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海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阿克塞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最西端。东至燕丹图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西面到岌岌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隔戈壁相望,北与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为邻,南面的赛什腾山与青海省接壤。全县辖两乡一镇,11个行政村,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有哈塞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约1.04万人,户籍人员9046人,其中哈萨克族32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属青藏高原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3300米,年平均气温3.3摄氏度,无霜期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490毫米。[1]
阿克塞哈萨克族原居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公元1936年至1939年,大批东移、游牧流浪于祁连山下、疏勒河西岸、阿尔金山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于1953年3月24日划定了县域。1954年8月10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正式成立。60多年来,自治县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全县农牧民全部实现小康目标后,又向富裕型小康迈进。2001年全县GDP达到1319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05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9元,被列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目前自治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进步,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全县上下到处呈现一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欣欣向荣景象。
阿克塞县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为一条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狭长地带。县域内以盆地中的大、小苏干湖为中心,四周有五条山脉形成高山褶皱和谷地、高原、湖泊、戈壁、风沙地等地貌类型。县内有巍峨的阿尔金山,有滔滔的哈尔腾河,有美丽的大小苏干湖,湖水清澈,候鸟成群,牧草肥美。
辽阔的草原驼肥马壮,牛羊成群,美丽的草原上生长着200多种牧草,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阿克塞境内山岭重叠,主要有阿尔金山、当金山、党河南山、野牛脊山、土尔根达坂山、喀克吐蒙克山、大红山、小红山等。河流主要有大哈尔腾河、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大苏干湖、小苏干湖已被县上列为重要旅游区。每年夏季为黄金季节,湖水碧波荡漾,湖边水草茂盛、芦苇丛生。湖面野鸭嬉戏,百鸟和鸣,候鸟多达40多个种类,1982年被国家划定为候鸟自然保护区。县境内有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脊、阶地和冰斗、冰槽等地,共86条,是境内农牧业的巨大水利资源。阿克塞县土地面积广阔,土壤类型多,共10多个大类,14个亚类。县内草原主要由团结海子草场、民主乡前山草场、和平乡安南坝草场、建设乡哈尔腾草场四个大类型草场组成。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哈尔金山被哈萨克族称为金银山,哈尔腾草原被称为金子世界。现已发现的矿藏有石棉、岩盐、芒硝、煤炭、水晶和铁、铜、锌、金、石膏、云母等。石棉产量最为丰富,占全国石棉产量的40%,品质高,在全国石棉市场中享有盛名。
阿克塞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目前境内野生动物有2纲11目28种,总量约2万多头,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雪鸡等。1988年被甘肃省政府开辟为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先后接待了美、澳、法、墨西哥等国狩猎客人。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目有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热孜节等。哈萨克族有互相帮助、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良好习惯,文化娱乐丰富多彩,有阿肯弹唱、赛马、姑娘追、叼羊套马等活动。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54—1984年县城驻地在博罗转井镇,坐落在当金山下,长草沟西面,地势倾斜,南高北低,面积约3平方公里。1985—1994年,城镇建设从山脚向山下平坦开阔地带拓展。博罗转井镇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的局限,气候高寒,无霜期短,水质差,生活条件艰苦,县城地处地层断裂带,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导致人心不稳,严重影响自治县各项事业的发展。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城驻地迁至自然条件较为理想的红柳湾镇。1996年初县城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全县上下的努力,搬迁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8月整体搬入新城——红柳湾镇。一座具有“现代风貌,民族特色,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超前意识,旅游价值”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自治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9月8日阿克塞县举行了隆重的新县城落成庆典仪式。中央、省地和新疆、青海两省(区)及周边县市的160多名嘉宾前来祝贺。
1996年搬迁建设初期,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城市绿化工作,按照“多绿化,少硬化,美化家园”的工作方针,组织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参加义务植树,种植花草。2000年在全县城市居民中开展了每户在自己楼前种植一棵树活动,形成全社会总动员,营造美好家园的气氛,实行“三包——包栽、包种、包活”,强化了美好家园意识。目前县城绿化造林面积达到了28万平方米,栽种各类风景树木5691株,在县城周围营造防风林带2条,植树360亩、53280株,建成园林绿地2578亩、公共绿地7682亩,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23%。
60多年来阿克塞县各族群众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等各项工作与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实现了“六通”,全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县城定居。城乡教育、城乡卫生服务、城乡就业、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文化服务六个一体化、均等化,各族群众兴高采烈过着幸福生活。
60多年来,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哈塞克族群众,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到城镇定居,人人住毡房到小康房,从帐篷流动小学到县城标准化学校,从马背传书到移动通讯,从听收音机到看上12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从背水吃烧牛粪到用上自来水、天然气,从人心思迁到人心思定。这“七个历史跨越”,使阿克塞县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七个历史跨越”,演绎着阿克塞县的昨天与今天,昭示着阿克塞县更好的未来。
60多年来,阿克塞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战天斗地,开拓进取,谱写了令人惊叹的巨变华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狠抓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化农牧业、民族旅游业三大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自治县先后多次获得酒泉市、甘肃省、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镇、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2001年,全县GDP完成1319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057万元,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499元,被列为全国百强县城之一。目前自治县到处呈现政通人和、百业具兴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释】
[1]参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政府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