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

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了解,目前,虞山镇与上海交通大学,董浜镇与南京农业大学,尚湖镇与扬州大学等都已开展合作,如今,乡镇的现代产业园区正在常熟各地遍地开花,也实现了科技就地转化以及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据介绍,常熟还要推行新一轮的农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添置、升级、换代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机装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主体创新: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农业价值合作农场是常熟经营主体创新的表现之一。
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_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本情况

56岁的谢建青是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东盾村的一名蔬菜种植户,种了几十年的蔬菜,这几年老谢可算是轻松了:“现在我的地里,科技含量可高了,既有水肥一体化,又有物联网管理,省工省肥还省力。更重要的是,种出来的菜直接进了超市,一点不愁卖。一亩地挣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

董浜镇是长三角地区远近闻名的现代蔬菜生产基地,这里的种植户几乎都跟老谢一样,种地高科技,蔬菜不愁卖。“尽管农业占GDP的比重不足2%,但不能忽视,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经营主体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常熟市委副书记王建国如是说。

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常熟,究竟是如何依靠创新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呢?

二、主要做法

(一)科技创新:高水平引领产业发展就地转化为农民效益

提到常熟农业,绝对不能不提位于常熟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全国21家首批试点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个集农业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园区,俨然成为常熟现代农业的“技术指挥中心”。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引领。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是我们的技术高地。”常熟市农工办主任说,为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布局,常熟市提出了“一核三带多园区”的思路,其中,“一核”说的正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而“三带”指的是西部的32万亩粮食产业带、南部17万亩水产养殖带和东部15万亩的高效蔬菜种植带。

虞山镇勤丰村万亩土地,种植的正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选育出来的品种。水稻长势正旺,眼瞅着就能丰收了。自2011年成立以来,该园区已经集中示范推广了多种新技术,仅以水稻为例,就已在江浙沪等地推广了22个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达到5000万亩。

除了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发挥着科技引领的作用外,“多园区”的布局则要求常熟的每个乡镇也都拥有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科技园,每个乡镇都要与一所高校进行科研合作,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产业。据了解,目前,虞山镇与上海交通大学,董浜镇与南京农业大学,尚湖镇与扬州大学等都已开展合作,如今,乡镇的现代产业园区正在常熟各地遍地开花,也实现了科技就地转化以及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钱春桃正是带着自己的各项实用技术落户董浜镇,而这些技术也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仅一项丝瓜早熟技术,就让当地农民种植的丝瓜提早10天采摘上市,增效达到20%。而近期推广的另一项蚕豆早熟栽培技术,将蚕豆上市期提前到春节前,更是让当地农民的蚕豆种植效益直接翻了一番。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要实现水稻规模化、蔬菜设施化、水产标准化,都要依靠科技发挥作用。2014年,常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70%,科技在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服务创新:农资零差价,农机全覆盖

张建龙是金唐市水产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当地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的合作社一共有109户农民,养殖的水塘面积达到了5000亩。之前,合作社的农资采购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这笔农资成本却减了不少。“我们现在农资投入都是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零差价卖给我们,药品有保障,老百姓用着放心。”张建龙感慨道。

享受到农资零差价服务的可不单单是水产养殖户,常熟的水稻和果蔬种植户们,也都享受到了这种贴心的零差价服务。据了解,从2012年起,常熟市开始全面实施农药集中配送、政府补贴、企业零差价销售,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保持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政府每年推荐各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以水稻种植加工为主的勤川合作农场,不仅有自己的农技队伍,更有自己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令人称奇的是,农场流转的8000亩地,只需要30多个经营主体,而这主要靠的就是大型农机装备。

除了勤川合作农场所在的勤丰村,各个产业带、产业村的周边也都布局了大型农机仓库,已实现各个乡镇的全覆盖。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先进农机设备1.5万余台,这些大型机械根据产业需要随时服务农民。据介绍,常熟还要推行新一轮的农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添置、升级、换代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机装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资零差价,农机全覆盖,对于常熟的现代农业发展来说,这些创新远远不够。在位于董浜镇的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智慧农业服务中心,通过一台大型的电子设备,全镇各个点的设施蔬菜生产情况一目了然,只要通过按钮和指令,就可以轻松控制大棚温度,进行自动灌溉。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说:“我们是江苏省首个水灌溉全覆盖的县区。这里引进了以色列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和蔬菜精量化播种机等先进设备,打造的是一个集育苗、灌溉、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新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的建立,让“谢建青”们的蔬菜再也不愁卖了。老谢说,原来我们的蔬菜都要等着别人来收,现在,蔬菜还在地里,就已经提前卖给了常客隆超市,或者厨艺时代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生鲜直投,有的农民自己还开网店、做电商,种出的菜从没滞销过,甚至还供不应求。

(三)主体创新: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农业价值

合作农场是常熟经营主体创新的表现之一。2013年成立的勤川合作农场,是苏州市首家村级合作农场。这家集水稻生产、指导、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场,联结了周边8个村,流转土地近万亩,涉及农户8000多户,加工的水稻产品对接中粮,销往周边城市。

村级合作农场,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民自愿参股,联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新型市场主体。这是为发展现代农业,创新探索的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农场不是简单将几个农场联合,而是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形式管理,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和品牌,从而产生更大的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

农场究竟怎样让农民受益?农民可以从三个方面受惠:一是土地流转费,即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里,村里再将土地流转给合作农场,实现二次流转。在流转费用上,以粮食为基准,一般为每亩550斤稻谷;二是到合作农场打工收入;三是农场把土地转包给大户,大户种出的水稻以高于政府指导价0.2元/斤被农场收购。此外,一旦合作农场有所盈利,盈利部分将再与8个村子进行分红。

勤丰村农民吴建良原来自己种了200多亩地,从2014年开始,他在合作农场包了近600亩地种植水稻。他算了一笔账:“在农场包地,我的成本降低了。原来我需要自己买农资农药,现在不需要了,而且统一供种、施肥、用药、指导,我每年只需要交给农场1000斤稻谷作为流转费用,超过部分去掉成本则是自己的收益,现在平均每亩地净收益是400元。一年下来也有20多万元。”

目前,常熟试点的村级合作农场已经达到60个。在培育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常熟市努力构建“1+N”的主体方向,除了村级合作农场,还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联社等新的形式。

与勤川合作农场不同,古里镇坞丘村的田娘农场是家庭农场的升级版,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主要盈利靠高品质的有机大米。农场负责人说,农场流转的6800亩地实施“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子、统一机械化育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应用、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销售。大米生产出来之后,田娘农场有限公司统一收购,打上“田娘”商标销往市场。现在,“田娘”牌有机大米市场零售价最低每斤3.5元,最高每斤45元,一点都不愁卖。

常熟市正是通过发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市场化、订单化、品牌化,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让种地的农民不断受益。

三、启示作用

近年来,常熟市按照“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的转型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投入,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主轴,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各镇(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园区化建设、多元化投入、规模化经营、合作化联结,有效提高了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经营主体创新产生的累加效应,使常熟农业升级提效,农民增收富裕效果明显。据统计,2014年,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72亿元,232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7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万元。

(一)不断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目前,常熟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近27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6.5万亩。各园区特色鲜明,特别是沿锡太线高效水产示范带发展方向最为明确。

2014年,常熟市农业园区开工新(扩)建面积1.8万亩,其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启动了33000平方米的温室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595万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弥补核心区以水稻为主功能配置单一的不足;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650万元,重点加强园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投资303万元,建设18亩设施养殖场;虞山镇高效特色精品园2015年拓展二期建设项目,上半年开工新建连栋大棚75亩,全年投资达2068万元;海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实施郑家桥、徐桥8000亩高标准农田扩建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尚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255万元,重点加强园区道路、电力设施配套;古里镇现代水稻产业园投资1026万元,改造坞坵5000亩高标准农田;支塘镇高效设施科技园区在盛泾、任南村投资772万元,扩建2710亩高标准渔业养殖区;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1560万元,新建园区管理中心、标准大棚55亩;梅李镇现代农业园区投资1560万元,在蔬菜区新建园区道路4000米、沟渠3000米、钢架大棚620套等,水稻区新建园区道路11300米、平整土地1000亩等;辛庄镇重点做好2013年荷花荡渔业项目和高档花卉产业基地扫尾工程。

(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近年来,常熟市农业园区与高校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组建了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尚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扬州大学联合投建了扬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虞山镇高效特色精品园与上海交通大学投建了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省农科院蔬菜所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创新了农业园区发展理念,有效提升了园区在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发展领域的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同时,对在建的农业园区,常熟市积极配套上级各类建设项目,侧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和实现项目早投产上下功夫,争取2~3年内做出成效。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发展较为成熟的农业园区,侧重提档升级,扶持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园区信息化、生产加工配套、产销对接和园区平台建设。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常熟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打造园区现代农业效益链。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常熟市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园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改变传统企业农产品粗放、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开发加工程度深、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新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效增收。

思考题

1.常熟市农业转型升级实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你认为常熟市的农业转型升级实践的参考价值及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