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首先利用Feenstra和Hanson(1996,2001)以及Kohler(2004)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外包对于产业内结构调整的机理。在产业内部,由于分工的存在,生产环节被分解为一个连续的生产环节,而一些环节则根据生产成本的大小进行国际外包的决定。我们通过产业内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承接外包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其产业收入水平的提高与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同时外包扩大还会带来一个外包——技术溢出——外包扩大……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此外,外包的扩张还存在一个产品内贸易结构效应。因此,国际外包从需求、供给、技术以及国际贸易四个方面都对一个产业产生了影响。
在解决了国际外包的产业内结构调整效应之后,我们转而探讨国际外包对产业间结构的影响机制。借助Grossman和Rossi-Hansberg(2008)的模型,我们分析了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其中,我们还附带涉及了国外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四种机制起作用。研究表明,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四种机制相对作用的大小。而且,通过引入服务外包和制造外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机制与外包的类型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会因为外包的类型不同,影响方向完全相反或者受相关参数影响,而另一些机制则与外包的类型无关。与产业内分析不同的是,产业间分析表明,承接外包并不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
不可否认,我们的结论与模型的假设和结构式密切相关。在产业内分析的模型中,我们将中间环节以要素密集度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实际上与价值链的提升是正相关的,因此,承接外包范围的扩大本身就意味着产业价值链的提升,这一点无疑是模型的一个缺陷。同时,模型决定外包的方式意味着国家之间的完全专业化,这一点与现实相去甚远,虽然我们在分析产业内贸易结构时纠正了这一点,在产业间的分析中避免了这种排序方式以及国家间的完全专业化问题,但是我们将产业分解成为不同的特定要素生产的任务,这一点则是模型的不足之处。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成为外包成本与技术的函数,这意味着了我们可以考虑技术溢出问题,但是函数本身以及模型的假设却又导致了所承接的外包类型的任务受益小于非承包类型的任务,这无疑又是模型的一个缺陷。
模型假设与结构的这些不合理之处都是以后将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不管如何,模型清晰地解决了国际外包对于产业结构是如何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影响的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国际外包对于产业结构影响的复杂性,这一点正是本章最具有意义之处。
【注释】
[1]Dixit和Grossman(1982)、Kohler(2004)文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他们对于中间投入品的排序是按照资本密集度上升的顺序进行的。这里采用的是Feenstra和Hanson(1996)存在劳动要素的细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假设。当然,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与资本密集的关系不是确定的,这里做出的这一假设是为了后文处理的方便而做出的,特别是为了考虑外包的资本深化效应的时候会用到。事实上,如果不做这一假设的话,可以对顺序按照资本密集度进行重新排列,并重复计算过程,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假设是为了省略这一过程,但并不对文章的结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到资本密集度的排序的时候,不会用到技术密集度排序的假设,因此,它们在我们的问题处理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假设。
[2]这里是一种合成的技术,因为冰山成本类型的特征以及技术溢出的希克斯中性特征,这使得它们可融合进我们的希克斯中性技术假定中。
[3]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一假设就是为了证明资本深化的,但是,这一假设的使用并不需要假设(aH(z)/(aL(z))/z>0成立,事实上,我们对顺序进行资本密集的重新排序就可以证明这一结果。只是为了节约篇幅我们省略了这一过程,而强加了这一假设。
[4]在这里我们放松技术溢出为常数的假设,而允许技术溢出随中间投入品变化而不同。也就是采取了最初做出了ρ(z)>1的假定。
[5]本书生产函数是里昂惕夫和C-D复合型的,满足一次齐次、凹性等一些生产函数的优良性质。
[6]这里假设外包的成本不变,或者外包的成本对于所有环节而言是一个常数。
[7]当然,完全专业化的结果与模型的假设是密切相关的,不过,即使是非完全专业化的相关假设也是存在我们前面的核心结论的,即是说相关的假设不影响我们前面的分析结论。但是在这里,我们为了分析产品内贸易结构的变化,必须收紧这一假设。
[8]下文只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在此省略了有关国家的下标。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考虑。
[9]这里使用任务(task)而没有使用生产环节(activitie)是沿袭了原始模型的术语,Feenstra(2008)强调了两者使用的区别:环节由不同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生产,而任务则只需某一种特定的要素进行组织,也就是说,用“任务”一词时,是将生产过程按照要素使用进行细分,其分工程度更高。
[10]Grossman和Rossi-Hansberg(2008)假设βtj(i)≥1,并在更早的版本中(Grossman&Rossi-Hansberg,2006)以附录的形式专门讨论了βtj(i)=1的情形。但是,他们证明了等号的存在并不改变模型的结论。在这里,为了简化分析,我们采用了严格单调的假设,虽然我们分析的问题是不同的。
[11]事实上,由于这一成本的假设是冰山类型的,该假设导致的生产技术差异与两国之间的希克斯中性技术差异是类似的。
[12]因为,这可由Ω的定义以及后文(3.54)式导出。
[14]Δ1>0可由要素密集度的假定aHx/aLx>aHy/aLy很快得到。
[15]从而很容易得到各式的符号。
[18]这由θfj的定义和aHxaLy-aLxaHy>0立即可得。
[19]为正可由aHxaLy-aLxaHy>0以及λfj的定义得到。
[20]很明显,这里外包的技术溢出是与模型的结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且由于模型结构的原因,低技术任务的外包反而使高技术任务受益更多。
[21]这里我们讨论的时候都是建立在0<σj<1,以及0<γf<1的假设基础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