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退出核能”能源政策对能源研究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6月,受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委托,莱奥波第纳国家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日本福岛核事故进行了评估,对其对德国核安全和能源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德国未来能源政策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并提交了《福岛事故后能源政策和能源技术研究建议》报告。该报告分中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向德国政府提出了“退出核能”后调整能源转型政策和能源技术研发建议。
(一)“退出核能”后的能源技术中短期发展政策
1.能源生产方面
(1)尽可能加快实施已经启动和规划中的电厂建设项目。
(2)如有可能对规划阶段的新建电厂进行技术评估。在中短期内,可主要通过建设高效热电联产燃气发电厂弥补退出核能带来的电力供应缺口;可再生能源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风力发电将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最重要来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依然较高在中短期内不具备竞争优势。
(3)随着燃气发电厂建设规模扩大,德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性会进一步增强,为此就必须关注能源供应结构,加大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和应用技术研发。
(4)为了尽快降低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应鼓励开展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
(5)开展风力涡轮机技术研发,使其尽快成为电力供应系统的重要补充,并协助平衡电力供应系统的波动性。
(6)在供热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情况下,对热电联产技术作用进行系统效率分析。
(7)在新的电力市场结构下,对虚拟电厂作用进行系统效率分析。
(8)创新能源体系的社区公众参与形式、分散式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
2.网络设施方面
(1)为了更好地集成风力发电等各类型可再生能源电力,需要对现有电力网络进行改造扩建,电力网络结构也必须更为灵活。
(2)核电退出将显著降低电力网络的稳定性,必须建设替代电力存储设施和发电厂以承接既有核电站稳定电网系统的作用。
(3)在欧洲范围内实现电力网络连接的国际化至关重要,德国电力网络建设要与欧洲电网发展计划相协调一致。
(4)通过在欧洲范围内实现集成网络控制和建立测量点来提高电力网络的输送能力。
(5)制定实施电力网络传输能力动态管理措施(网络运行物理极限、高温架空线、架空线监控等)。
(6)开展需求方管理和消费方参与管理等新管理模式研究。
(7)研究支持电力网络集成和应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的新市场工具。
(8)研究电力网络和线路建设的新参与程序。
(9)优化升级电力输送网络的信息通信技术。
3.能源存储方面
(1)在系统考虑在建电力网络基础上,科学规划电能存储能力建设。
(2)为了实现德国电力网络与斯堪的纳维亚、阿尔卑斯山地区更好连接,需要在欧盟范围建设大容量输电线路。研究评估北非与南欧电力网络连接线路,该线路在中长期内将有效传输源自非洲的太阳能电力。
(3)研发存储期从实时到1天的廉价高效电力存储装置,如大型固定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设备等。
(4)对电力存储系统的连接进行优化研究。
(5)对替代能源存储设施进行可行性和成本分析,如扩建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燃气轮机或者扩建电力网络等。
(6)提高水利发电设备的电力生产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4.能效技术方面
(1)退出核电将在电力供应方面形成缺口,消费者在中短期内要注重有效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2)高碳排放产业领域也应注意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德国政府要进一步制定鼓励消费者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4)在中短期内,应该分析在那些电力消费领域最具有研发创新的潜力。
(5)发电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摩擦学研究等应当被列为能效技术领域优先研究主题。
(6)在化工原料领域开展生物原料应用研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7)在商贸服务行业,节能减排优先研究主题包括:照明技术、采暖技术、制冷技术、绿色信息技术等。
(二)“退出核能”后的能源技术长期发展政策
(1)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间复杂依存关系基础上,研究提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转型技术解决方案。
(2)以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作为重要研究导向。同时,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实现市场化,避免出现反弹效应,要将社会人文科学纳入研究中。
(3)化石能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占有很大比例,为此,要继续开展碳捕获与封存(CCS)和碳捕获与利用(CCU)等方面技术研究。
(4)要实现《能源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开展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研究具有决定性意义。德国未来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包括:风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和地热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与国际社会合作开展核聚变技术研究,也是未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一个潜在技术方案。
(5)研究不同类型生物质能源特点,在综合考虑规模效应和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开展生物质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分析研究应用生物质能源在减少碳排放放面的潜力。
(6)开展低损耗、高灵活和跨界电力网络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开展电力网络与不同市场类型、管理模式和法律制度间相互作用研究。在各类型电压负载情况下,实现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集成技术,也是长期重要研究主题。
(7)能源存储设施是未来能源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开展电能、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类型能源高能量密度、高能效、低成本存储技术研究。从长期来看,季节性能源存储设备将变得更为重要,要进一步开展氢气或甲烷等小分子原料储能技术研究。
(8)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研究新一代高性能电池。在该领域还要开展技术集成和公共电动交通系统研究。
(9)为灵活高温发电站、风力涡轮发电机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站等实现高效电力生产研发新型材料,继续加强德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
(10)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学能源工业生产工艺,开展能源生产工艺优化基础技术研究。
(11)未来还需要制定更为动态、灵活、集成的能源技术研究发展政策。为此,特别要开展技术发展、创新扩散、法律道德评估和政府管理等领域交互作用研究。
(12)充分的需求调研是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础。要研究那些经济、法律和政治调控措施有助于实现节能、高效、合法和社会公众接受的能源、气候发展目标。研究这些调控措施如何在国际法律和国际治理结构下实现有效集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