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是指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科学机构和完整制度。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建构应当在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建立有效可行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制度,主要包括强化领导机制、优化调控机制、注重渗透机制、建立评估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等。
一、强化领导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自觉地以培养、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活动,明确地体现并指示着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价值取向”[29]。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社会主义方向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殊目的及重要意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必须承担起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特定的政治集团或政治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保证作用、育人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的保障。就我国而言,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义上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30]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最终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具体实现的。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都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重中之重。无论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宣传,还是具体的社会管理事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各级党组织都要站在维护党的领导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曾经要求既要抓改革开放,又要抓思想政治工作。[31]江泽民也曾强调各级党委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把宣传思想工作紧紧抓在手里,经常研究,提出要求,加强督促检查。[3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基础,必须要凝神聚气。因而,党的各级组织都应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站在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高度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
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领导机制,就是要强化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一是要加强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领导。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领导,具体表现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原则、方针、方向的领导。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指南,也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目标、原则、方针和制定具体政策的依据。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原则性和方向性,不能以知识教育代替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以基础道德宣传代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务必要防止民族地区政治信念教育的淡化,甚至是放弃;二是要加强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领导。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领导,具体表现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用以指导民族地区实践工作。尤其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观,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凝神聚气、强基固本、鼓舞斗志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三是要加强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完善领导工作制度,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责任制为突破口,实行下级党政机关“一把手”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制,强化民族地区基层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建立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议事制度,定期调查研究民族地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第二,要优化民族地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优化民族地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优化居委会及村一级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必须明确搞好民族地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两委”的共同目标和责任。居委会、村委会都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层组织,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组织的务实性工作,必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第三,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政工队伍。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于做好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好、年富力强、作风正派的同志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特别是把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选拔到政工干部队伍中来,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也可以吸收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以及“三支一服”人员,建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队伍,负责思想宣传工作。另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使这支队伍具备理论、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结构,具有较高层次的理论修养和社会调查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和业务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基层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优化调控机制
优化调控机制就是优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机构建设和促进调控制度的完善。调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载体是调控机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保障的是调控制度。构建调控机制就是要在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机构和制度。调控机制的构建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顺利运转,及时追踪并调整实施方案与教育行为,确保教育目标的正确性,最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优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应该从两个方面着力:第一,构建多种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及时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信息的基础上的。任何正确的调节措施和办法的出台都必须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第一手信息的获得。我们认为,在民族地区乡级以上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拨付相应的调研经费等。另外,民族地区调节与反馈系统应能多渠道、多角度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单一的渠道会造成信息传递、反馈的不及时,甚至是阻塞。因此,设立畅通、迅速的信息反馈通道是必要的。第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和调节制度。建立健全反馈与调节制度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调控功能长效性的根本保证。明确教育管理机构的岗位职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工作制度,建立问责制度,是当前优化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调节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注重渗透机制
渗透机制构建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知识或技能教育的根本特点在于其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或“会”的层面,而是要通过知、情、意的综合作用,最终内化为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外化为人的行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广播宣传、读读报纸等,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冲突剧烈的社会变革时代已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差异巨大的民族地区更难以取得实效。当然,灌输和思想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占领仍然是必要的,但若想提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方式必须更隐蔽,教育途径应该更多元,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调“润物细无声”,必须重视隐性教育。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寓教于社会生活、寓教于生产实践活动、寓教于文化活动等,从而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娱乐化、生活化、渗透性等特点。隐性教育这一理念首先是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很快就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后来,隐性教育理论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我国学术界,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实践。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重视隐性教育,必须要注重渗透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第一,注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物质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物质形态建设就是要求民族地区城市地标建筑、人文景观、主题公园、休闲广场等,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同时要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资源充分融入城市环境人文景观建设之中,体现明确的主题思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对人民群众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民的正能量等。
第二,注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制度建设。要以民族地区各类规章制度和民族地区民俗公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引导、激励和矫正人们的思想、行为,切实使群众直观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加强制度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要在制度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尤其对事关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拆迁补偿等制度的构建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尊重其话语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切实使其分享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第三,注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文化活动建设。民族地区注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文化活动建设既要利用各种重大的国家节日节庆活动,又要注重各少数民族的重大民族传统活动、仪式,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蕴含于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的感染、熏陶。既要使其切身感受到自己民族的尊严,又要使其领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结果。
第四,建设和谐、幸福、健康型家庭。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起点,和谐、幸福、健康型家庭必然会增强人们的正能量,必然有利于人们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积极理解,有利于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拥护。民族地区的家庭观念更为浓厚,家庭的传统和习惯,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具有权威性、直接性、持久性等特点。建设和谐、幸福、健康型家庭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是要不断促进家庭增收,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民族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滞后,对家庭增收的期待更为强烈。利于家庭增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举措。实际上,每个人是处于各种利益关系之中的,保障了个体的合理的利益诉求,维护了社会公平公正,思想政治教育就水到渠成了;二是要加强民族地区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家庭文化和优良的家风。具体来说,社会应该通过积极举办家庭学校或者组织宣教团等形式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
第五,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少数民族社区是少数民族社会的缩影。民族地区社区有四个要素:人口、地域、相联系的有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维持集体生活所必需的共同道德风尚及其制裁制度。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结合了社区民族文化传统、少数民族道德规范、少数民族人际交往,就会显得更加具体、生动和直接,从而更容易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加强民族地区文明社区建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是要促进社区团结和一体化。文明社区建设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使命,社会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力求把原本陌生的邻里联结成整体,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促进其加强沟通交流,消除隔离与淡漠,增强相互间的信任,以实现从家到社区再到国家的团结和凝聚;二是加强社区社会公德建设。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倡导人们从基本规范做起,倡导社区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在团结融合的基础上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和谐的文明社区。
第六,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环境。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社会,具有整合功能、传递功能、导向功能等。社会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宏观性等特点。因此,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机制建设重要的举措。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机制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祖国建设成就鼓舞人,培育爱国主义氛围熏陶人,运用国歌、国旗、国徽感染人,使爱国主义充满于空气中,伴随人们的呼吸而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的精神旗帜;二是加强各种文化教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各种文化教育场馆,如文化馆、博物馆、歌剧院、烈士陵园等,拥有许多生动的实物、资料,都是熏陶人、教育人的资源;三是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建设。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各种栏目,创新各种形式,如专题片、影视剧,甚至网络游戏等,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建立评估机制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是根据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从确定评估的标准内容、指标体系和评估目的着手,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取得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新突破。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要由相关领导部门、专家和群众代表构成的评估组或评估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评比等方式,综合鉴定和判别评价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实践效果都是评估的对象。在构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只要测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更要具体考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二是既要考察人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程度,还要考察纵向维度上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的程度;三是不只要重视评估对象的素质维度,更要重视选取科学的教育评估模型和方法;四是既要注重发动民族地区群众参与集体评议和表决,还要注重考虑个体的自我测评和评估意见。总体上说,全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是认识和评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方式。
五、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与保障机制,并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顺利进行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是既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性要求,更要依据民族地区受教育者的特点,采取符合教育对象实际的有效激励与保障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结构。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就是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需要与动机,运用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教育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一定思想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激励方式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方式很多,可以是物质激励,可以是与受教育者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情感激励,还可以是以嘉奖、表彰等形式为主的精神激励等。选择什么类型的激励方式应根据人的思想行为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恰当的方式奖励正确思想和道德行为,最终促成受教育者形成积极的心理动力和思想政治品质;二是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公平、不公正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机制恰恰会造成教育对象不信任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甚至会产生负向作用。因此,要注意激励方式的公平公正,这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关键;三是在激励过程中要保持合理的度。既要尽力避免激励方式运用不足,也要避免运用不合理或无限制的激励方式,既要注重采取促进积极因素发展的正强化措施,也要注重采取防止消极因素影响的负强化措施。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主要应从建立与完善组织队伍结构、提供足够的物质资金、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充分地发挥民族地区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效应和服务保证作用。在构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教育对象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确定和应用与之相适切的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要把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科学管理统一于思想引导过程中,形成内在约束与外在规范、思想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坚持制定管理制度和建立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建立有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提高教育效率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规范系统;三是坚持立体化保障体系与主体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为了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以及密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宣传政工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必要的。在体系的设置与运行过程中,应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真正关心和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在心理和行为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与生活困难相结合,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形成完备的、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与管理体系。
【注释】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3页。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页。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4]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43页。
[6]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9]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10]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11]于成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黑龙江日报》2013年9月23日(理论专刊版)。
[12]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9期。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15]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16]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3期。
[17]胡凯、郭鹏飞:《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18]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19]许玉乾:《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20]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第1版。
[21]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22]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23]徐志远、宾培英:《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2期。
[24]王志平:《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光明日报》2001年6月19日,B02版。
[25]杨春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效益》,《解放军报》2005年11月24日,第6版。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27]杨春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效益》,《解放军报》2005年11月24日,第6版。
[28]段进虎:《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机制》,《解放军报》2015年12月15日,第6版。
[29]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30]中宣部组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31]中宣部组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32]中宣部组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2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