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 薛臻 杨勤 何蓓蓓
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把现代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以创意为卖点,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双重需要,这就产生创意农业。创意农业的核心要素有三个:文化、科技、市场。创意农业的价值因文化创意得以存在,创意农业因市场需求得以存续,所谓“大市场大产业”,没有市场则一切停留在理论与幻想中。而科技则是创意能够融入到农业中去的催化剂,文化创意是软实力、科技创新是硬实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助推创意农业发展的两大引擎。
一、苏州创意农业发展的要素条件
1、创意农业发展的规模条件
创意农业具有较大规模和再生产能力,规模即是创意农业的特征,更是创意农业的基础条件。规模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来理解。
创意农业规模纵向看,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于一体,构筑了一个全景产业链条,在产业链条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创意产业发育程度。苏州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意设计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苏州高度重视创意产业为创意农业发展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苏州在“十二五规划”中,有7处提及创意二字。苏州成立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专门建设以软件、动漫等产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和创意产业特色街区(聚集区)。苏州市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将于2015年之前重点完成建设16个文化设施项目以及20个文化产业项目,预计总投入近800亿元,全市力争发展建设50个文化产业载体、板块和集聚区。在文化建设十大重点产业门类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意设计业。力争把创意文化产业打造成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利器和平台。
● 作者单位: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创意农业规模横向看,农业虽然是创意农业发展的物质外壳,但农业是创意农业发展的起点、载体和平台,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是创意的对象。土地种植的规模化、农业经营的组织化、农业功能的多元化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基础条件,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无法适应创意农业发展的需要,土地集中程度和土地种植规模是创意农业规模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意农业能成为“产业”的基础条件。
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成绩显著,从空间布局看,基本实现了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农民向新型集中居住社区集中、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截至2012年年底,工业企业集中度超过95%,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63%,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超过90%。苏州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实物田”向“股份田”的转变。苏州农业的“四生”功能定位(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三化”特征(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背后都有着“规模”烙印,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规模条件。
2、创意农业发展的组织载体
创意农业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要素投入中文化创意是核心,但创意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在表象,真正的核心应是人力资本。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单个的个体或是被称为人力资本的群体总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总是在一个经济主体中发挥功能,创造价值。
苏州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资本和网络优势,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在示范引领、致富农民、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力量。目前,苏州建成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50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年销售总额超过1600多亿元。苏州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超过了30家,根据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最新资料,截至2012年年底,苏州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1家。
除农业龙头企业外,苏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接市场或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民,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苏州合作经济组织是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加快合作化发展,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根据市委农办网站最新数据,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12.1万亩,占比已达90%。这些土地主要由151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经营运作,初步形成了以承包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各类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等为补充的具有苏州特色的农业经营体系。其中,由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经营的土地面积205.3万亩,占主体地位。当前合作经营组织包括: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合作农场等,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土地股份合作社7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19家,合作农场114家,劳务合作社209家。从事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的开发利用,现有各类工商资本经营主体104个。这些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工商资本经营主体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基础,在苏州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为苏州创意农业发展提供规模化的基础条件。
二、苏州创意农业探索实践的各类模式
创意农业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工具、方法和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以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投入品(技术、品种及物资等)、生产过程及产出品为主要创意对象。近年来,苏州积极探索,形成了创意农业的四大类十三小类模式。
1、以投入品为创意对象的资源整合模式
以创意产业的手法将农业投入品及农业生态、生活、生产资源转化为农村农业发展的资本。
一是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创意农业模式。如优质种子培育、优质养殖品种培育等。苏州建立了多个长江特色的优质名贵鱼类繁育建设种苗基地,开展包括“长江三鲜”在内的长江水生动物育种和驯养,大力发展渔业种业。涌现出如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苏太猪、湖羊、太湖“三白”、长江“四鲜”、“水八仙”、香青菜、碧螺春茶、白沙枇杷等“苏字号”精品农产品和名特优新物种资源。
二是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改进、改良传统农业的创意农业模式。如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依靠科技创新,对村里1800亩集中连片耕地种植富硒米,采用“大承包 小包干”合作农场运营模式,注册“金仓湖”商标,实现了育秧工厂化,配置标准化,种植生态化,管理企业化,生产高效化,农产品品牌化,每亩经济效益可达4000元。
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设施农业的创意农业模式,立体农业、热带花卉、反季节挂果蔬菜、工厂化渔业等都是此类模式。如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种植新疆吐鲁番新品甜瓜金丽2号;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温室养殖场,引进美国技术,养殖金斑鱼、宝石鲈、太阳鱼、鲥鱼等;昆山市千灯大唐生态农作物园改变农作物生长规律种植无公害绿色西瓜、甜瓜、小黄瓜、迷你南瓜等。
四是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的创意乡村模式,该模式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如吴中区旺山村,充分利用村庄群山环抱、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获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五是融入文化元素,整合文化资源,变文化为资本的创意农业模式。如相城区新巷村充分利用冯梦龙的故里,成立了“冯梦龙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复旦大学分别授予新巷村“冯梦龙采风基地”“冯梦龙故里采风基地”“冯梦龙研究基地”的牌子,成功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结合开拓了广泛的空间。吴中区郭巷村利用幸存的明清建筑群打造水乡旅游;常熟市蒋巷村通过建设知青馆、民俗馆、根雕馆等开展乡村旅游;永联村将农耕文化注入生态园中,打造永联农耕文化园等都是该模式。
六是控制使用农药肥料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模式。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劳作工具等成为农耕文化的组成,农业的传统种植方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是一个不断“文化”化的过程。现代社会,农业传统种植方式的回归本身就是创意农业的范畴,其中包括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利用生物技术或工程技术而不是使用农药达到去除病虫害等。苏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三品”总数超过1300个,同类城市中位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列。
2、以生产过程为创意对象的产业链构建模式
此处提及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农业产出的过程,还包括农业产出品价值实现的销售过程即销售模式的创新。
一是在延长产业链条上搞创意。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延长产业链条一是产业链条向上、向下渗透,二是与产业链存在关联的衍生产业。如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张家港常阴沙农场)涉足从良种培育、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一直到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衍生产业包括为设施农业提供设施、为创意农业提供规划、设计等的中介服务相关行业。
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节约、集约农业发展模式。如张家港市大新镇福田现代农业生态园开展黄鳝葡萄立体种养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充分利用葡萄种植空地开池养殖黄鳝,利用畜禽粪便饲养蝇蛆作为黄鳝活饵料,利用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为生态园能源,并将发酵液连同饲养蚯蚓、蝇蛆的下脚料用作葡萄生产的有机肥料。这一种养模式既解决了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太仓市东林村富硒链条的循环也属于该模式。
三是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商业模式上搞创意。此处分两部分阐述。一是销售模式;二是盈利模式。销售模式上苏州农业企业不断创新形式,如张家港常阴沙农场就建有微博、B2C商业网站、连锁门店等。盈利模式上改变农业单纯依靠产出品获利的模式,变为农产品生长过程、产出品加工过程、产出品等都可获利的多元模式。吴中区香山街道墅里社区设想采用会员制的形式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我的农场”推出认养代种、送货上门的服务,农场主认购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品份额,然后委托他们代为耕种。农场主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数据采集等技术手段,可以对耕种、收割和加工进行全程监控,并可以指定收货地点,这些都是盈利模式的创新。
3、以产出品为创意对象的价值创造模式
一是在产品标识上搞创意。从市场结构理论中可以发现,完全竞争的产品获得的利润是较低的。创意农业就要通过创意实现差异化,产品标识是无差异或弱差异农产品实现差异化的重要内容。苏州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三品”总数超过1300个,每个“三品”农产品背后都有品牌的存在。
二是在农作物外观、用途、种植方式上搞创意。如昆山玉叶蔬食产业基地在苏州农交会上推出了一款精致的“农事包”。“农事包”里有种子、营养土、有机肥、生物农药、种植说明书,以及两把精巧的小铲子,而外包装本身就是一个种植槽,填土之后可以用来种菜。即可食用又可观赏的蔬菜盆栽、黑色玉米、紫茨菰、水果萝卜、蛇瓜、鹤首瓜、菜葫芦、秋葵、鸭嘴鱼、鳄龟等都属这种模式。
三是以产出品为核心的活动秀模式。此类模式是以特定农产品为媒介,结合生态旅游而开展的创意农业经济开发项目。如碧螺春茶文化节、洞庭山杨梅节、东山枇杷节、西山梅花节、常熟宝岩杨梅节,太湖开捕节、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等,其中常熟宝岩杨梅节自1999年成功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目前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打响了常熟区域品牌,带动了常熟商贸业以及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4、以园区化为特征的农业综合示范区模式
农业综合示范区模式在苏州比较常见,往往与生态休闲观光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与上述诸多模式有较多交集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由农耕体验区、休闲垂钓区、自助小厨、高效渔业示范区、北部湾休闲度假中心、青草水岸、农业科技研发基地、渔业科技中心、老粮仓、抗战史迹陈列馆、阳澄县抗日纪念碑、油菜花田等十余个特色景点组成。未来将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以“农业生产”与“农业休闲”为旅游核心吸引物,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科技、生态、高效、休闲农业过渡,打造形成集休闲旅游、科技示范、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农业区。
苏州创意农业经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创意农业的意识启蒙和市场培育尚处初级阶段。苏州主办、承办的各类农业博览会中,很少设有创意农业专区,苏州开展的各项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论坛、活动中,创意农业也难得有一席之地。苏州创意农业发展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二是工业化发展的挤出效应比较突出。通过建造标准厂房、商住楼等物业用房成为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经验,与工业发展在经济中的地位相比,通过对农业资源进行创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打造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条,发展相关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是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度相对不高。创意在农业种植、生产、加工中的应用目前尚处于无意识阶段,在微观个体的项目创新上,还未形成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宏观指导等局面。苏州创意在农业中的介入还不够深,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为创意农业提供技术咨询、创意设计的内容服务商和中介组织、为创意农业提供设施的设备制造商等还没有被吸纳到创意农业产业链条中来。四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三个梯度人才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苏州缺少创意农业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三个梯度的人才支撑。一是创意农业发展所需的创意人才和专业创意团队缺失;二是缺少创意与农业融合得以实现的科学技术类人才;三是缺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即新型技术农民。五是现有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层级不高。文化创意和农业融合不同紧密程度可代表创意农业发展层级,文化创意要素融入的越多,则创意农业发展的层级越高。总体上看,苏州创意农业发展层级大多处于初级层面,主要以非文化元素投入品为创意对象的资源整合模式、以产出品为创意对象的价值创造模式,以优质农产品和新奇特农产品为主,层级较高的也不过停留在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方面。苏州有待进一步增加农业中的文化含量,完善产业链,形成创意农业庞大的产业体系,变创意的农业为农业的创意产业。
三、苏州创意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创意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尽快制定苏州创意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创意农业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创意农业发展水平列入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将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条上的创意设计产业、创意农业衍生产业、服务支持产业作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发展创意农业提升到促进城乡融合的产业支撑高度。
二是加强指导、规范发展,成立创意农业行业协会。成立由有志于研究、实践、发展创意农业的单位、部门、市场主体等为主要成员的苏州创意农业行业协会,规范、指导、推广苏州创意农业有序发展。各成员单位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协作,加快创意农业思维、技术等在会员单位间渗透、扩散的速度,推动苏州创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是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成立苏州创意农业发展研究院。重点加强5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创意设计在农业中的应用,创意设计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研究;二是加强创意农业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加强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创意农业全景产业群的研究,充分发挥创意农业在苏州经济发展中乘数效应;三是加强苏州包括水乡文化、吴越文化、太湖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渔业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与苏州农业结合的形式的研究;四是加强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在苏州创意农业中应用的研究;五是加强苏州创意农业招商策划、市场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政策推动、资金扶持,出台推动苏州创意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战略层面出台苏州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方案,确定创意农业发展地位和长远发展目标,制定创意农业的五年规划。二是从规划层面出台苏州创意农业发展三年行动纲领,编制创意农业发展指标体系,确立苏州创意农业发展十大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典型示范推动苏州创意农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出台财税优惠政策,被认定为创意农业企业享受创意设计企业、软件动漫企业类似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做好创意农业发展的正向政策引导。四是项目资金扶持。鼓励支持创意农业企业以项目的形式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资金支持,从财政资金中拿出部分成立支持创意农业企业的专项资金。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力挺信贷资金支持。一方面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创意农业产业,一方面创意农业经济主体在信贷方面给予扶持。六是对创意农业经济主体开展评定,不同等级的主体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对创意价值高、产业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创意农业经济主体,尤其是盈利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型中小型农业企业要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五是打造载体、建设平台,启蒙创意意识、培育消费市场。创意农业发展要抓住三个核心:创意注入、农业外壳、市场接受。打造推动苏州创意农业发展的各种载体和平台,启蒙创意意识、培育创意农业消费市场是创意农业发展成败关键。一是积极承办国家级创意农业发展高端论坛,力争能够主办省级创意农业论坛,并将江苏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举办地永久设在苏州,积极举办市级创意农业相关发展论坛。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博览会、交易会等如苏州优质农产品交易会、海峡两岸(苏州)农牧渔业交易会、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设立创意农业专区,推介创意农业产品。三是在苏州市级层面开展苏州创意农业策划师、创意农业策划案例评选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大学生创意农业园艺作品、创意农副产品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意农业创业大赛。四是由市委宣传部、文广局每年开展一次农民文化艺术展演,可由各县区轮流承办,积极推动、鼓励将文化展演与农业融合,延长创意农业链条。
六是示范引领、点面结合,启动创意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评选市级“十大创意乡村”,各县区打造、评选县级“十大创意乡村”,把创意乡村建设作为创意农业发展的抓手,把创意乡村建设打造成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引导发展乡村深度体验。通过培养创意农民,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创意农产品为目的,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借助农业特有的四生(生态、生活、生产、生物)、六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及感觉)及地方文化特色,增强消费者对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生活体验、农业生态景观及农村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体验和感受。
七是大胆借鉴、推陈出新,用城市综合体的思维发展“农村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苏州可积极探索实践将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养生度假、科技展示、特色美食、会议会展、文娱汇演、特色农产品销售、农业研发、农业经济总部等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集农业科普馆、农村民俗馆、农民文化馆、农耕体验馆于一体的会务中心、养生高地、休闲胜地、农业总部基地。
八是积极打造农村题材微电影基地,创意农业主题公园。苏州在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了文化产业20大重点项目,其中有三个是与电影相关的,分别为:华谊兄弟电影主题公园、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花桥网尚世界电影博览园。笔者认为,不妨将创意农业与电影产业尤其是微电影产业、农业主题公园结合,融入苏州的吴越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水乡文化、太湖文化、桑蚕文化、饮食文化等,建设与苏州农村、苏州农业(尤其是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种)相关的微电影农业产业园、农业主题公园、生态旅游渔业园、水生农作物科技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