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化到多元化

美国化到多元化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双语教育从来没有得到美国社会的真正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州颁布枟唯英语教育法案枠,促使少数族裔尽快完成美国化进程。尤其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民众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在日益国际化的世界竞争能力降低的恐慌。
美国化到多元化_双语教育的发展_美国移民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基于冲突论视角

1.外国语言学习的全盛时期

双语教育在移民早期的发展由于种族聚居区的特征、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处于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再加上移民潮的推动,建国初期的各种语言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并且还为官方所承认。“大陆会议”就曾经用德文出版了一系列文件,目的是让当时人数众多的讲德语的少数民族知晓有关情势。这一时期外国语言的学习可以用全盛来形容。

外国语言学习的全盛时期从20世纪初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期间拉丁语、德语、法语占据整个公立高等教育系统,近一半的初中学生进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人们相信学习这种知识能够帮助自己了解现代语言,也有许多人是为了学习医学和法律做准备,但是只有1/6的人从高中毕业,因为只有那些富裕家庭出身的子女才能获得较高层次的文化知识。1910年,近83%的学生学习外语,49%的人学习拉丁语,34%的人学习现代语言。从20世纪初到1915年期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现代语。一些学校开始对那些不会说英语的儿童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指导。例如,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根据墨西哥裔学生自身的背景和经历编写了教材;1931年,伯班克(Burbank,CA)学校创建了一个项目提高墨西哥裔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并鼓励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夏威夷及西海岸,华裔和日本裔为了教给其子女本民族的语言和相关文化遗产,成立了“午后学校”(Afternoon School);[73]其他一些少数种族群体,也通过社区组织或宗教机构建立午后学校,让那些在公立学校只能学到英语的儿童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少数种族群体除了坚持自己的文化之外,也发起了互通文化和教育运动,其目的是提高种族群体之间的宽容性和敬意。这种活动开始于1920年,繁盛期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之间,推动了克利夫兰、丹佛、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的学校里开设民族研究课程。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双语教育从来没有得到美国社会的真正重视。到了1934年,只有低于20%的初中学生学习现代语,有11%的高中生学习法语,16%的学生在学习拉丁语,6%的学生学习西班牙语。[74]

2.外语学习的限制

美国对外国语言的态度也并非是一成不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数量剧增,公立学校的课堂中充斥着大量移民学生。美国社会开始担心不懂美国社会主流语言——英语的外国人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再加上“熔炉”主义、同化主义思潮日渐泛起,整个社会希望美国能够达到一致。1906年的枟国民法枠(The Nationality Act)提出,移民只有在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后才有资格加入美国国籍。由于联邦政府对州、县的控制日益加强,虽然联邦政府在1934年将波多黎各裔学校使用西班牙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年限从四年级延伸到八年级,但不久之后又重新限制为六年级;即使在菲律宾于1934年宣布独立后,美国仍然坚持在其公立学校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7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反德情绪的高涨,绝大多数高中和大学往往对把德语加入学习课程之内很勉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双语教育受到严格限制,这种限制从反感说德语的人扩大到排斥所有不说英语的少数民族。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州颁布枟唯英语教育法案枠,促使少数族裔尽快完成美国化进程。随着美国社会对语言多样性现象的认可态度一去不返,学校也成为政府实施“大熔炉”同化主义政策(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policy)的有力工具。公立学校中只准使用英语,同时加强对美国历史、习俗、传统和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学。移民学习母语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受到排斥,生活受到很大干扰。如夏威夷的日裔儿童每天要进两所学校学习:一种是常规学校,学校传授标准课程的相关知识;另一种是特殊学校,学习其父母所说的属于本民族的语言。而“珍珠港事件”后,特殊学校被强制关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特殊学校的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利用他们的双语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当翻译角色,为美国军队服务。作为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1943年夏威夷试图通过设置年龄限制来管理外语私立学校,同时要求在学习其他语言之前必须熟练掌握英语。这种语言限制同样也应用于操西班牙语的美国人,绝大多数西班牙语裔儿童在学校没有得到任何的特殊照顾,尽管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公立学校普及、义务教育以及同化论、熔炉思想的加强,美国的语言政策趋向单语制,为移民开设的传统双语教育基本消失,移民不得不进入主流学校学习。[76]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逐渐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服役人员感受到掌握他国语言对赢得战争的重要意义,尤其那些从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回来的军人切身感受到语言的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认识到美国语言学习匮乏的现状,认为美国学校应该为后代考虑调整语言政策。尤其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民众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在日益国际化的世界竞争能力降低的恐慌。1958年,枟国防教育法枠(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通过,它强调美国在一些薄弱学科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其中包括强调美国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外语学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教育机构、外国语言联合机构、基金项目等等都开始重视对外国语言的学习、研究。[77]如美国教育委员会推动了语言项目运动,允许将外国语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建立外国语言联合会,辅助美国教育委员会推动外国语言的教学,指导并鼓励在初、高中及大学开展外语学习项目;建立军事语言学校;等等。福特基金帮助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俄语学院,帮助哈佛大学建立俄国研究中心,促进对俄国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从此之后双语教育问题也逐渐得以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