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工会工作目标

企业工会工作目标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贯彻落实工会十六大精神,必须从全面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人手。对企业工会而言,加强自身建设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五是提出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加强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遵循。
企业工会工作目标_工运事业改革创新与民生工会建设

一、工会创新型组织的内涵

(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国工会十六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最终都要通过企业工会的创造实践来加以落实。因此,贯彻落实工会十六大精神,必须从全面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人手。

1.在推进企业发展上要有新作为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以国家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为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广大职工要做走中国道路的实践者,要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主力军,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发扬主动精神,焕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展现工人阶级伟大创造力量,在企业发展上有新的作为。

2.在维护职工权益上要有新举措

“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同时党中央又明确表示要“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因此,各级工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高举起维权大旗,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好维权工作。对企业工会而言,就是要在企业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在党委和行政主导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机制中发挥独特优势,体现工会作为。要推动企业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坚持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3.在帮扶困难职工上要有新进展

企业工会必须从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出发,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手段、提高帮扶实效,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会建设成为充满爱心的“职工之家”。

4.在工会自身建设上要有新面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是工会十六大对各级工会提出的要求。对企业工会而言,加强自身建设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班子和队伍要强。班子要健全、有凝聚力,队伍要整齐、有战斗力。

二是能力和素质要高。按照“提高工会干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

三是体制和机制要新。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创新企业工会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党政赋予工会组织的资源和手段。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实践,推进企业工会工作不断发展,在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中体现新作为并谱写新篇章。

(二)近年来我国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

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各级工会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从“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出发,深入开展工会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硕果。

一是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把维权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这一工作方针的确立,为新形势下最充分地激发工会组织的活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二是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和“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指导思想、政治保证、根本任务、职能作用、组织体制、对外交往、内在动力七个方面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

三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解决了“维护什么、怎样维护”的问题。“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工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四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全国总工会亮出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推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人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五是提出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加强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遵循。在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促进企业发展是实现职工利益的前提,维护职工权益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使企业工会更好地找准位置、体现价值、有所作为。

六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命题,明确了中国工会和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和显著不同。这一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厘清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选择,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和显著不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推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而各级工会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体制、工作创新,又使工会工作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了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不断开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三)我国工会在组建形式、领域、对象、组织体系方面的创新发展

1.在工会组建形式上

实现以单位为依托的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的转变。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各级工会探索出了楼宇工会、区域性行业工会、工程项目工会、市场工会和社区工会等许多工会组建新形式,其中市场工会、楼宇工会有效破解了外企建会难题,突破了以单位为依托的工会组建形式;打破条块分割状况,实行地域原则,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工会联合会的建立;创新职工入会方式,采取会员登记入会、劳务输出地入会、劳动力市场入会等形式。

2.在工会组建领域上

实现从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及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突破。以非公有制企业及外资企业为工会组建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及外资企业工会组建的新途径、新方式,全总以在华沃尔玛企业为突破口,实施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集中建会行动,外资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73.1%。

3.在工会组建对象上

实现从体制内职工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覆盖。适应包括农民工在内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要求,把农民工作为工会组建的重点对象,采取有效措施,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

4.在工会组织体系上

初步实现工会组织从城市向乡镇、社会和农村的拓展。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要求,全总及时要求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向下延伸,健全五级工会组织体系;各地工会在经济比较发达、职工人数较多的地区,积极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探索和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

(四)我国工会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工会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工会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工会组织领导关系进一步理顺,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会干部协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使工会组织工作呈现出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1.随着基层工会干部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探索不断推进,特别是单一从企业内部选人用人的传统模式被打破而逐渐得以破解。据统计,目前全国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会组织员、工会协理员、工会主席助理员等工会工作者就达23000余名,不仅缓解了工会干部的紧缺状况,而且有效促进了工会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的转变。而这只是近年来中国工会组织工作创新的一个例证。

2.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改革深化、行业组织日益增多、非公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各级工会大力加强对工会组织结构、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和组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力度。如按照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各级工会从探索和完善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人手,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规范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推进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会的维权能力和组织活力。

3.按照工会干部协管的有关规定,各级工会积极主动协助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工会领导班子的换届及调整充实工作,选好配强工会主席,抓住市、县工会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有利时机,推动按同级副职配备工会主席工作向市、县工会延伸。由同级党政副职级干部担任工会主席,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工会的领导,畅通了工会与各方面联系的渠道,强化了工会源头维护的力度。

4.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全国总工会专门制定下发了《2011—2015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编写了《全国工会干部“十二五”期间培训基础教材》,积极推动各级工会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会干部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

面对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流动性显著增强、企业用工方式复杂多变、大量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的状况,一方面,全总相继出台了《关于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强化考核,加大投入,全国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建会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建会方式,总结推广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楼宇工会、农业产业链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并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指导职工自觉建会统一起来。特别是在沃尔玛建工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带动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建立了工会组织。

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各级工会积极进行了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向下延伸的探索,全总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决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地工会也因地制宜地探索从社会上聘用工会组织员、向社会招聘推荐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候选人、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以及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会覆盖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特别是全总提出“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以来,维护农民工权益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维护。工会农民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会自身的发展。

二、工会创新工作成就

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高扬“工人先锋号”旗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重点工程建设、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发展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形势政策任务宣传教育,坚定了广大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大赛、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等,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发挥了工会“大学校”作用。

大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到201 3年10月,全国基层工会组织达266.5万个,会员发展到2.8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05亿人。充分发挥产业工会作用,健全女职工组织,推进“职工之家”建设,激发了基层工会的生机活力。

不断加大立法执法参与力度,推动了劳动法律的健全和实施。抓住国家加强劳动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的有利契机,主动与立法机关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积极推动和参与立法;组织职工就重大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向立法机关反映职工诉求和工会的主张,努力从立法源头上保障职工的利益。参与各级人大执法检查、政府监察、政协视察活动,推动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职工权益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联合召开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有力推进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作用,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调解机制,促进了劳动关系总体稳定。

有效深化维权帮扶工作,保障了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完善职工群众权益维护机制,推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扩大职工就业渠道,扶持职工创业,提高职工就业质量;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推动解决欠薪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和监督实施,促进社会保障逐步覆盖全体职工;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健全帮扶工作网络,拓展资金来源,丰富帮扶内容,加强法律援助,实现了帮扶送温暖常态化、长效化。

进一步加强工会外事工作,提高了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力。坚持工会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工会全局工作,加大对外交流交往力度,与各国、地区及国际性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展示中国工会形象的重要窗口、扩大对外交往的有效平台。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正理事,增强了在国际工运中的话语权,提升了我国工会的国际地位。

更加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深入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保持了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了与职工群众联系。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激发了广大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争取党政赋予各种资源手段,不断强化工会财务、企事业发展和资产监管等工作,服务职工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增强。经费审查审计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廉政和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与港澳台工会和劳动界交流日趋活跃,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