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蚕丝工业巨子

广东蚕丝工业巨子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的几年磨砺积累,令岑国华大开眼界。据统计,1919年全省蚕丝面积150万亩,蚕丝全部产品则在年产量14万—15万担左右,而当时每天从广州运回顺德的丝款达30万银元,一个月就达1000万银元,从这些比较数据可看出岑国华旗下丝厂在广东省内整个行业的地位与分量。
广东蚕丝工业巨子_岑国华_佛山企业家文化研究

民国早期,顺德丝业继续攀上产业顶峰,一批聪慧勤勉的顺德人通过一船船生丝和一船船白银缔造出来的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走进广东近代经济史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以丝业崛起并成为省内商界领军人物的代表则首选岑国华。

岑国华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于乐从葛岸西村。当时乐从一带是顺德丝业重地,人们“家家早起夜眠迟,生丝要赶趁墟期”。出身蚕农的岑国华在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粗通文墨的他十二岁就到族中叔伯开办的丝厂做小工。机敏醒目、手脚麻利的岑国华很快就成为店中成员并被派到广州乐从人开办的“永和”丝织厂学习生意经营管理。当时顺德乡村民间企业大多都是兄弟或族人合股成立,他们很喜欢将企业开设到广州、佛山等地销售产品。

广州的几年磨砺积累,令岑国华大开眼界。作为国内与世界联系最密切的开放城市,广州让岑国华每天都耳濡目染着来自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信息,更让他学习到乡村企业无法接触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经营手法,他越来越相信若能将广州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法带到仍是传统古老但涌动着创业春潮的家乡必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权衡再三,他辞职回乡,自行招股,并与兄弟岑细礼在桂洲和葛岸开设“大和生”“瑞栈”两间丝织厂,因经营得法,守信承诺,企业很快就进入正常轨道,生意日隆。

作为一名浸淫着世纪初企业理念且自幼略读诗书的企业家,他深谙传统国人经营企业仍未能走出小富则安、夜郎自大的误区,因此他一直密切关注世界最新的技术信息。当1917年美国丝业团来广州推销日本复缲机时,岑国华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令传统丝业脱胎换骨的契机,因而在许多老板觉得重新培训技术工人,购买新设备耗费成本打乱原有生产模式而大摇其头时,岑国华却决然采用这一深具突破性的技术设备,通过缫丝机将当时传统的四角括丝改造六角括丝,大大增加了产品数量,更提升了产品质量,后来同行们看到这一可喜现象,“靡然风从”,全省丝业也随之产量大增,更与海外丝织品产量需求相吻合,一改昔日陈旧古老的缫丝方法和不为人重的尴尬场面,而捷足先登的岑国华更成为广东近代丝业技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丝业市场步向国际的关键人物,正是在他的这次带动下为广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涌现出来的鼎盛景象奠定了技术与文化基础。

与只满足于多建几座镬耳大屋、多娶几门妾侍的传统小农式丝厂老板不同,岑国华深知只有打进国际市场才能汇通天下,因而他斥资在岭南大学创办了生丝研究所和试验场,并成功研制出“鸡球牌”粗丝和“飞轮牌”精丝,更在欧美市场大行其道,成为顺德最早一批用自己产品走进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家。与此同时,他又集股扩大生产,厂家分布顺德南海,多达18家,股份总额达到200万银元,年产生丝4万担。据统计,1919年全省蚕丝面积150万亩,蚕丝全部产品则在年产量14万—15万担左右,而当时每天从广州运回顺德的丝款达30万银元,一个月就达1000万银元,从这些比较数据可看出岑国华旗下丝厂在广东省内整个行业的地位与分量。[4]

在当时,珠三角一带丝业出口业务都由外国人操控,他们盘剥大量利润差额更封锁海外市场销售信息,顺德丝商一直扮演着运送与交货的尴尬角色,无法问津价格与销售,而岑国华除了在广州创办“永泰隆”丝庄,代理各处厂家丝业交售,银两往来以及税务缴纳外,更在法租界成立“永泰隆”洋行,突破了间接通过外商出口的传统销售模式,将产品直接运送到世界各地,将产品质量标准与销售价格直接与国际接轨,在利润大增的同时也渐渐将自己磨炼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巨子,长袖善舞的他更将非属下的几十家丝厂归为旗下委托管理代售,跳出传统经营者事必躬亲、埋头细节的桎梏,而是踮起脚尖,跳起来去伸手摘树上那红红的苹果,因而造就了一种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大将风范,这在一个世纪前确是难能可贵,从中也可看出顺德人勇于自我突破的胆略与气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