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培育内生型的自主经济应成为黔西南州重要的战略选择。到2012年,全州生产总值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_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二五”经济发展专题研究

加快培育内生型的自主经济应成为黔西南州重要的战略选择。解决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造血”机制,形成内生型自主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式。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省情、区情、县情差异很大。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州9县市区都有金矿,黄金远景储量在1000吨以上,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但黔西南州又是中国西部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总人口346万,目前尚有50.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5.30%,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繁重,全州9县市区中有7个贫困县。

1.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

2009年全部GDP总量233亿元,年均增长44.1%,比2005年增长2.36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3∶44.1∶34.6。到2012年,全州生产总值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18.9亿元,增长16.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3%∶36.4%∶47.3%。2010年GDP总量307.13亿元,到2015年GDP总量达到786.97亿元,年均增长14.9%,增速从全省第8位跃居第1位。但不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黔西南州都处于产业层次低、起步晚、总量小、工业体系不完备的卖能源和原材料初加工的初级走向中级的阶段。

2.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配套差,集约化程度低

一是企业聚集度低,配套能力差,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生产成本普遍较高。二是企业各自为政,分布太散,特色不显著,优势不明显。三是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协调,电力、铁合金、煤炭行业独撑工业,机械、建材、医疗、化工等行业占增加值的总量依然偏低。四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由于全州工业主要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而且总体上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区域内生态比较脆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需进行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因而结构调整优化难度大。

4.商引资难度较大,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项目策划、包装、推介机制不畅,投资者难以相中推出的项目,投资者感兴趣的项目州内基础条件准备又不充分。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不够,产业转接规划、承接点、承接平台有待具体和细化。三是招商的力度有待加强,项目储备不充分,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四是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五是企业直接融资尚未起步。六是引进资金数量有限,再加上银行信贷难度大,民间融资无序,使工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5.创新差,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全州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品牌效益差,市场上占有率低,企业新产品开发少,技术人才奇缺,创新机制不活,严重不适应当前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主要以原材料工业和初级原材料加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和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和精深加工企业基本为零。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新体系基本处于空白,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程度较低,产业链短,工业配套能力较弱,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6.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州内虽有不同类别的信息平台,但信息的发布和更新、信息平台的互动、信息本身质量等问题逐渐暴露。二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支持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能力比较差。三是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多,但溯源难、相关资料查询难等直接影响企业掌握信息和信息使用的及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