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阊区白杨湾街道“社区教育”治理应用案例

金阊区白杨湾街道“社区教育”治理应用案例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就以苏州市金阊区白洋湾街道开展的“农村失地妇女救助工程”实验项目为例进行探讨。全区面积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39万人,下辖5个街道和金阊新城,共4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白洋湾街道加大创新力度,把握教育规律,大胆探索实践,开设各种培训辅导班,积极创新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法。
金阊区白杨湾街道“社区教育”治理应用案例_苏州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探索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郊部的开发日新月异,原农村女性主动或被动地失去全部或者大部分土地,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她们的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改善失地妇女的生活条件?如何让失地妇女转岗就业?如何使失地妇女和城市妇女一起追求共同理想、共建和谐家园?这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以苏州市金阊区白洋湾街道开展的“农村失地妇女救助工程”实验项目为例进行探讨。

一、基本情况

金阊区,原苏州市辖区,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部,是苏州市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所在地。全区面积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39万人,下辖5个街道和金阊新城,共4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白洋湾街道地处城郊接合部,是金阊新城建设所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街道的失地农民众多,特别是失地妇女安置和生存状态改善已成为亟须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二、探索历程

俗语说“一个女人管三代”(丈夫、子女、孙辈),妇女素质的高低对人口质量的提高别具意义。金阊区白杨湾街道的失地妇女要么靠丈夫供养、政府救济、亲友资助,要么从事家庭服务、个体经营、家庭养殖,还有靠借贷以及其他一些非固定收入来维持生活。一部分40~54岁的失地妇女,因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造成了就业难度大、家庭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尽快帮助失地妇女家庭改善生活状态,化解家庭矛盾,全面提升失地妇女整体素质,街道社教办充分利用妇联成立的“姐妹园中园”来加大对失地妇女群体的帮助力度,担负起对失地妇女的培训任务,如通过开发课程,设置培训项目来分类培训失地妇女。对40~54岁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妇女,以简单、实用的技能培训为重点;对35~40岁的失地妇女,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失地妇女,以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要量大的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使有求职需求和培训愿望的失地妇女掌握一种以上市场需要的劳动技能。另外,采用课堂教育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岗位技术培训,达到推进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具体做法

以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为主线,培养失地妇女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整体素质;以促进失地妇女就业为重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手段,紧扣培训环节,实施培训就业政策,实现教育平衡化、教育终身化的理想目标。

(一)制订实验方案,宣传落实各项创业政策

(1)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以教办为主要实施者,社保、妇联等部门共同配合的实验项目小组。在这期间,小组多次制订项目实验方案,研究适合失地妇女的教育培训体系。

(2)宣传发动,增强培训意识。通过宣传册、横幅等载体,采取各社区(村)妇女主任带头、培训人员口传身教等方式,加强培训就业的宣传,使更多失地妇女认识到参加就业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和创业就业的浓厚舆论氛围,改变妇女的守旧思想,打破妇女在就业问题上的自我局限意识。

(3)落实各项创业政策,优化失地妇女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以发公开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创业基地进行广泛宣传,详细介绍农贸市场的优势、内部设置,建立准入优惠机制,实行公开招标,对失地妇女、低保困难家庭予以优先准入,并制定一系列针对失地妇女的优惠政策。凡通过审查合核者,门面房租金由每年8000元降至每年6500元,摊点由每年3600元降至每年3000元,从而降低了失地妇女的创业成本,并从侧面鼓励了失地妇女进行自主创业。

(二)配合形势,创建妇女教育的多项平台

妇女教育需要她们自身的力量,更需要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才能提高失地妇女综合素质,实现妇女教育的终身化、时代化。

1.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培训、家庭知识培训、兴趣爱好培养、礼仪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对参加培训的失地妇女进行登记,每次培训结束,进行调查回访,倾听她们的意见,了解培训效果和新的培训需求,以便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培训质量。

2.为不同类型的失地妇女提供不同的帮助

按照资源开发型、社区融入型和社会保障型的分类思路,为失地妇女全面适应城市进程和城市生活提供帮助。

(1)资源开发型。针对半数左右的有生产、劳动或经营能力的失地妇女,从三方面着手开发人和资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一技之长。突出针对性职业培训,充分实现就业;利用一切技术,鼓励创业创收;直接或间接增岗增收,开发房产资源,鼓励失地妇女家庭出租多余的安置房,使租金成为重要的家庭经济来源,形成“物业经济”。

(2)社区融合型。从一家一户的分散式居住到新村民公寓式的集中居住,从作息时间自主安排到准点上下班,从缺少标准、制度化的作业方式到受规章制度、技术考核、专业等级一系列制度约束……失地妇女的生活方式转变是巨大的,但通过公开信、社区咨询教育活动、家长学校和网上专栏等方式,能快速提高失地妇女的适应能力。

(3)社会保障型。对老年妇女提供物质帮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方面。近年来,90%以上的失地妇女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3.把握规律,创新妇女教育的科学方法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教育培训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趋势。白洋湾街道加大创新力度,把握教育规律,大胆探索实践,开设各种培训辅导班,积极创新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法。

(1)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基础的失地妇女,组织一些家政服务、编织、护理、餐饮服务、服装裁剪等方面的简单培训,培训时间短些;对那些开过小商店、小饭店、小服装店,有一定基础和创业愿望的,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

(2)针对本街道企业用工现状及年轻失地妇女的就业意向,开办蔬菜种植、花卉养殖、渔业技术、工业技术的培训班,为企业输送各种技术人才。同时,加强街道辖区建设,多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发展个体经营。争取后勤服务岗位和援助性岗位,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把服务领域做大做宽,为她们的致富提供保证服务平台,为稳定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3)采用“走出去”的培训方法。街道直接和新渔村拖鞋有限公司协商,安排年龄40~50岁的失地妇女到公司参加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对技术过关或技能熟练的人,公司把产品发放到家庭进行加工。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升公司效益,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部分失地妇女的就业问题。

四、经验启示

通过开展失地妇女免费培训,如开展办公自动化、家政服务员及“SYB”(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意创办中小企业的人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培训,当地妇女学会了使用电脑,学到了编织技术和家政服务本领,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她们有的成为辖区女能手,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的成为辖区苗圃老板、养殖户,走上了致富道路;有的积极参与种植比赛,“还原”往昔劳作情景;有的在金阊新城“‘幸福湾’人口文化园揭牌暨白洋湾生态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动时,展示做草鞋技术,表演手艺绝活,唱山歌;有的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并通过民主选举当上“小巷总理”;有的尊老、贤惠、助困、创业,被评为“巾帼之星”。

(一)培训提高了失地妇女的素质

法律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培训、家庭知识培训、兴趣爱好培养、礼仪培训等,为失地妇女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满足了失地妇女在精神生活中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她们的兴趣得到发展,爱好得到培养。一是培训态度转变了。刚开展培训时,需每家每户地动员她们参加学习培训,现在失地妇女主动要求、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二是参加培训人数增加了。从刚开始时参加学习的只有几百人到现在的上千人,有时连学习场所也容纳不下。三是培训氛围浓厚了。学员们将街道培训学来的新知识、新技能等作为闲聊的新话题,既消化了新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人带动邻居好友一起参加培训,良好的培训氛围逐步形成。失地妇女普遍反映,培训与不培训就是不一样,这种变化就体现在她们身边:楼道前闲聊的人少了,参加“老把式”比种植、唱山歌、跳健身操的人多了;打麻将、玩扑克的人少了,读书看报、学习科学、理财致富的人多了;破坏公物、乱扔垃圾的人少了,爱护环境、讲究文明的人多了;打打闹闹的现象少了,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人多了。

(二)培训造就了一批“巾帼之星”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而成功的创业不仅能带来财富,还能改变人生。失地妇女杨小红被评为金阊区创业之星。创业成功的杨小红并没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带领同村妇女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她受申庄村妇代会邀请,走进了“申庄村妇女创业导航站”,做起了“导航员”,向有志于创业的农村青年妇女传授致富经,说失败、讲成功,帮助待业姐妹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两位小姐妹也萌发了创业的激情。经历过创业艰难的杨小红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她们,帮助她们在虎丘婚纱精品城开出了两家婚纱店。如今,每当杨小红走进自己的婚纱店里,便觉得一件件婚纱如同她的翅膀,自己则成了一只破茧的蝴蝶,自由地飞翔在这美丽的新世界。

吴美英是白洋湾街道民主村朱家湾人。20世纪80年代初,她从白洋湾申庄村嫁到了民主村朱家湾俞家,男方家庭人多地少,家中还有两位老人,丈夫也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常生活得不到保证。当时年轻人大多是外出打工,她也去了邻村的新益村一家内衣针织厂打工。当时正在搞改革开放,大家都在投资办厂,因国家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多特殊政策,仅减免税收这一项就使得大小企业都办得很红火。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家后就去街道的创业培训班学习,一星期下来就和丈夫商量办厂,夫妻俩创办了吴美英制衣厂。凭着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制衣厂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红火。

路南社区谢丽琴的创业之路也充满着波折、坎坷。虽然家人反对,但她仍毅然决定自己创业,开办了木言电脑绣花厂。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挫折后,她凭着自己对创业的热情和执着,终于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她开拓创新,准备向家庭教育领域发展。

周小玲是土生土长的白洋湾街道新渔村人,初中毕业后走进织布厂,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周小玲失业后没有灰心,利用双休日参加花卉养殖培训。培训结束后,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加上自己家的积蓄,投入十几万,承包了12.7亩土地种花木。当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周小玲一边看书,一边向老花农请教,向别人取经,一批批花木终于成长了起来。现在,她那小小的花园中种植了2000多盆茉莉花,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成了苗圃老板。

四、未来发展思路

白洋湾街道除了有引进项目开工率低、土地资源逐渐减少、招商引资形势严峻、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性投资不足、发展缺乏后劲、无法给失地妇女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等问题外,还有外地农民工大量涌入带来的竞争和压力。目前,街道的外来人口约6万人,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外地劳动力年轻,对工资要求低,吃苦耐劳,便于管理。大部分外资企业都愿意招用外地农民工,这给失地妇女就业带来一定压力。怎样促使失地妇女在就业结构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街道将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采纳失地妇女的建议,更好地实施运作。

(1)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掌握用工需求动态,切实做到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把失地妇女培训成为金阊新城开发建设急需的劳动者。

(2)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完善公共培训基地,增加对失地妇女和村(居)民自主创业的奖励力度。

(3)挖掘社区就业潜力。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托幼、托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以及小区管理、保洁、保绿等劳务型岗位,灵活就业形式,吸收失地妇女再就业。

(4)为通过培训走上新岗位的妇女建立联系卡,定期了解工作情况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为更新继续教育内容奠定基础。

(5)动员村(居)民在新城五金机电城、苏州车市等五大市场的开发建设中,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或参与市场配套服务等产业方面的投资,依托新城建设带来的创业机会和就业资源,建设提供创业帮助和职业介绍的民营人力资源公司一条街。

【思考题】

1.金阊区是如何帮助失地妇女转岗就业的?

2.金阊区白杨湾街道社区开展的“失地妇女救助工程”有哪些经验启示?

【注释】

[1]2012年,金阊区、沧浪区和平江区已合并成姑苏区。

[2]金阊区与沧浪区、平江区在2012年已合并为姑苏区,以下所指金阊区皆为合并前的金阊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