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宁夏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干旱化程度加重。近50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温达0.388℃。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是西北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湿地类型以河流、湖泊和沼泽为主,其与湿润区湿地的成因和特点截然不同,主要依托黄河及其灌排体系而形成和消长,季节性明显,在分布上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和地域性。
研究背景_银川平原不同类型湿地碳汇评估研究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持续升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将全球变暖问题提升为政治、经济问题,并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导向调整本国的能源、经济战略。[1]

2007年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书指出[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的开发活动使得以化石形式存在的碳大量转移到大气中成为温室气体,同时土地利用失当又使得植被吸收碳的能力降低,从而改变了地球上碳的存在形式,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成为人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3]因此,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湿地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湿地碳汇能力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4,5]。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气候环境很差,地方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相对滞后,要想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该地区生态、气候环境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外部原因、历史演变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宁夏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干旱化程度加重。近50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温达0.388℃。升温最明显的地区是引黄灌区,升幅最大的季节是冬季。降水呈下降趋势,从季节分布看,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他季节降水呈下降趋势。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是西北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湿地类型以河流、湖泊和沼泽为主,其与湿润区湿地的成因和特点截然不同,主要依托黄河及其灌排体系而形成和消长,季节性明显,在分布上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和地域性。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保水、蓄水和调水基地,也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少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的重要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过程和重要的生态区位,并与荒漠基质有着十分密切的生态联系。[5]宁夏70%的湿地分布在银川平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黄河来水量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建设加速发展以及围垦、养殖,特别是农业开垦和水系治理,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沿黄经济区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等系列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银川平原湿地面临新的严峻形势。过度开发利用等情况时有发生,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逐渐退化的威胁。在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干扰双重影响下,提高湿地碳汇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