.4%,而宁波港货物吞吐量4.53亿吨,增幅仅为4.5%。由于江、浙两省间产业的趋同性和竞争性,特别是港口功能的强相似性,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港城宁波的发展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港口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因货物分流使宁波港吞吐量下降;二是促使不同城市之间进一步加强分工合作。有以下经验值得宁波借鉴:
一是递进发展。江苏在沿江、沿线得到全面发展后,提出重点发展沿海的战略,这种有步骤、有重点的递进式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江苏沿江城市实力雄厚,发展势头不减;沿海城市在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后发展加速。宁波在沿海建设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沿杭州湾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整体开发规划,沿山发展也没有提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二是合作发展。宁波与江苏沿海城市既有竞争也有互补,从港口来说,虽然货源有竞争、腹地有交叉,但无论是港口条件、生产能力、集疏能力、配套服务能力,还是知名度、揽货能力,宁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宁波要利用这些优势,通过港口联盟、投资控股或参股、参与经营管理等方式,加强与江苏沿海港口的合作,整合资源,与江苏沿海港口和城市协同发展。
三是联动发展。港口城市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港口,港口有强烈的外向性,城市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是工业化的依托和载体,港口、产业和城市三者相辅相成。宁波要以深水海港为基础,以临港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为依托,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城市之间错位共同发展,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要产业基地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四)浙江“四大国家战略”
这里的浙江“四大国家战略”是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战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战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战略。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布局。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10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区。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改革涉及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新型金融组织发展、民间融资规范等多个领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宁波是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之一,义乌、温州是宁波港的重要腹地,舟山是宁波向外的门户和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主体,可以说宁波是四大战略的主要参与者,四大战略与宁波的发展息息相关。宁波必须抓住四大战略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浙江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港口经济和体制机制的综合优势,强化陆海统筹,大力推进“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海洋新兴产业、海岛开发开放等重点领域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子。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好国家战略举措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新的新型贸易制度和管理体制,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明确提出了建立新型贸易方式、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等九方面的任务。宁波可以将其全球性、高密度的集装箱航线以无水港的形式深入义乌,将其灵活高效的贸易网络与义乌全面对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逐步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宁波可以利用港口的先发优势,与舟山共同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要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宁波要加强与温州在金融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创新投融资体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