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忠 周海春
一轮旭日,跃出东海,给杭州湾畔的东方村抹上了一层层瑰丽的金光。位于东海之滨的金山区山阳镇东方村,地处金山新城核心区域,全村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77亩,辖9个村民小组,746户,2061人。因金山新城建设,全村75%的农户动迁,城镇化率达99%。几年来,我们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自2001年起连续13年创建成为上海市文明村,2012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村。2015年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城乡融合家园美
近年来,东方村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用一份“村美、人和、民富”的答卷诠释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村容环境整洁美。走进东方村,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呈现在眼前,小区内绿树成荫、道路整洁。穿过现代住宅区一片绿色映入你的眼帘,在大片水稻田的那头,精致的农村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白色水泥路连接着村落和社区,让城市多了份宁静,乡村多了份繁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区、镇的工作要求,着重落实村容整洁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村容整洁工作,精心挑选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有事业心的20名同志负责保洁工作。同时还组织村民组长、党小组长、信息员三支队伍对农村环境设施、卫生死角等进行日常巡防和检查,如有发现立即向村委会上报,村委会则组织人员对其整改。在每月的15号,村干部们都会来到村里宅基开展卫生清洁工作,确保村民宅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里还进行了一系列卫生设施改造,出资建造7座公厕,2间垃圾房,为每户村民配备一只垃圾保洁桶,做到小桶翻大桶,垃圾不落地,村容村貌整洁悦目。
● 作者分别系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东方村党总支部书记、委员
经济增收生活美。时间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方村刚刚从单一的农耕生活转变到成立村办企业,开始了工农结合的生产方式,一路摸索一路成长。到了21世纪初,村办企业逐步转制,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面对可利用资源日益减少,我们积极探寻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合理运用金融杠杆,探索投资增值。向振村公司入股100万元;向市慈善基金会投资150万元,获得定期收益。审时度势,又适时购买了工业区一栋3500平方米闲置厂房,对外进行招租,为村里带来了年近50万元的租赁收入。此外,还购买了多处中心商铺,组建了上海思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就业的同时,也为村级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同时,村招商引资工作在强调“量”的情况下更加把握“质”,不仅配备了专业的招商工作人员,还利用好网络、村内企业等优势资源,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加大工作力度。截至2014年底,已有185家企业落户东方村。在土地被大量征收的情况下,东方村不忘借地生金,使用好新城区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使其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将240亩闲置土地进行整理,聘请村民代表组建成立“永贤果蔬合作社”,实施杭白菊、水稻、蔬菜等种植,并获成功。
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4年,全村完成税收1841.85万元,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68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0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名列前茅。 2014年,东方村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进一步保障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
幸福家园生活美。迎着晨曦,三三两两的老人走进村老年活动中心,端着茶杯读报、看电影、嘎讪胡。伴着日落,村里的姑娘、阿姨们早早地来到小区广场,旋转起优美的舞姿;村文体中心的排练室里时不时地传出优美的民乐声和动听的表演唱。近几年来,东方村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乐、求健康”的需求,扩建文体场所,打造健康路,丰富群文活动内容,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村域文化氛围。村民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过上了悠闲惬意的新农村生活。
现如今,全村处处彰显着城市开发带来的喜人变化。一个经济富足、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形成,村民们正沐浴在温煦的阳光里,快乐地生活着,用他们那欢快的笑容诠释着美好的生活。
民主管理和谐美
近年来,东方村围绕“村务民晓,村事民决,村财民理,村绩民评”的基本内涵,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管理特色,进一步推动了村级经济,美丽乡村、民生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综合水平。
——村里的家,村民来当
我们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快,如何让村里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党总支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的智慧能胜天,村里的“家”,只有让村民共同来“当”,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也才能避免少数干部在管理经济中的暗箱操作。
在党总支、村委会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建立了“四议两公开一表决”工作法,充分发挥党总支和村委会的作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以及相关民生事项,必须经过“两委会提议、党员议事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涉及事项所在村民小组户代表表决,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
这“四议两公开一表决”,真正让村民当了“家”、做了“主”。如2013年3月,由于村的办公场所比较陈旧,卫生设施等需要改造。为此,村委会提议是否内外墙也粉刷一次,580多平方米房屋修缮费在20万元左右,这一涉及村的重大开支,必须走“四议两公开一表决”程序,结果在党员议事会上就未获通过,原因是村部已经签订动迁协议,外墙和村干部办公室能省则省,但四只厕所和涉及群众办事场所可作适当修缮。这民主监督管住了集体的钱袋子。现在村部简单修缮已经结束,厕所和村公共办事场所焕然一新,村干部办公的地方还是老样子,而整个修缮费用却节约了10多万元。
——村里的事,村民来管
东方村在村级发展面临新机遇、村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动迁安置、集体资产管理分配等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村干部认为,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光凭村里几位干部毕竟力量有限,必须要发挥好广大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有意见“不愿提”、“不会提”、“不敢提”的现象,建立了“民情沟通日”制度。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村“两委”班子召集党员和村民在茶馆“摆龙门阵”,面对面商议村级发展良策、倾听群众意见,变灌输式的工作通报为沟通式的商量征询,在宽松的环境中,党员和村民畅所欲言。白色道路户户通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实事,也是“民情沟通日”上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8组党员吴永权从该组实际出发,提出了筑桥改道、优化线路的方案,被村里采纳,不仅节约了近万元的费用,更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一件涉及征地补偿的事,又考验着东方村干部的智慧和能力。2组有一村民在2005年征地时土地征用已获得补偿,次年城区道路建设又涉及其已征用的土地,他又一次提出要补偿,为此上访不断。在民情沟通会上,村干部把这一案例提出来让群众议论,还提出让他在民情沟通会上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位村民自知理亏没有到场,就此也不再提二次补偿的事。
近8年来通过东方村的“民情沟通日”,解决村民们的大小诉求数百件,真正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现在的民情沟通日也由原来的每年一次改成了每月一次,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说说村里事。
——村里的干部,村民来评
党员干部工作好不好,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党员干部要敢于向村民作出承诺,还要敢于接受村民的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开,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于是,我们村建立了“两承诺、两公开、两评议”工作法,就是每年初村党总支各成员以身作则,向党员和村民作出承诺;党员向党组织和村民作出承诺;年中和年末村干部和党员对作出的承诺由党员和村民作出评议,评议结果通过公开栏进行公开。这一民主监督举措进一步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了“笼子”。
党员在承诺中掂量出了责任。“管好自家人和身边的人,争取不闹矛盾,尽量多做好事”,这是党员吴志余的朴实承诺。老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里为7组修建宅前道路,有几户村民要求对原路基给予补偿,老吴挨家挨户上门说服村民理解支持村里工作;修路时压路机压坏了路边的排水管,老吴又自己掏钱购买了水管,顶着烈日进行了更新填埋。“多关心村里事,多关心困难人群”,这是党员陈亚宝的追求。作为一名退休在家的无职党员,陈亚宝几年如一日地充当起了村里的义务“文明巡防员”,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及时制止秸秆、垃圾焚烧等。
干部在承诺中找到了价值。在今年年前贫困户慰问的时候,村书记得知独居老人朱银龙家中的抽水马桶不好使,马上和村里的水电工老葛找到症结所在,并自己掏钱为老人买了修理用的配件帮忙修理,抽水马桶很快正常运转起来了,朱银龙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还有一次在征地中,村委负责农业的同志的亲弟弟有3亩土地被征用,田里的青苗费补偿费在“两委会”上“过堂”时,那位负责同志主动提出,这几亩土地青苗费补偿标准过高了,应该减去;其他同志对此也有同感,当即审定减去1万多元。
在此基础上,东方村制定了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每年的年中和年底村干部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述廉,接受评议。2013年又延伸出了百姓评官”活动,“两委”班子成员将“考场”搬到了“民情沟通日”现场,主动接受村民的“半年考”,把成绩讲给村民听,把不足和问题也摆到台面上讲,村里的事让老百姓知晓,工作成效让老百姓直接评议,民主氛围浓厚。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和村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村里的制度,村民来定
随着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意识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收集的民生民意,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细化民主管理工作,延伸出各种规章制度,目前共制定了66项制度(财务26项),如落实民主理财制度。2009年东方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推选,5位村民组成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财务管理的审核和监督。每月6日为理财小组工作日,对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村重大项目投资、土地征使用、资产租赁、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审核。理财小组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坚持“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理财小组审核的不入账;大额开支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不入账;违反审批权限和开支规定的不入账;未经镇经管所审核的不入账。理财小组每年两次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民主理财情况,每月理财结果及时在“墙上”(公开栏)和“网上”公开,随时接受村民监督。
又如制定困难补助审核公示制度。为了规范困难补助工作,村领导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困难补助“三原则”和“五环节”。“三原则”就是大困难多补,小困难小补,不困难不补。“五环节”就是推荐、初核、审核、公示、补助。实行困难补助审核公示制度以来,杜绝了极少数村民夸大困难事实要求补助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凡申请就补助”的操作办法,一些确实困难但未提出申请的家庭也因有了这项制度而拿到了困难补助。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村干部即知即改,认真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又制定完善了《东方村工作奖惩制度》、《东方村岗位责任制度》、《东方村办公室管理制度》、《“365”走访制度》、《“5+2”工作责任制》等5项具体制度,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治愈顽症痼疾;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自觉按制度办事,才能取信于民。
村风文明精神美
——完善文化设施,文艺队伍渐壮大
2006年7月正式启用了老年活动中心,2007年3月,建成了区里首家村级文体活动中心。该活动中心占地7200平方米,开设了乒乓室、棋牌室、阅览室、近年来,东方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打造精神文明软实力,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共同打造美丽家园。音乐室等场所。同年9月,扩建了篮球场和露天舞台。同时,村出资添置了音乐器材、扩音设备、多媒体显示仪、图书架、书籍等,安装了数字电影。村级文体中心的建成,不但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也为山阳的文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受到国家文化部、市、区文化、宣传等部门的重视,市、区领导多次前来观摩指导。在硬件设施齐全的情况下,东方村着力建设群文队伍。在民乐爱好者的提议下,成立了村民乐队,乐队刚成立时,只有七八名队员,仅仅几个月,就发展到33名,大部分是村内退休人员,他们除了每个礼拜天定期排练外,还经常下茶馆为老年朋友演出。2009年,在村文艺骨干的组织下,村委会又成立了精而干练的“星期四乐队”,固定成员12名,主要是挖掘历史文化和排演反映东方村改革开放的成果,根据时代特征和需求,排演较高质量的文艺节目,进行对外宣传,提升东方村的整体形象。几支民乐队各展所长,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花引来万花开”,除了民乐队,还相继成立了腰鼓队、表演唱队、老年健身操队、舞剑队、舞蹈队等十多支群文队伍。
——开展多彩活动,村民生活乐陶陶
“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好、穿好、住好、也要让他们玩好”。在村干部的参与和带领下,东方村文化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2007年起,村委会组织文艺骨干和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每年夏季在露天舞台上开展一次演出活动,村干部和村民共同联欢纳凉。每年发动故事爱好者参与新故事创作,鼓励摄影爱好者参与作品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暑期读书活动,组建队伍参加镇里的龙舟比赛,其中两次获得四等奖。东方村还关注弱势群体的文体活动,邀请老师为他们编排节目,登上村居一台戏的舞台和村民同乐,每年举行残疾人小型运动会。2013年4月,东方村“众达杯”运动会在结对单位的赞助下隆重举行,村6家结对单位、两家注册企业代表和东方村9个村民小组的268名运动员齐聚一堂,共同进行了12项运动项目的角逐。运动会的举行为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创了新局面。
丰富的文体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2007年,自编自演的表演唱三句半《农村大变样》,应邀参加区“百万家庭礼仪行”的表演,获得优胜奖。2008年更是创作高峰,说唱《四德教育树新风》、表演唱《幸福生活乐陶陶》受到了百姓和镇有关部门的好评。由东方村民乐队周卫星老师创作的《乡村情》一炮打红,其曲调被多个乐队改编使用,并代表区、镇老年团体参加上海电视台《精彩老朋友》节目的录制。2009年,根据村民田里劳作的情节编演了老年健身操《劳动最光荣》、根据动迁后老年人的生活编了表演唱《乡下阿婆老来俏》等节目,将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推上了大舞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2~2014年青年舞蹈队编排的爵士舞在舞蹈比赛中连续拿下前三甲,民乐队创造的《家长里短》在江南丝竹比赛中获得铜奖,2014又根据其曲目进行了表演唱编排,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打造精神家园,文明新风传百家
本着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建设人的要求,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的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需求。2007年起,东方村逐步成立了老年学校、社区学校,建成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等学习点。目前,农家书屋共藏书1500多册,涉及26大类,社区学校、老年学校三年来授课、培训近百次,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学习每年将近40多次,涉及卫生保健、政策法规、政治文化、道德教育、信息科技等知识。东方村的远程教育站点和社区学习点都成功创建成了金山区的示范教育点。2014年,东方村和金山区人民法院签署了“和美东方——乡村法治学堂”共建项目,为村民们设置了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房屋租赁等相关课程。同年3月,又启动了“和美东方”村民素质教育活动,每月一期,全村除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参加老年班培训外,18~60周岁村民均需参加一期教育培训,实现素质教育全覆盖。通过这一全民素质教育,倡导广大村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们村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主要内容。2012年12月中旬的动员会,拉开了“和美东方”的评选活动,经过宣传发动、组织推荐、审核评选、张榜公示,直至5月1日的表彰大会,共产生了“美丽村民”、“邻里和谐”、“婆媳和谐”、“优美整洁”、“孝亲敬老”、“和美家庭”六个奖项19户先进家庭及个人。2014年,又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媳妇”进行了表彰。两个推荐评选过程公开透明,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表决”工作程序,评选出的家庭及个人具有非常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同时,并利用《和美东方》村报和《山阳》社区报等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村乃至全镇掀起倡导真善美的热潮。
——关爱弱势群体,百姓日子倍温馨
每年敬老月和春节期间,村“两委”班子都会对村里的困难老人、独居老人、因病至困老人等进行走访慰问,为全村每一位老年人发放节日慰问品,“老伙伴”、“心语”小分队的队员及大学生志愿者们定期探访关怀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仅2014年,共为全村的628位老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及各类补助资助共计25.5万元。多年来,东方村把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帮困工作的重点,今年共慰问125名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物品共计十多万元。为名大病患者申请到民政补助22.7万元。同时依托共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关爱弱势群体、做优惠民工程等共建活动。如结对助学方面,共建单位除了逢年过节为结对学生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外,每个学期开学前,还会赠送书籍等一些学习必备用品,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积极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关注未来人才,东方发展后劲足
东方村把未来人才的培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每年暑假,村里的各项活动设施为学生定期开放,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观看党建90周年图片展和科技电影,参加沪语及普通话比赛,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等。对于大学生,村每年进行统计并组织开展志愿活动、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新农村中来。为了鼓励在校大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大学学业,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2013年初村还启动了“莘莘学子”奖学金计划,通过选拔,有11名学生获得了此项荣誉。
“社会和谐年年福,家园美好日日春”。村美人和的东方村明天将更加美好!
●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大茫村党总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