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看到邻居正在家门口卖废品,也就是没用的报纸、纸盒子、易拉罐和玻璃瓶子之类。收废品的走后,邻居嘟囔着,大致说废品太便宜,不如直接扔了算了。我问他怎么便宜。他说,1个燕京啤酒易拉罐,才4分钱,卖一大堆才1块钱。他这么一说,我也很意外。我记得以前卖废品,这种易拉罐1毛钱1个。4分钱1个,确实太低了。
经济向上向下,有特定的经济指标,如CPI,它是衡量是否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如果大于3%,经济就属于通货膨胀状态。如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它反映了工业领域的价格状况,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指标。如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一个综合指数,50%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荣枯线,如果高于50%,就说明经济在扩张,如果低于50%,就说明经济正在下行。还有人把历年同期的工业用电量相比较,以此判断工业生产情况。
经济学家有经济学家的专业指数体系。普通人有自己判断经济的办法。比如,美国一个州长判断经济情况,是看郊外被遗弃的宠物狗。如果被抛弃的宠物狗多了,就说明失业的人多了,经济衰退。实际上,废品的价格也可以作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所谓回收废品就是资源回收再利用。当经济高速增长时,经济对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回收再利用加快。需求大,废品的价格就高。如果经济下行,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回收再利用就慢。需求小,废品的价格就低。如果一个易拉罐以前卖到1角钱,而现在只能卖4分钱,由此可以判断,中国的经济状况距离2008年的高速增长期还有差距。
2009年,由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引发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危机,我国实施著名的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这4万亿是中央财政,地方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资金。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财政刺激计划。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苦于经济衰退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高速发展。
但是,在这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始减弱。
判断一个国家短期经济走势,主要看需求状况。所谓需求,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就我国来说,消费就是居民消费。投资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制造业投资。二是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铁公鸡”(铁公机)。三是住房建筑业投资,它能够拉动一系列下游企业。建筑开工状况是各国经济的晴雨表。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国家市场的外向型经济。
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存在结构不平衡。可以归结为:消费不足,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内居民消费偏低。这表现在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我国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50%—60%。而国外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为70%—80%,发达国家达到85%。我国个人消费所占的比重在GDP总额中的比例约为35%,是主要大国中最低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约为55%,欧洲国家则普遍高于60%。
居民消费水平低有很多历史原因。中国一直致力于工业赶超,优先在工业领域投资。这是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工业持续投资,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就出现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稍微熟悉一点社会主义经济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时期,有些经济学家把计划经济称为“短缺经济学”。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低消费,投资大、回报慢。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很多东西要凭票供应。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波动,都是国家投资过大,超过当时生产能力,不得不进行经济调整。随着多年的高投入,到了2000年左右,我国出人意料地出现“双过剩”,就是劳动力过剩,生产力过剩。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我国从苦于投资不足变为苦于消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工业投资,在进行投资时,购买设备、修建厂房、组织人力,都会相应地拉动经济。但是,一旦这种工业投资结束,立刻会迅速转变为巨大的产能,从而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在劳动力过剩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走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国际市场解决我国的双过剩问题,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我国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对外依赖程度,一般的是用外贸依存度和外需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进出口总额占GDP的百分比。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占GDP的22.4%,2006年则达到36.9%。2002年,我国贸易依存度42.7%,2006年则迅速攀升到67%,2012年,出口额占GDP的25%,贸易依存度47%。我国是世界上贸易依赖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贸易立国的外向型经济国家,2002年,它的贸易依存度约19%,2008年约为28%。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日本。进出口形成的顺差与GDP的百分比就是外需依存度,我国2002年外需依存度是2.1%,2006则达到6.8%,除德国外,我国是外需依存度最高的主要大国。
外需依赖度高就意味着,国际经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尤其是沿海外向型经济。而沿海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它一旦受到冲击,立即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
如果内需不足,再出现由国际经济危机造成的外需不足,该怎么办呢?大规模的政府公共投资就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通过政府投资,既可以拉动经济,又可以为中西部大发展打下基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计划,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利用中国广阔的地理空间,为中国的产能寻找出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会向好,外需恢复,出口提振,中国经济就会继续向前发展。同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政府财政充足,也为这样的财政刺激计划提供了保证。可以说,投资和出口交替发力,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应该说,我国2009年4万亿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实施的。但是,现在从国际经济的走势看,这次危机有可能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先看出口。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弥补市场不足,经济波动幅度减小,很少出现大萧条大衰退,更多的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如果是这种周期性波动,世界经济一旦恢复,出口仍旧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但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经8年,国际经济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被认为发展势头最好,但是,不要忘了,几年来,美国的数据一直示好,但总是令人失望。即使经济恢复,美国人当时那种在泡沫经济中预支未来寅吃卯粮的消费劲头也可能不再有。欧洲一直受困债务危机,无法自拔。欧盟的边缘小国不断爆发危机。日本经济一直恢复乏力。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次国际经济危机不是普通的周期性危机,而极有可能是资本主义长周期危机。这种长周期以60—80年为周期。到了周期末期,会爆发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就是这种危机。一旦确实如此,国际经济政治将充满不确定性。当然,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国际需求短期内不会恢复,我国出口拉动经济的力量将会削弱。
再看消费。应该说,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民生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但是,居民的消费水平仍就偏低,提高不明显。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是33.8%,2012年是34%,2013年是34%—35%。可见,国民财富的分配调整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最后看投资。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夏斌认为,投资领域也面临着困境。[2]从制造业投资看,我国基本上处于全面的产能过剩。现在的产能基本上只用了70%。生产1吨钢,低的时候只能挣一毛几。生产1吨煤,买不了1瓶高级矿泉水。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居然也出现产能过剩。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破产。这是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而且,还有一些企业面临淘汰。现在,实际上是一个过剩产能调整时期。制造业投资空间狭小。基础设施投资也不乐观。确实,正如很多专家所说,我国中西部还有广阔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但是,很多人忘了,政府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投资修建基础设施需要相应的财政能力。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遗留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方债务问题。基础设施投入之后,收回成本是很慢的。在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地方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投资,就是房地产投资。虽然有各种争议,但房地产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投资市场。真想买楼住的人买不起,买楼的人往往是投资客,其目标是升值。现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或者说,不再没完没了的放水了,欧洲日本反倒实行量化宽松,美元资产升值,这会改变国际资金的流向。很有可能,投资客会抛掉中国资产投资美国市场。香港地产大亨李嘉诚抛售大陆房产,投资欧洲,就是一个信号。同时,中国由于财政限制,又不可能大规模财政刺激。没有巨大的资金流,房地产将面临着考验。
总而言之,曾经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累了。中国必须寻找新动力,新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