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菜卖菜、养鱼卖鱼一直都是农民们的传统做法。只是,这样传统的经营模式渠道单一,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相对困难,而产业融合,则为“三农”事业带来更多可能。
尽管室外的气温已经接近0℃,但宁夏天缘种业有限公司的大棚内仍然生机勃勃。公司培育的辣椒种苗已经长到30厘米,再过一阵,就可以发车运往宁夏周边市场了。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大棚内,西红柿已经成熟,配送车会把西红柿运往消费者的餐桌。以餐饮、采摘为特色的休闲农场也利用空闲大棚开了起来。
在宁夏天缘种业有限公司的温棚,种苗繁育正在进行无土栽培,这样可以实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且一年四季都能进行育苗
该公司负责人刘勇强介绍,这里集合了育苗、种植、培训、餐饮和观光等诸多业态,充分利用了园区的资源,让所有的市场要素都动起来,达到为农户增收的目的。
而在贺兰县蓝湾水产养殖基地,一只只南美对虾正在水池中成长。基地负责人强佐洲说,从2015年引进来后,南美对虾就受到市场的极大欢迎,“市场价格能卖到1公斤110元,价格不低,但是买的人不少。”
如今对虾养殖的技术已经成熟,强佐洲正琢磨着如何拓宽稳定的销售渠道。“一方面对接市内的各大超市,争取达成供货协议;此外还想建立直销店,结合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之所以这样规划,强佐洲有他的目的,“好东西要有好的销路,这样周边的农户才能跟我一起干,一方面市场形成规模了,另一方面乡亲们也能跟着共同致富了”。
同样,在兴庆区新渠稍村的大棚内,村民马维军种植的康乃馨迎来了收获期。快60岁的马维军谈起种植花卉,笑得格外灿烂,“这已经是今年第二茬了,我们只负责种植,有公司来定价回收,一年收入2万多元。”他说,只需要老两口就能把一亩田管起来,要比以前种菜轻松许多,收益却更高。
马维军所说的公司是宁夏睿发有限公司,他们与农户合作,为其提供花苗,长成后从农户手中再回购。“即便市场价格跌落,我们也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回来,农户的收益肯定是能保障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史清萍说。
过去五年,银川市围绕设施园艺、畜牧业、优质粮食和适水产业做足文章,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生产、销售环节,而是打通产业上下游,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充分融合,银川农业得以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 周志翔/文 李靖 周志翔/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