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忠 杨奔本 高 英 杨 磊 祁海珍
我们调研小组赴阿克塞调研基地就“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阿克塞县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领导给予了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这次的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调研报告由调研组副组长杨奔本起草,贾东海教授审定修改。现报告如下: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多年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创了阿克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一体化”突出的繁荣景象。自治县被评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县市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等殊荣。
一、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藏族等11个民族。全县主要河流有大、小哈尔腾河和安南坝河三条,流域面积8560多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大、小苏干湖面积119.6平方公里,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湖,栖息在此的有野牦牛、野骆驼、藏原羚、藏野驴、盘羊、雪豹、雪鸡等28个野生动物种类。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现了铁、锰、铜、石棉、石灰石、花岗岩、白云岩、钾盐等37个矿种,矿产地55处,其中石棉储量有45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石棉生产基地,目前,石棉年产量达20万吨左右,占全国石棉产量的一半以上。工业直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95%以上。
全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6万人,户籍人口8750人,其中男性4431人,占总人口的50.64%;女性4319人,占总人口的49.36%。城镇人口5766人,农牧民人口2984人。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共有54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2%,其中哈萨克族31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5%。[1]
截至2011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72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800元,同比增长13.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2.1%。
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7.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5亿元,同比增长60.2%;完成财政收入7272万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47元,同比增长18.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317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0.62亿元,同比增长18.6%。
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县委、县政府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研究和决定
阿克塞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从阿克塞县实际出发,立足于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确立了“五个统筹”的工作思路,重点发展以资源综合利用、农牧业、旅游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努力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牧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民生富县”的发展思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推进。
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也做出了很多具体的决定。为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阿克塞县组建了“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对怎样使阿克塞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上,阿克塞县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关于推进工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一个提升”、“两大突破”,打造“三大工业集群”。依据把阿克塞县建成西部少数民族工业强县的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项目从规划到审批、实施,再到最后的验收都是和城市统一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从资金、政策、技术上给予强大的支持,并且为了项目的有效实施,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要想富,先修路”,阿克塞县在加强城镇道路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农村道路的修建,近年来,先后共投资2659万元,实施县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20余项,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还大力度实施植树造林、退牧还草等工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社会保障方面,阿克塞县委、县政府通过并实施《阿克塞县“城乡一体化”贫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新型城乡医疗合作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养老补助金及养老配套设施、廉租房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总之,县委、县政府以一切为了人民、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和目标,从全县各项工作人手,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从而打破了“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的格局,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
(二)各乡镇、社区如何贯彻“城乡一体化”的决定
推进“城乡一体化”,解放思想是先导,科学发展是前提,因地制宜是重点,强势推进是关键,全民参与是保证,群众受益是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阿克塞县县委、县政府自觉、坚定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民生事业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推进城乡统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优化了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一体化定居,一支笔规划,城乡共享资源
1996年初,阿克塞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县城搬迁的有利时机,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人居城市为目标,以农牧民城市化定居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一,把牧民定居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在县城规划建设民族新村,建成高标准牧民住宅近600套,户均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住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天然气入户率,有线电视普及率均达100%。目前,全县城市化水平已达到90%以上。
第二,规划与建设并举,完善与发展齐抓。以建设“园林化”城镇为目标,以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先后组织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民族风情园、赛马场、金山湖水上乐园、社区中心建设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第三,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为了加强对民族村的管理,集聚服务资源,推广城市社区经验,使牧民变市民,成立了正科级建制的民族新村社区管委会,对定居农牧民实现社区化管理,取消在公共服务项目上的城乡户籍差异。目前,基本满足了社区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居民服务需求。定居在新县城的牧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保等服务资源。
2.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围绕提高农牧村生产经营发展水平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中心,阿克塞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稳步提升。
第一,突出基础强牧,促进传统畜牧业改造。畜牧业是阿克塞县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县上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重点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暖棚建设等项目,建成防灾保畜基地、骆驼绒山羊基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新建乡村公路16条,新增建设里程491.7公里,超过了建县54年公路建设的总和。实施了城乡通讯覆盖工程,改变了牧区不通电话的历史。
第二,突出科技兴牧,促进畜牧业养殖结构优化。充分发挥科技对农牧业的支撑作用,先后投资近600多万元,启动了良种繁育工程,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0%。不断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在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和草产业。
第三,突出产业富牧,促进畜牧业经济效益增长。围绕“草场围栏化、饲草基地化、牲畜良种化、防疫规范化、生产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农牧产业化“龙头”为主攻方向,采取政策助动、资源带动、企业引动三项措施,大力兴办龙头加工项目,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初步形成了草原繁殖、城郊育肥、市场交易、加工增值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靠天养畜向科学养畜的转变。
第四,突出以工促牧,保障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按照“做精做细、做优做特、做深做实”的发展思路,培植多元化工业经济,大力构筑工业强县新框架。
3.技能化培训,提高素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随着阿克塞县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县委、县政府把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作为一项“顺民心、稳民心”的工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社区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拓宽渠道促就业,增加就业保稳定”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
第一,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扩大农牧民就业空间。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取消了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只是根据部分岗位的需求确定了学历和年龄的要求。鼓励全民创业,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创业人员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定期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社会保险费缴纳、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察,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8%以上,营造了公平、规范、和谐的就业环境。
第二,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农牧民的就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农牧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对农牧民实施引导性、订单式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了农牧民的就业能力。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班40多场次,培训城乡劳动力800多人次。
(三)阿克塞县大力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平衡建设
多年来,阿克塞县为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一直积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现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该县城市绿化面积53.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1.8平方米,阿克塞县县城成为了戈壁荒滩中的一颗绿色明珠,在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阿克塞县还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列为“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今的这片绿,却让阿克塞人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和努力。自1998年县城从海拔2700米、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很差的博罗转井镇整体搬迁到海拔1600米的红柳湾镇以来,历届领导班子都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换人不换蓝图,换届不换目标,坚持不懈将县城绿化一抓到底。
最初县城搬迁到红柳湾镇,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全县干部群众集体出动,县委、县政府领导更是带头吃住在工地,大家自己动手在戈壁滩挖坑,把里面的石头刨出来,再从远处拉来土填上,树栽下去后,又人工一桶桶浇水,各族干部群众并肩作战,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在戈壁荒漠中,种活一棵树要花310元的投入,为了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实施,部分干部主动捐款,迅速得到全县干部和群众的响应。为此自2003年起,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财政出,部门集,社会捐,劳务代,群众筹”的办法,建立了“阿克塞县造林绿化基金”。同时,将绿化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确定重点绿化项目,年初划拨绿化经费,由县委、县政府与各建设单位签订绿化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如今,每年的春季,在县委、县政府“每人播撒一点绿,誓叫戈壁换新颜”的号召下,常住只有1万多人的阿克塞县,每天都有上千人的植树队伍,甚至连上至70岁的老人,下到刚刚入校的学生,都纷纷自觉地加入义务植树的行列,为县城绿化挥镐挖土。
2011年,阿克塞县全面实施小苏干湖湿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全县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231.4万亩,封滩育林1.35万亩,退耕还林1.3万亩,禁牧休牧210万亩,建成城郊防护林2000亩,全县干部职工募集绿化造林基金174.5万元,义务植树84.2万株。2012年,阿克塞县又围绕着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戈壁明珠城的目标,大力实施以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为主的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先后投资30.6万元,在全民健身中心、文化广场、政府广场、团结路、金山路、金山湖生态植物园等处摆放和种植万寿菊、矮牵牛、秋海棠等各类花卉35万余株,在招待所、单位责任区、城区内栽种、补植各类乔灌木3万余株,共同构成了城区点线配套、环横交融、内外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框架。
阿克塞县植树造林、生态平衡建设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跟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一是政策的扶持。为确保生态平衡,阿克塞县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使阿克塞县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精心规划。阿克塞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县城的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做了科学的规划。2011年全县重点对金山湖、文化路、民族村油路、和平路、阿克旗乡政府东侧之干道、商业街等绿化空地进行树木种植,共种植圆冠榆、国槐、刺槐、胡杨、垂柳、大叶榆、丁香、连翘等乔灌木2788棵,完成城市绿化面积11523平方米。为增加全县绿化面积,提高树木覆盖率,全县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的活动,组织全县各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义务植树活动。2011年,阿克塞县造林总投资400万元,栽植胡杨、白榆、二白杨、沙枣、怪柳等乡土苗木15.3万株,完成造林面积725亩,有效地增加了全县绿化面积。三是切实加强林木管护。为了确保绿化成果,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园林绿化站切实加强城市内绿色管护,对种植苗木及时采取撑杆固定、修剪整形、定期浇水、清除杂草等科学有效措施,按时进行后期精细化管理,以确保苗木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景观优美,同时,抓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后对2230亩的防风林带进行了涂红刷白、包裹塑料、投放药物等措施。此外,阿克塞县还加大了对乱砍滥伐的治理力度,对涉案人员严肃处理,截至2011年6月,共查处林政案件3起,有效制止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当然,阿克塞县植树造林、生态平衡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林木的滴灌工程还待加强;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园林绿化各项职责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鉴于此,阿克塞县应当维护和完善绿化供水设施,采用滴灌、喷灌的方式为林木灌溉。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观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进一步完善绿化阶段性管护制度、病虫害监护制度等,使植树造林、生态平衡建设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地进行。
(四)阿克塞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阿克塞县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强化产业支撑为中心,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为抓手,重点抓结构调整,难点抓农牧民增收,主攻资源综合利用、农牧业、旅游业三大产业;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
第一,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着力点,稳步推进“一盘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酒泉市委“两抓整推”和“6+2+3”现代农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主攻资源综合利用、农牧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城乡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城市经济发展上,针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每年财政安排项目前期经费200万元,深入开展项目金点子活动和项目包挂责任制,先后组织引进和组织实施了120万吨干法水泥、30万吨铁精粉、10万平方米花岗岩石材、1万吨硫化碱、5万千瓦高原风电厂等工业项目。2012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完成投资5.1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13%,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2%。在农业经济发展上,紧紧围绕“一特四化”发展战略,以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大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场恢复、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项目,推进草原畜牧业由经济功能型向生态功能型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变,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生态提质、生产提速的预期目标。2012年上半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283.4万元,同比增长16.3%。农牧业增加值实现878.3万元,同比增长20.1%。全县惠农财政补贴专户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426万元,发放项目22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178.4元,同比增长16.3%。
第二,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为基本点,科学布局“一张图”。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编制总体规划,修编乡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各功能组团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草场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推动了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到2012年上半年,全县95%的农牧民实现了在县城统一规划的生活区定居,并完成水、电、路、天然气、数字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城乡居民和谐同居的局面已经形成。通过实施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了金山湖水上乐园、全民健身中心、哈萨克民族博物馆等重点市政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6.6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在建设特色鲜明、产业互补、环境和谐的生态园林化精品城市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第三,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为落脚点,保障措施“一碗水”。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医疗、养老、救助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确保项目同有、水平一致,实现人人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完成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15年义务教育,并对报考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对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给予5000元奖励,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助学贷款。通过采取以上具体措施,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53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78元,同时为每人每月发放临时补助58元,比全省确定的标准高出44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阿克塞县共有城乡低收入对象401户88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7.9万元,比2011年同期人均补助提高了50元。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和农牧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投资249万元,完成了红柳湾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立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一线牧民无偿配备了医用保健箱,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
第四,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投入“一支笔”。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思想不动摇,在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抓手,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县委、县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2012年全县共开工建设涉农涉牧项目29项,计划投资7911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627万元。为推进项目有效实施,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农牧业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农牧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是生态保护惠及千秋。退牧还草项目投资3600万元,完成围栏面积160万亩,至目前完成围栏安装工程招标,28家施工单位进驻现场开展作业,完成15万亩补播改良。二是产业培育科技支撑。计划投资379万元的红柳湾棚舍项目,已完成初设、可研、用地审批、环评及图纸,2012年5月份开始施工。计划投资500多万元的红柳湾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8月完工。投资200万元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2.9公里沙石路建设,平整土地220亩,预制U型渠4公里。各乡镇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有望在下半年全部建设完成。三是水利建设“水到渠成”。2012年开工建设的水利项目共5项,其中绿化管网工程完成投资140万元,铺设主管道4.6公里,修建检查井47座。海子防洪堤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万元。城区供排水网改造续建工程计划投资23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料基地引水工程,已于2012年8月完成招投标工作,施工便道完成任务60%,完成投资44.5万元。长草沟河道治理工程二期概算1143万元,已经省水利厅批复实施。四是通乡道路富民之“桥”。实施农牧村公路建设3项,计划投资924万元。省道314线281处至多坝沟17.3公里通乡油路建设项目,目前完成投资485万元,已全部完成路基等铺筑工程。计划投资510万元的国道215线235公里至半个洼17公里四级沥青公路,完成投资16万元。计划投资330万元的省道314线至柳城子11公里四级沥青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完成投资15万元。
第五,以统筹城乡综合治理为突破点,平安建设“一张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发扬民族团结、干部团结、群众团结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城乡发展环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城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不断增强城乡群众的安全感,打造平安和谐的阿克塞。将城市居民、县城定居农牧民及个体门店的视频监控全部纳入“天眼”工程的监控范围,委托专门机构对县城技防设施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绘制了“天眼工程布点规划图”。到2012年6月,对现有的11个居民小区、9个农牧民定居点、公共部位架设监控点45个,形成了点面结合、技术规范、全面覆盖的城乡视频监控网络系统,有效提升了阿克塞县城乡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为阿克塞县社会大局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化平安县创建活动,加大城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巩固城乡社会稳定成果。2012年上半年,全县共受理群众来访51批次248人,办理答复45件,办结率88%。调处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13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五)阿克塞县“城乡一体化”中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阿克塞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在领导阶层和党政建设上。在领导阶层方面,对于领导干部,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同时也要强化其学习,注重“领导带学”。县委中心组坚持每月学习,坚持围绕全县发展的难点,确定研讨专题,并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到会指导,交流探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到基层、工业园区、项目工地等调研,通过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等形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习课堂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把理论学习延伸到具体实践活动中。近两年来,县委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辅导会26次,并且出台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工业、旅游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惠民富民的政策文件。在机关干部中,强化“共享式”学习,注重“横向联合、共享共学”,积极筹集资金完善了县委党校、党建网站等学教场所的软硬件设施,健全了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县政务网、党建网和党员干部教育频道设立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栏,引进民俗文化、实用技术、科技信息等影像资料3000多部,每天轮流滚动播出,在广大党员中构筑了“学者有其校、处处是课堂”的理论学习平台。坚持举办各类理论、业务、技能培训班,组织科级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突出民族特色,组织开展了哈萨克语言文字学习培训和哈萨克民族文化进机关系列活动等。在党的建设上:一是抓执政能力的提升,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二是抓战斗力的提升,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社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执行力的提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第二,在经济上,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立足于工业强县,奠定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一直以来,阿克塞县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阿克塞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培植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一大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在阿克塞县落地开花,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阿克塞县是以石棉采掘业起步推动工业发展的,多年来,石棉工业一直是阿克塞县的“当家”工业,全县财政收入的八成来自石棉。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构筑阿克塞工业强县的新框架。于是,阿克塞县招商引资,一个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开始落户阿克塞县。如:年产3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年产1万吨精制硫化碱项目、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年综合利用2万吨蛇纹岩尾矿资源建设项目等,已开工建设。2011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4.49亿元,年增长19.7%;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达到60%,对全县财政收入贡献率达到70%。现在,阿克塞县已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打造三大工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以及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平台等方面来推动阿克塞的工业发展,从而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条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教育上,在实施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教育和高中、中专阶段,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城乡一体的“十五年义务教育”。城乡幼儿入园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并且已建成了高标准的“两校一园”校舍,全县城乡学生全部实现县城上学。筹集资金650多万元,建成了中小学校园网,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同时,探索普通高中异地办学路子,将全县高中学生全部转入敦煌、酒泉等重点中学就读,政府承担学习、生活费用。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设立高考奖励基金,每年为困难学生积极提供助学贷款和助学救助金达到20万元。此外,还非常注重农牧民技能培训。多次开展种植养殖新技术、技能培训,组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农牧民赴外地学习特色种植养殖技术,邀请酒泉市优秀科技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农牧民发家致富的能力。
第四,在民族团结上,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当作全县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做好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每年都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四个维护”教育,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板报等宣传阵地和工具,采取学习班、报告会、联谊活动、互学语言、互送温暖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扎扎实实、有声势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做到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社区、民族团结家庭,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以及评选“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等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呈现出各民族之间政治上信任、感情上贴近、生活上帮助、风俗习惯上相互理解尊重、工作上相互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阿克塞县树立了生态、环保、节水的三项理念。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到2011年累计投资350万元,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两处,修建圈舍47栋,建成接羔暖棚、育肥暖棚354座,基本实现了户户有棚圈的目标。加大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牧区开发示范县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退牧还草项目,开发饲草基地5500亩。草场围栏后,累计补助饲料粮1384.3万公斤,折合现金12504万元。大兴农牧区节水工程,初步解决了牧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农牧村公路建设完成通乡等级公路665.17公里,完成通村公路279公里。
第六,牧民安居工程方面。阿克塞县将牧民定居点建设纳入县城总体规划之中,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城乡同步建设,使农牧民住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2011年,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了民族新村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建成高标准牧民住宅594套,户均住房面积达120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六通”。建成廉租住房204套,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快人居环境建设,将定居农牧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全县95%的农牧户在县城定居,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85%。
第七,社会保障方面。阿克塞县建立了城乡居民一样标准的医疗、教育保障体系,让公众受益。在阿克塞县,城镇居民和农牧民都享有每人每月336元标准的低保。还建立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由县财政配套资金,将全县年满16周岁的农牧民和城市非职工居民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在“看病贵”的问题上,阿克塞县将全县农牧民、未享受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合作医疗保障范畴。到2011年,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98.5%和99%。对低保人员、五保供养人员和困难群众按病种和医疗费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据了解,阿克塞县财政每年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50万元,基本达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的目标。阿克塞县从2008年1月起,在全县各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无利润销售,降低农牧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对城乡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居民健康体检数据全部录入到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库。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已完成65%入户调查。并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价值2.5万元的办公设备和价值9.8万元的医疗设备。
总之,全县从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等方面全力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阿克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阿克塞县至2011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经过调研分析发现了阿克塞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商业发展水平较低。在阿克塞县县城,个体经营、零售商、私营企业发展缓慢。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宾馆,寥寥无几的餐饮店和百货商店,这就影响县城居民日常购物和消费的水平,县城居民不得不跑到敦煌购物、消费。这种状况,还直接影响阿克塞县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到了外面旅游,都想事事方便快捷,但阿克塞县缺少宾馆和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游客感觉不便,进而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阿克塞县应该注重个体经营和零售商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当地百姓发展商业,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为全县经济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资金投入渠道单一。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资金供给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阿克塞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入,社会金融投入还很不足。要保证阿克塞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建立一个包括财政、金融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一体化”的资金需求。因此,阿克塞县要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农牧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等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鼓励、支持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发展,把发展小额贷款作为信用社的业务重点,采取措施逐步扩大无抵押贷款,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社建立针对农牧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担保组织和基金。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阿克塞县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专业化、优质化、系列化服务。
第三,信息化程度不够。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农牧民对电脑的应用程度不够,农牧民了解外界信息的来源只能通过广播和电视,没有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全球最大的信息交易平台,不能有效地进行自身的再教育。因此,阿克塞县应该加强对农牧民电脑知识的普及,扩大农牧民信息来源,使其能及时地了解外界的信息,在增加自身知识与修养的同时,也能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未来出谋划策。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组成员
调研组组长:徐志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杨奔本201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
成员:高英201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
杨磊201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
祁海珍2011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研究生
【注释】
[1]此数据为2014年统计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