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是人们的思想决定人们的行动,这是没有疑义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事事都由思想意识所直接支配。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依附于一定的习惯而采取行动的。所谓习惯,就是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演化、熏染或培养而渐进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生活习俗与行为方式。习惯的实质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近于固定化的行事方式。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大众习惯与个人习惯。所说的大众习惯,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族群中所形成的各种风俗与传统。它不是某个人的个别行为,而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所说的个人习惯,就是指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习惯。习惯一般有如下特点。
其一,习惯具有广泛持久性。习惯作为一种行事方式,是普遍、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习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与人们的生活相伴而生,相伴而存,具有广泛持久的特点。每个地区,每个族群,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俗或习惯。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或多或少,程度不同地受到习惯的影响,几乎没有例外者。人活着就要生活,生活就离不开习惯。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绝非小事,它是与我们的生活形影相随,息息相关的常事。
其二,习惯具有渐进性。无论习惯的形成,还是习惯的改变都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一种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有较长时期的演化、熏染与培育的过程。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会因人、因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这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是不可逾越的。一个没有经过战场上枪林弹雨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习惯于打仗的战士。一个没有种地经历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习惯于农耕的人。一个偶尔吸上一两支烟的人,不会即刻成为习惯性的吸烟者。而一个习惯性的吸烟者,要戒除吸烟的习惯,就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自我克制过程,才能戒掉吸烟的习惯。渐进性是习惯的形成与改变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渐进性,也就不会有习惯的形成与改变。人们常说的积久成习,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习惯具有固定性。一种风俗,一种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相对稳定的存在。当习惯成为一种生活定式,人们的行动就可以有所依据或遵循,也可以为其行动提供便利。按习惯办事就会成为一种固有的习惯,而且不会轻易改变。但是,这种固定化的东西又很容易导致人们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倾向。任何习惯都是一定时期的产物。习惯必然与一定时期内的思想观念、环境与条件密切相关。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环境与条件的改变,习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习惯。习惯应是一个永续的变化系统。当一种习惯经过一定时期的运作,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时,就要适时地破除旧的习惯,建立新的习惯。如果总是按已有的老习惯办事,我们就会被习惯所束缚,就不可能拥有与时俱进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生活。如果总是维持少数地主拥有土地,多数农民种地交租的老习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就不会被打破,农民就得永远受地主的剥削与压迫,就不会有今天耕者有其田的新生活。所以,当一种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桎梏的时候,就要勇于破旧立新。习惯的固定性是一定时期内的固定性,而不是那种万古不变的死教条、老框框。生活中,千万不能让习惯窒息我们的头脑,束缚我们的手脚。勇于和善于不断破除旧习惯,正是我们需要着力培育的符合正常生活习惯的习惯。
其四,习惯具有直接性。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也有的人把习惯称为第二自然。习惯的直接性就基本上等同于习惯的自然性。习惯一旦植入我们的身心,人的常规思维几乎就如同聋人的耳朵,只是一种摆设。人们的行为就很少受意识的支配,而主要是受习惯的直接支配。当一种习惯已经演化为自然之时,我们的行为就基本上被一种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习惯所操控。我们每天上下班,不用思索就会自然而然地按既定的路线行进。习惯使得我们的行动更加熟巧、便捷、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然而由于习惯常使我们的常规思维处于一种失灵的状态,一种直接的、纯自然的行为是很难始终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运行的。况且,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习惯未必一贯正确,习惯未必一贯不变。任何事情有例行也有例外,有常态也有非常态。面对新的情况,就要有新的思维。我们的思维不能止于习惯,也不能因习惯而钝化我们的思维。
习惯是一种势力,也是一种力量。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来行动的。习惯牵涉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根深蒂固,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所以不可小视习惯的势力与力量。
大众习惯是一种难以遏制的势力。因为大众习惯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一种群体行为,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地贯穿于众人的生活之中,是一种难以遏制的民俗势力。“文革”期间,农村中很多传统习俗都被用强制手段扫地出门。虽然在表面上已是销声匿迹了,但人们的心里对那些传统的习俗还是念念不忘,难以割舍。所以,“文革”过后,它们几乎都是恢复依旧。在城市,每逢清明节、鬼节之夜,众人出动到路口烧纸,造成一地纸灰,若有风起,纸灰漫天飞扬。端午节之际,众人进山采艾蒿,结果使城市周边山上的艾蒿近于绝迹。大众习惯虽然只是潜存于民间的一种习俗,但它所能爆发出来的那种非同寻常的势力,就如同波涛汹涌的潮水一般势不可挡。所以,对于不合时宜的、有损公众利益的某些大众习俗的革除,将是长期的、艰难的、细致的任务。
个人习惯通常产生两股力量,一种是积极的力量,一种是消极的力量。一种好的习惯可将我们扶上正途,使其行进在正常合理、健康有序、有效有益的轨道上。如同骑手骑上了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生活中的我们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与自主权,就会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能源与动力,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与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一种不良的习惯,则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它如一张无形的罗网束缚着我们,使我们成为习惯的奴隶,任凭习惯的摆布。一个染上了打牌、网络游戏、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人,就容易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受到不良习惯的缠绕而无法摆脱。不良习惯将毁损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有害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人是与习惯攸关的动物。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习惯的踪影,我们必须正视习惯,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习惯。
第一,要了解习惯、尊重习惯、利用习惯。习惯是一种普遍大量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渗透于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它、尊重它、利用它。《论语》中提到,“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之问,不为求知,而是问俗。这表明孔子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注重入乡随俗。对于各种习惯,我们首先必须有所了解,然后予以尊重。尊重习俗其实就是尊重具有这种习俗之人。习俗未必合情合理,但我们不能轻易否定或采取鄙视的态度,必须以宽怀之心,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族群所形成的多样性的传统与风俗。有了这种理解与尊重,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融通彼此的感情,事情就可以办得顺畅一些。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川西继续北上,决定取道冕宁至安顺场渡大渡河,而大凉山彝族居住区是必经之地。当时的彝民对汉人十分疑忌甚至相当敌视。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刘伯承司令,真诚地把彝族首领小叶丹请来做客,并按彝族的风俗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生死兄弟。结盟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危机四伏的百里彝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了解、尊重、利用风俗习惯之重要。风俗习惯在某些情况下,是人们彼此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甚至是做好事情的不可逾越的环节。
第二,要正确认识自身习惯,坚持破旧立新。习惯是人的第二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向导。不同的习惯就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要使习惯成为生活的正确向导,就必须对习惯有正确的认识。要善于识别习惯的优劣,充分发挥优良习惯的积极作用,抑制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二是有益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本人的身心健康。简而言之,就是一不害人,二要利己,而不是害己。我们每个人都要依此认真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对自己行为习惯的优劣做出基本的判断。坚持培养良好习惯,破除不良习惯。习惯的破与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有破有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不破除不良习惯,就无法树立起优良的习惯。树立优良习惯其实也是对不良习惯的破除过程。不破除懒的习惯,就不能养成勤的习惯,培养勤的习惯的过程,就是对懒的否定与破除。习惯的破与立,首要的问题还是认识的问题。要认清优良习惯之益和不良习惯之害。益与害不能只看表面,不察实质。有些表面上看是有益的东西,而实质上是有害的。具有重度抽烟、饮酒习惯的人,从表面上看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是一种享受,实质上却是对身体的伤害。只不过这种伤害是潜在的、渐进性的伤害。因此,对于习惯的利与害的认识,不能只注重当下之利害,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其长久的导向作用和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正负影响。不良习惯使人一生受害,拥有良好习惯令人终身受益。因图一时之利,贪一时之欢,享一时之乐而使自己终身陷入不良之境,乃是人生的一幕悲剧。
在对习惯的利与害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破与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对自身习惯破与立的目标。目标定得越高,过程就越艰难。习惯的破与立都将经历艰难曲折的历程。习惯的破与立是一种自为行为,而人是最容易迁就自己、放纵自己的。这种破与立实际上是对自己以往的否定,是对现状的改变,是对未来的期待,是对自己的某种自由度的限制与自主权的剥夺,是一定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旧习惯的破除与新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有相当长时期的渐进演化过程。要实现戒烟限酒的目标,就必须有从一天抽一包烟到一天抽一支烟,从一天喝一瓶酒到一天喝一杯酒这样一个漫长的渐进适应过程,才能最终养成戒烟限酒的新习惯。即使是采取断然之举戒烟限酒的,也同样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一个人若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就要从读一本书到读十本书甚至读更多的书,这样一本一本、天长日久、不间断地读下去,才能逐步地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经过这种艰辛的历程,习惯的破与立就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弃旧图新的历程不但是艰难的,而且是曲折的。好的习惯往往难以养成而容易改变,所谓“百日养不足,一日毁有余”是不无道理的。不良的习惯则往往是容易养成而难以戒除,故态复萌,重蹈覆辙是破除旧习惯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所以,习惯的破旧立新决不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反复性、间歇性、波动性的曲折历程。然而,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有耐心,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不断摒弃旧习惯,建立新习惯。用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做自己身心的主人,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