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手工业发达,工人时有工伤发生,另外佛山人尚武,难免跌打损伤,佛山中成药业应运而生。佛山中成药最早出现在明代,兴盛于清,拥有400多年的历史,素有“岭南成药发祥地”“广东成药之乡”的美称。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李众胜堂”保济丸、“马百良”七厘散等一批老字号名药,形成医馆林立的局面,始创于1573年的佛山梁仲弘蜡丸馆是中国最早的中成药厂之一。
佛山中成药产品种类齐全,有药膏、药丹、药丸、药散、药油、药酒、药茶七种。成药业的兴盛时期,有厂店近百家,出售成药数百种,从业人员逾千,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现在,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他们的老祖宗均发源于佛山。
佛山将所产的朱纸、铁锅、铁丝、铁锤、陶瓷、土布等大量销往各地,其中尤以铁器为最多。“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湘商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铁货而北。”[29]佛山铁锅“贩于吴、越、荆、楚”“铁线则无处不需”[30]。石湾陶器则“通行二广……吕宋诸国”[31]。佛山的成药不仅畅销华南地区,还销往华北、西北各省,甚至远销新、马、印、菲、日、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德县九江乡的蚕则是“行于省佛,贩出外洋”[32]。辛亥革命(1911年)后,中国收回关税权,佛山被划为二等市,出口关税比广州低,因此,南海的西樵、民乐、盐步和顺德、广州等地的纱绸都运往佛山转运出口,佛山成为全省纱绸的重要集散地,跻身全省丝绸贸易重要中心。
除这几大行业外,当时还有剪纸、木版年画、炮竹等民间工艺,有染纸业、食品酿造、造船业、印染晒茛业、五金加工、竹木藤器、涂染料业、纸伞、牙刷、迷信用品业以及其他用品等。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说“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五羊、汾水之肆,衣食于藤,盖多于果布也。”[33]中的汾水,指的就是佛山。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石湾太原霍氏族谱记有其世祖“酿酒生财”之道。清嘉庆年间又创制了柱侯酱、盲公饼等闻名遐迩的传统食品。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制造出许多精美的名牌产品,如佛山的“四箔金花”、顺德的螺钿红木家私等。“乡多年货,几门神、门钱、金花、通花、条香、爆竹之类,皆以一岁之力为之。至是乃列贩于市。四方来贾者肩摩踵接,喧闹为广郡最。”[34]海外输入的商品也通过佛山销往各地。佛山市面上的珍奇洋货充斥,有胡椒、槟榔、锡蜡、象牙、玛瑙、玻璃、珊瑚、翡翠、火齐、木难、方诸、阳燧、鹤顶、龟筒、犀角、象鼻、羽绒,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