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群体成员总是处于一定的人际互动关系中,静止的群体是不存在的。下面从群体的动态角度入手,研究社会群体是如何运作,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即着重探讨社会群体的凝聚力、社会规范、社会沟通和社会冲突。
1.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它包括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成员之间的吸引力、群体对成员的支持力等。一般而言,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表现为三个层次:其一是人际吸引。群体中尚未形成规范压力,或者成员尚未了解或接受规范,此时群体的凝聚力取决于个人的吸引力;其二是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把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相结合,自觉接受群体规范的约束,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成员建立更深的关系;其三是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各成员因此对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凝聚力对于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一,高凝聚力的群体,成员能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具有明确的群体身份感,忠诚于群体,在群体活动中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培养友情。第二,高凝聚力的群体,对成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员自愿接受群体的目标,认同群体的规范,并主动支持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第三,高凝聚力的群体完成社会任务的效率比较高。由于群体的凝聚力比较高,成员认同和支持群体活动,能够有效地沟通,为实现群体目标共同努力。
当然,群体凝聚力也有一些负向作用,其一,高凝聚力的群体强调成员的一致性,对成员之间不同意见的容忍度比较低,通常排斥和否定成员的不同要求。其二,高凝聚力的群体常常对其他群体抱有敌意。其三,高凝聚力的群体通常会阻碍成员的自由发展。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特定群体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每个群体都有特定的群体规范,它规定群体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群体规范是群体区别于简单聚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力。
群体规范的形成有一定的心理机制。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具有一种将其格式化、规范化的自然倾向,这种规范化的经验被称为定型,它有助于人们再遇到此类事物时作出尽快反应。群体规范就其形成过程来说,也属于定型。此外,群体规范的形成还受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因素的影响,是群体成员为着目标的实现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对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还指示了人们满足需要所采取的方式和相应的行为目标,从而规定了人们日常行为的范围和准则。群体规范由于能够促成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和协调,从而发挥着维持群体生存的功能。
3.群体沟通
群体沟通是指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交往、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增进了解、增强凝聚力的过程。群体沟通与一般的信息沟通不同:其一,群体沟通的每个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不是设备之间的简单信息传递。其二,群体沟通通常需要借助语言,而信息沟通通常使用符号。其三,群体沟通可能产生由社会或心理因素造成的障碍,而信息沟通仅仅与信息传递过程有关。其四,群体沟通与一般信息沟通的差别还表现在沟通的范围上,群体沟通的范围要比信息沟通大得多,它涉及信息的传递、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等,与群体成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4.群体冲突
在群体成员互动过程中冲突总是无法避免的,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群体之间的不一致性称为群体冲突。不能简单地认为群体冲突只有负面的社会功能,任何群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群体冲突,适当的冲突是发挥群体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对于群体的发展来说,群体冲突是群体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必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