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是诞生于中国岭南地区、延伸至港澳和海内外、在创办企业和市场经营领域具有突出业绩的商帮。粤商主要包括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三大分支,或者说是三个子商帮的统称。广府商人主要是指讲白话语系的“行商”“海商”和“佛商”,他们主要在珠三角地区出生;潮汕商人则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素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他们拥有很高的经商天赋,其商人群体遍布世界;客家商人则出自广东山区,梅县、兴宁一带,以自强不息著称,在某种意义上,客家商人带有一种客家迁移或流放文化的传统,所以自立自强是他们的传统精神,客家商人在创业,发展中都显示出比较保守,稳抓稳打的作风。
古代广东属于岭南地区,处于中国的南方边缘地带。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以陆路交通为主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岭南并不具备中原地区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广东古时候被称为‘沼泽瘴气弥漫’之地,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台风常常肆虐,仿佛猛龙过江。”[11]然而,正因为岭南地区远离中原且条件恶劣,才不会受到封建王朝特别重视,受控也不严,反而成为中原流民远涉求生的地区,成为较多吸收不同文化元素的地区。
“广东的文化,历来不是封闭型的文化。”一方面,来自中原的移民带来重农轻商的文化,仍然希望后代读书中举,获得功名;另一方面,来自海内外的贸易文化则吸引他们经商,获取利益。特别是由于远离封建朝廷的严厉控制,早期的粤商借助沿海交易、海洋贸易获得实惠,对其他人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秦汉之前,受到自然条件制约和交通工具限制,粤人经商者少见,未成气候;汉武帝时期开通了“经南中国海过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海岸,史称‘海上丝绸之路’”[12]。与中国途径西北地区的陆上丝绸之路相比,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更为艰巨,风险更大,但船舶的容量更大、利润更为可观,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粤商。伴随海外贸易的发展,一些粤人流向海外谋生、创业,粤商向外发展之势逐渐形成。
伴随海外商贸在广东的兴起和发达,近代粤商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潜心学习、逐渐创业。明清时期及民国初期,广东商贸活动向内地延伸、向海外拓展,“广东会馆”遍布全国,并在海外多国建立,为粤商的行销活动提供了方便,也为粤人的外出谋生提供了落脚之处。清代“广东会馆”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以今天的地域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及广西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山东、东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台湾、甘肃、云南等省也有数量不等的分布。粤商依托地理优势,获得发展的先机,在近代迅速崛起。从最初的单纯帮助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等国的商人贩运商品、转销内地,到渐渐创办自己的商行,发展自己的经营业务,拓展自己的经营网络。其时,粤商面对近代欧美工商业发展的大潮,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吸收、学习、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新粤商继承历史传统,发挥地缘优势,创新发展理念,以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勤奋的创业精神为中国和世界经贸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至今,粤商推动着广东的产业结构从“珠江水、广东粮”,到“岭南服、粤家电”,再到今天的“IT簇群、五金基地”……物流、咨询等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