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影响

水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影响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淡水资源的概况我国的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仅从以上水资源情况来看,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水资源短缺也由此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地方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已将接近极限。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将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会更加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构成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水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影响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的资源,我国虽然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窘境。

(一)我国淡水资源的概况

我国的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从江河流域来看,我国有50000多条覆盖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00多条覆盖区域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从湖泊淡水量的储量来看,我国有2300多个湖泊,淡水储量约为2268亿立方。从地下水来看,我国年平均有8287.6亿立方的水资源。从冰川资源来看,我国有冰川43000多条,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水量约为52000亿立方。此外,我国年均降水量达61889亿立方,其中有44%的降雨量转化为径流。仅从以上水资源情况来看,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从人均占有量上来看,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大陆人口达13.39亿,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从水资源区域分布来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我国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其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从江河流域降雨量来看,由于我国降雨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的总趋势,形成南方降雨多、北方降雨少的局面,导致了北旱南涝,这也使水资源的不均匀状况加重了。水资源评价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1/3,同时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使水资源北少南多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二)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的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却要维持着占世界22%的人口,水资源的宝贵尤其可见。水资源短缺也由此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来看,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就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虽然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1980—1999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从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5591亿立方米,增长了25%,其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生活用水占10.1%。但从21世纪以来,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年均缺水量近400亿立方,2005年之后,年均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很多地方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已将接近极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与日俱增,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将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黄河断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我国每立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却高达120立方米(以2000年不变价计),是发达国家的3~4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等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不仅水资源短缺,还存在着使用效率低和浪费等因素。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将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会更加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可以预见未来30年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

(三)水资源缺乏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危害

21世纪我国将面临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的头等大事。

目前,我国1.21亿公顷的耕地中,尚有0.55亿公顷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有0.93亿公顷草场缺水,全国每年有2亿公顷农田受旱灾威胁,农村8000万人和6000万只家禽都因水资源匮乏而发生困难,农业缺水量高达3000亿立方。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只有1.7亿亩,但到了90年代就增加到4亿亩,增加了2.3倍。目前,我国仅灌区每年缺水300亿平方左右。“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2009年秋季以来,就连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西南地区也出现了缺水的干旱天气,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0亿元。然而西南地区发生干旱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华北黄淮地区八省于2010年10月爆发的干旱天气。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从2010年10月以来,截至2011年2月,华北黄淮八省9611万亩的冬小麦受旱,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1%,占八省耕地面积的21.7%。这八省为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因此,冬小麦受旱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持续百余日的旱情造成我国北方大片土地干涸,成片麦苗枯死,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这场始于2010年秋季、横跨整个冬季、行将进入春季的旱情,使我国粮食生产遭受了重大的创伤。水资源短缺已构成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