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准定位把好脉

找准定位把好脉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玉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资源禀赋的特点,要树立一个目标:把玉溪塑造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高地和现代生态型旅游高地,建构出一种既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又有普适性价值诉求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到2018年,确保建成10个以上精品旅游村。
找准定位把好脉_社会科学专家话玉溪

作为地级市,玉溪的发展要自觉地把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战略、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南半岛“一带一路”战略圈经济走廊等)与地方发展规划和前景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南博会”“泛珠会”“滇港粤澳”“滇沪”等合作机制和平台,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渝等重点区域的对接,并落实到自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全过程,在战略上要有深远的思考,在战术上要形成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全域旅游是一个突破点,是将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的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玉溪要充分发挥“一地四乡”的基础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为手段,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改善供给品质,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精心打造抚仙湖、帽天山、花腰傣3张名片,强势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终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基于玉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资源禀赋的特点,要树立一个目标:把玉溪塑造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高地和现代生态型旅游高地,建构出一种既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又有普适性价值诉求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讲好两个故事:一个是围绕抚仙湖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创意开发,讲好帽天山寒武纪化石这个世界自然遗产的生命之谜故事,打好生态旅游与科普相融合的文化产业这张牌(如常州恐龙园),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生命起源高地,要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生态科技型文化旅游产业形态!一个是讲好富有情趣和审美意味的民族文化故事,特别是有典型性特征的红河谷花腰傣的故事,把故事的内涵(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发掘、阐释充分,注重普适性的价值诉求和现代性的时尚展示与传播方式(如杭州宋城的“大宋千古情”)。开发提炼花腰傣、彝族、哈尼族等民族文化内涵及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时尚化,生产精致化、专业化的品质产品和服务,不断延伸产业链(包括周边产品开发),把玉溪新平嘎洒小镇塑造成为以傣族文化为核心内容,展示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积极传播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生产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以文化吸引力辐射和影响区域内的人群,成为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高地。

(一)作为产业布局,要在云南省和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区域中心找准自己的定位

云南从旅游大省发展为旅游强省,需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如何寻求和凸显其独特性(差异性),把内涵做足和品牌做强至为关键。在已有两条比较成熟、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都很高的线路[昆明—大理—丽江(包括腾冲)、昆明—西双版纳—普洱]的情形下,昆—玉—红旅游线路特别是玉溪旅游产业发展的“痛点”何在?只有提升其文化感召力,才能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一定要清晰!那就是在云南省的旅游格局中,明确做强中心城市休闲商业特色旅游核心区,建设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生态旅游产品集群,建成云南省次级游客集散中心和玉溪旅游集散核心区;做精东部湖滨生态休闲度假高端旅游带,以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中心,加快推动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集群,完成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湖泊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大西部生态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带,以新平、元江为核心,联动峨山、易门,建设自然生态、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观光体验旅游产品集群,打造哀牢山—红河谷精品旅游带,规划建设三湖旅游环线、哀牢山—红河谷旅游环线和易(门)红(塔)华(宁)特色旅游连接线,形成玉溪“内环外联”的旅游线路网。

(二)以全域旅游为统领,推动城乡旅游联动发展

实现从景区景点旅游模式转变到综合旅游模式已成为玉溪旅游的必然选择,要按照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要求,建好“点”、连起“线”、形成“面”,并结合“六城同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的创建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着力推进旅游城市(强县)创建工作。重视并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是成功创建旅游城市(强县)的关键,红塔、澄江、元江等县区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加快创建旅游强县。要以旅游全域化、产业现代化、品牌国际化、服务品质化、城市景观化为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复合业态、综合功能的旅游型城市综合体,加强环城市游憩带建设,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促进城市要素流向农村,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到2018年,每个县区要重点策划建设1条以上文化旅游特色街区、规划建设1条以上绿色景观道路。二是着力建设一批旅游名镇。按照“保护提升一批、开发建设一批、规划准备一批”的原则,以红塔古镇、仙湖小镇、哀牢小镇为重点,打造主题鲜明、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小镇。推动一批发展势头好的旅游小镇创建成为国家或省级旅游名镇,打造城镇休闲度假旅游拳头产品,确保建成10个以上品牌性旅游小镇。三是着力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元推动、特色建设”的原则,实施好“百千工程”。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小景区建设为依托,以文脉相承为重点,打造发展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把旅游发展与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等相结合,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到2018年,确保建成10个以上精品旅游村。四是着力建设一批现代旅游农庄。按照“融资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的开发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玉溪农业庄园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开发一批农事体验、田园风光、农品采摘、文化体验等类型多样的现代旅游农业庄园,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和旅游消费空间。到2018年,确保打造10个以上精品休闲庄园。

(三)以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为主线,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解决产品供应问题,是深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玉溪山水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区位优良,一定要让山站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民族文化火起来、让田园风光亮起来,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低端建设向高端引领、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方向升级。一要加快传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坚持“盘活存量、提升效益”的原则,以塑造高端品牌旅游产品为方向,抓好老景区及其他传统旅游产品的提升改造。注重以传统产品为基础,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民族文化休闲街区和文化主题公园,培育一批独具玉溪民族特色和魅力的演艺文化品牌。统筹推进国家公园、旅游森林公园、旅游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培育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把度假区建设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带动传统度假旅游产品向高端休闲疗养和康体养生方向转变。二要壮大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坚持“消费引领,做大增量”的原则,大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医疗旅游产品、生物保健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展健康管理,开拓新兴服务,整合养老配套产业链,建设一批类型多样的养老养生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户外运动公园、体育旅游休闲集聚区和慢游交通系统,大力发展各类户外运动新产品,发展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赛事;加快打造一批露营地产品,推进自驾游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露营地产品体系;积极推动研学旅游、影视旅游等专项旅游,形成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三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以旅游商品、旅游用品、旅游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手工艺和加工制造业,推动旅游产业向工业领域延伸拓展,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收益。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创意、策划和开发水平,形成更加完备的旅游商品体系。华宁的陶产品、江川的铜工艺品、通海的银制品和众多的特色商品要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立起品牌,推广出去。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央企入滇和有实力的民企入滇的要求,深度策划包装一批资源条件优、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旅游招商项目,着力在“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上下工夫,通过上门点对点招商等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模式,确保招到有实力、有能力、有信誉的投资业主,增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动力。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旅游供给支撑

完善基础设施,升级旅游公共服务,是平衡供需矛盾的重要切入点。要坚持夯实基础,完善配套的原则,以全省“五网”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与国内外接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快“三湖”休闲度假旅游环线、哀牢山—红河谷民族文化旅游环线和易(门)—红(塔区)—华(宁)旅游连接线3条旅游线路的配套建设,把3条旅游线路建成在云南极具影响力的旅游精品线路,特别是在易—红—华旅游连接线建设中要把高鲁山开发建成一个亮点。二要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在主要旅游城市和城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沿线,新建和改建100座以上旅游厕所。三要新建和改建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围绕3条旅游线路、景区景点、重点县城、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建设提升一批信息智慧化、服务优质化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详细、周到、便捷的服务。四要在交通主干线、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游客休憩站、景观台、经营服务点,形成公路交通沿线布局合理、高中低结合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五要在主要旅游城市、旅游小镇、特色村和主要旅游干线,新建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大幅度提升旅游标识信息公共服务功能。六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发展。树立“旅游+”“互联网+”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提高服务效能,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

(五)以创新营销为手段,拓宽旅游市场空间

再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如果不宣传推介,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要着眼于增强玉溪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胆创新营销方式,将玉溪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宣传推介出去,让“一地四乡”的魅力玉溪形象广为传播、家喻户晓。一要搭建多层次营销。加快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旅游企业、中介组织“四位一体”的旅游宣传体系,充分动员和整合有关各方的资源力量,形成多部门、多层次联合协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扩大和提升对目标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要开展互动营销。加快建立目的地和客源地良性互动的旅游推广体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类宣传促销活动的开展,确保目的地品牌形象更加直接、深入地在客源地发挥影响,推动客源地消费需求更加广泛、密切地引导目的地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牢固、共赢的良好关系,有效提高旅游营销的触动力。三要重视新媒体营销。依据旅游大数据整理分析,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覆盖家庭电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各类旅游智能终端系统的旅游传播体系,以更低廉的成本,更全面的覆盖、更便捷的手段、更直接的互动,创造最大化的旅游市场营销价值,提高公众对玉溪旅游的认知度,引导和激发市场消费需求。积极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文化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10个重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确保2016年仙湖古镇开工建设、红塔古镇完成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2017年哀牢小镇全面竣工,统筹推进广龙古滇国小镇、立昌艺术小镇、帽天山寒武纪小镇、路居航空小镇、大营街、富良棚等重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老宅院、名木古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重点推进2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聂耳音乐文化做成精品,将米线节、水果文化旅游节、花腰傣文化节等特色演艺、节事打造成品牌,重点培育陶瓷、青铜器、银器、民族刺绣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建设融合发展,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工业跨越发展,综合开发提升以红塔工业旅游、玉溪庄园、褚橙庄园、樱花庄园、竹园等为代表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六)以改善服务环境为保障,增加旅游消费需求

牢固树立“游客为本、提升服务”的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质量,搭建全覆盖、高效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广大游客在玉溪旅游的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一要优化市场环境,市县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对旅游市场乱象和安全隐患“出重拳、下重手”坚决整治,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心存侥幸者有任何机会。二要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大力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和友好交往。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旅游地居民树立旅游意识,主动参与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营造文明、祥和、安全、有序的旅游大环境。三要优化生态环境。玉溪拥有良好的生态气候资源,要积极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要探索绿色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模式,特别是抚仙湖区域要争取闯出一条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的路子。四要优化服务环境。突出旅游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创造供给价值。加强旅游企业培训,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