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司法局
一、产生背景
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太仓市以“太阳”为品牌,以“光辉”为形象,围绕“崇尚法律信仰,彰显司法公正,让人的尊严在法律的太阳下熠熠生辉”为主题,启动了“光辉太仓”行动计划,打造“光明万家·德法同行”品牌。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需求导向,落实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普法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对法治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实现“组织体系、普法阵地、重点法律、教育对象、普法队伍”全覆盖。引入社会评价功能,对各执法部门普法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测评。完善联动工作网络,加强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形成“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2.强化“法治”主线,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这一太仓法治建设新品牌。按照项目化推进的要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创新公共法律服务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市镇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实战化建设。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成效评估评价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最大化。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和供给,重点围绕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等群众需求迫切的领域,形成一批要素齐全、示范性强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力度,加强法律类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积极推进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3.强化融合发展,繁荣太仓特色法治文化
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的融合协同、考核评估机制,深入推进“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突出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抓住领导干部学法,完善学法制度,培养领导干部尊法意识;开展“太阳宝贝”系列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开展农民工系列学法用法活动。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村(社区)公共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示范点,形成具有太仓特色的公共法治文化阵地群。繁荣作品创作,做强做大网络法治微小说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加大媒体公益普法力度,推动落实大众传媒公益普法宣传机制。
4.强化德法同行,凸显法治宣传教育成效
加强德育与法治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将法治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德法同行”普法模式,将道德教育融入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文化活动、民主法治建设等,积极组织开展德法文化展演、崇德尚法演讲、“道德法治标兵”和“道德法治事件”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道德法治文化活动,以道德规范推动法治权威力量,以法治宣传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让广大群众树立“学法崇德”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凸显法治宣传教育的成效。
三、活动成效
1.首创普法新理论: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概念,建立普治并举新理论
创新了完整的公共法律服务理论,使法治宣传教育从空洞的说教转变为在现实中运用。在素有“中国立法学之父”之称的北京大学教授周旺生的制度文明理论中找到了理论源泉,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概念、基本项目等进行了界定,编写出近25万字的《太仓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二次飞跃;首家提出了“法律消费指数”新概念,召开太仓全市法律消费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着力构建“法治生活”新模式。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三次封面推介太仓公共法律服务的经验;《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太仓公共法律服务的创新实践;“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被写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这标志着肇始于太仓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已经上升为中央的顶层设计。
2.实践普法新模式:突出均等普惠,建设“四纵三横”新模式
构建起市、镇、村、户四级法律服务资源有效配给,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法律服务资源统筹的“四纵三横”的公共法律服务网,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法律服务行业改革发展红利。一是筑实“四纵”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市镇两级,打造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法律援助中心等专业性服务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群众组织为两翼的体系架构。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面建成,126家村(社区)便民法律服务“阳光屋”投入运行,形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二是统筹“三横”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三者资源平行参与各平台公共法律服务活动,实现横向贯通。司法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太仓全市各部门共同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培育和调动社会力量围绕公共法律服务发挥作用,引导太仓全市法律服务行业积极投身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三是开展系列公共法律服务活动。持续4年开展“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促百村和谐、助千企升级、谋万家幸福。太仓全市147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专职法律服务人员,大量社会矛盾通过这一平台在法治的轨道上得以化解,4年间共化解社会矛盾26712起,实现法治宣传教育零盲区。
3.树立普法新理念:践行社会协同,开创普法社会化建设新局面
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了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构建针对性强、系统化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努力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太仓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六五”普法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业协调指导办公室,得到了江苏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并向全省推广。10家法治特色学校建设有序推进,4个公共法治文化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初显成效。二是培育新型社会组织。建立了太仓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太阳法治艺术团等15支社会协同组织,有效增强了普法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三是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以“政社互动”的要求,丰富民主法治村的内涵,使创建工作从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真正提升了基层法治化、民主化管理水平。目前,太仓市省级民主法治村创建率达36%,位居苏州下辖县市首位。
4.铸就普法新品牌:铸就“太阳”品牌,打造太仓“六五”普法新形象
围绕“‘六五’普法·光辉太仓,让法律的光芒播撒大地”这一太仓“六五”普法的主题,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浓郁太仓特色的“太阳”普法品牌。一是建设特色法治文化。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推进“一镇一品”,如借助璜泾镇丝竹之乡特色开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建成了全省首家法治文化学校;成功创设并举办中国太仓杯·全球华人网络法治微小说大赛“光辉奖”,作品集《法治与良知》在全国新华书店首发;法治邮戳、法治麦秸画、法治动漫创作呈现了鲜明的太仓法治文化特色。二是打造“太阳”系列法治文化精品。创办首个法治文化季刊《太阳》杂志,总印数5.7万余册;编印《市民法治文化读本》等10余个法治宣传教育读本;推出“太阳宝贝”纪念邮执、纪念首日封等形象建设产品,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系列法治文化产品库。三是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连续4年开展“太仓市民学法大行动”、法治文艺百团大展演等活动200余场次;举办“法治文化名镇、名企、名校”评选、“太阳宝贝”“六五”普法形象大使大赛和“12.4”国家宪法日等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向市民工作、生活等领域全方位影响和渗透。
5.注重体现普法实效:突出司法惠民,推进普法互动型服务型新转变
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目标,努力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过去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一是大力实施惠民实事工程。连续五年立项并建设完成贴近群众需求,与城乡发展相协调的司法惠民实事项目60余项,使普法惠民成果广覆盖、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实现市镇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建成了太仓市“光辉”法治文化艺术学校和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与一批苏州市级示范点。三是完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了“太仓普法”微博、微信、法治文化公园网站、《太阳》杂志电子阅读版等载体,网站点击率达260万次;太仓主流媒体全面投放“六五”普法公益广告;电台《律师在线》、报纸《律师说法》、电视台《法律大讲堂》《光辉太仓》《周末法治微电影》等栏目,广受市民欢迎,累计播出近400期。
四、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太仓市司法局在太仓全市开展了“光明万家 德法同行”活动,通过展示太仓全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思想道德底蕴,突出太仓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彰显道德和文化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尚善、循法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德法同行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成在实效。
◆点评:
“推崇道德正果,播撒法治阳光”,太仓市司法局“光明万家 德法同行”的法制宣传和法治行动契合了中央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前行中一步一个印,不断创新公众普法路子,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让法律进入万家,让实惠普及大地,让创新结成正果,让文化铸成精品。举“崇德尚法”旗帜,布“四纵三横”格局,做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实事,太仓的探索成果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载入中央的全会决议,“公共法律服务”首度成为“国家标配”。创新视点如此高端、创新成果如此硕大、创新过程如此从容,可喜可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