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西部大开发机遇中,三省区要积极促进南北盘江流域经济生态经济圈的形成,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联合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速南北盘江流域经济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基础条件
1.水能资源
南盘江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424.6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87.02万千瓦,年发电量92.83亿千瓦时。南盘江的黄泥河河口水面高程为780米,至大藤峡坝址枯水水位高程降至23.5米,总落差达756.5米,其水电开发对本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986年时就规划:在安龙县境的天生桥修建装机120万千瓦的一级电站和132万千瓦的二级电站;在其下游修建36万千瓦的平班电站、540万千瓦的龙滩电站、120万千瓦的岩滩电站、60万千瓦的大化电站、18万千瓦的白龙滩电站、56万千瓦的恶滩电站、50万千瓦的桥巩电站、120万千瓦的大藤峡等10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300多万千瓦。目前,南盘江干流已建主要水力发电站有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和岩滩水电站,在建的有龙滩水电站。云南境内已建主要水力发电站有柴石滩水电站(6万千瓦)、陆良大跌水电站(2.4万千瓦)、天生桥水电站(7250千瓦)、古宁水电站(4000千瓦)、沾益天生坝水电站(3220千瓦)等,在建的有云鹏水电站(18万千瓦)和弥勒雷打滩水电站(10.8万千瓦)等。南盘江支流水能主要集中在黄泥河上,已建鲁布革电站,为黄泥河下游规模最大的一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
北盘江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水能储量达320.7万千瓦,其中干流蓄能161.4万千瓦,可进行11个梯级开发,有多处优良水力坝址。由于河谷炎热,甘蔗、柑橘、芭蕉、紫胶生长良好。流域内布依、苗、彝族聚居集中。在北盘江流域茅口以下河段,共开发有5个梯级,即善泥坡水电站、光照水电站、马马崖一级水电站、马马崖二级水电站、董箐水电站。至今为止,北盘江善泥坡以下梯级电站总装机2765.5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3.99亿千瓦时,全部梯级建成发电后,每年可减少火电燃煤277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740万吨。据悉,目前北盘江光照、董箐2个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装机2020兆瓦。2010年上半年,光照、董箐水电站的年发电量8.35亿千瓦时,减少火电机组燃煤28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74万吨。截至目前,北盘江流域梯级电站累计发电60.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万吨和二氧化碳400万吨,避免了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轻了火力发电对环境容量的压力。
2.生物资源
南盘江流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流域峡谷众多,且都是土地山带,植物种类达3913种以上。其中珍稀植物300多种。境内有中草药资源近2000种,其中植物药1800多种,动物药163种,矿物药12种。特色药用植物有小花清风藤、环草石斛、艾纳香、余甘子、通草、黑草、天花粉、黄精等。境内有野生动物12纲542种11亚种以上,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叶猴、云豹、金雕、黑颈鹤、蟒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白腹锦鸡、虎纹蛙等36种。
北盘江流域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牧草类、药用类、果类及其他类4个类型。牧草类植物有40科192属514种。药用植物略计700余种,主要品种195种。乔木树种及竹种223个,分属62种、140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秃松,二级保护树种伞花木、香果树、银杏、杜仲、十齿花、光叶珙桐、鹅掌楸、红豆杉、野茶树,三级保护树种银雀树、黄杉、西康玉兰、三尖杉、檫木、厚朴、清香木、木荷等。
北盘江流动物种类也繁多。鱼类有35个品种,分属4目8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蓝尾蝾螈为稀有品种。爬行类动物分属龟鳖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种。野生鸟类品种繁多,数量不明,常见50余种,分属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等。哺乳类野生动物有52种,分属8目23科。其中珍稀种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金钱豹、云豹、斑羚、苏门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林麝,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西南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豹猫。
3.矿产资源
南盘江地处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金、铝、铅锌、锰、钨(锡)等重要矿种最具特色,在全国资源发展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勘测,贵州有91个矿床(点)。近3年来,通过整装勘查和商业性勘查,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新增金矿414吨、铝土矿8755万吨、锰矿1.4亿吨、铅锌138万吨、钨锡70万吨。
北盘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钻、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又称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
4.旅游资源
南盘江流域风光神奇美丽,自上而下主要分布三个景区:源头珠江源风景区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由于近年来成功举办“珠江源旅游节”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宜良县至红河境内一段为中游江湖风景区,有众多的高原湖泊与江道相连,江河湖海相融,浑然一体,在云贵高原独一无二;下游三江口风景区位于罗平县境内,南盘江源自云南省,循黔桂两省(区)边界奔向红水河。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南盘江的奔腾气势,又可观赏黔、滇、桂、桂三省山水风景,三省(区)结合部的万峰林、万峰湖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景观旅游热点之一。
贵州省的安顺市,地理位置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在古代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亦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并且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多个独特的文化优势。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境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4.6℃,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并保持稳定,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及西线旅游中心。全市风景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境内有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其中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区、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花江大峡谷、夜郎湖、斯拉河等省级风景名胜区。
广西百色有4A级景区4个:通灵大峡谷、百色起义纪念馆、大王岭风景区、古龙山峡谷群风景区和大石围天坑群景区;3A级景区3个:百色凌云县泗城文庙景区、澄碧湖、田东十里莲塘景区。
云南曲靖有爨宝子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八塔台群墓、多依河、鲁布革三峡、罗平花海、九龙瀑布群、陆良旅游区、会泽旅游区、南丹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
(二)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区位优势
目前,东西部差距扩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东部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对西部的依赖减弱,西部地区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它需要东部的支持。在此情况下,加快黔、滇、桂三省(区)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建设,对于利用广西与广东相连相接区位优势,广西和云南与越南相连相接的区位优势,应以珠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南北盘江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十分有利的。还可以通过东部地区企业对西部地区企业的产权重组,整合有限的生产要素,实现联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因此,南北盘江流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脱贫,而是东西部经济的连接区。
随着CEAP的签署,包含粤港澳的“泛珠三角”在发展中将成为世界经济最繁荣、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超越“珠三角”的“泛珠三角”,涵盖了广东、泛珠三角经济区,是指珠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以及香港、澳门组成的经济区,即“9+2”。“泛珠三角”经济圈为滇黔桂三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竞争能力提供了巨大的舞台。随着经济合作的紧密,粤港强烈的外扩冲动被激活,需要寻找新资源、新市场,需要扩展腹地,周边省区则在其经济辐射中有望延伸产业链条。区域要素互补与效益最大化的共同要求,促使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区丰富经济资源与粤港澳资本市场有望在整合中互补和合作,从而提升竞争力和产生贸易机会。
南北盘江流域作为进入东盟自贸区的前沿,其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东盟包括10个国家,拥有5亿人口、4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涵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10多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市场经济规则已初步建立,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南半岛经济圈正在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亿美元的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贸易区将覆盖世界30%的人口,拥有世界大约40%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商品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10%左右,将给中国和东盟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随着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消除所产生的贸易效果,将使区内贸易大大增加,中国对东盟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48%。南北盘江流域与东盟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合作空间,可以取得互利双赢。
(三)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背景下,南北盘江流域迎来了“中国与东盟”新的契机。无论是跨国资本流入东盟和国内,还是东盟以及国内的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黔、滇、桂三省(区)南北盘江流域将是战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模式表明,南北盘江流域暂时处于强生态环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群发展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南北盘江流域内若干中心城市的聚集——扩散效应。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在流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凭借相互贯通的网络系统,把周围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吸引各种经济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影响。二是流域内规模经济效应。协作圈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容量的扩大,使企业的生产服务和商品流通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要素流动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不断提高,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规模经济。三是南北盘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在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内,通过制定共同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上进行协调规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各个城市、城镇和产业布局上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目标。
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发展平衡
前面分析了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的城乡差距拉大,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说明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太大的体现。贵州省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明显,城镇以工业为主,农村则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直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发展平衡,是新型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2.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低碳经济”
城镇低碳经济是一个较为新生的概念,意为低碳排放的经济增长。南北盘江流域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重工业,而工业正是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目前城镇化仍在加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这就加大了对冶金、建材等高能耗重工业的依赖性。如此,该产业高能耗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将不会减少。一味地缩减该产业的产出是不利于南北盘江流域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也不符合南北盘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因此,要控制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同时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协作。
3.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节约型城镇
南北盘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该模式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资源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建设生态经济型、节约型城市。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城镇
生态化的城市是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良性循环,其实质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体现其少浪费、少污染、加强利用的特性,其运行实质是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与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国内很多地区正在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南北盘江流域作为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的提出为其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政府在其中始终处于主导位置,作为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责任主体,担负着引导、管理和监督的责任。进而推动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以生态经济合作发展带动城市的进步,以城市促进区域的合作,不断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南北盘江流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