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一)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几组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生存空间减少了一半。虽然我国对草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防护林”工程,但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屏障的作用明显削弱,成为威胁首都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沙源地。随着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草原产草量大幅下降。
生态环境的恶化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先天脆弱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之人口过度增长、发展模式和某些政策不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致使我国生态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几组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生存空间减少了一半。1949—1982年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从13%下降到8.9%,草原产量也已下降了50%。全国有11个省207个县约65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变成了沙漠。目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共14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占全世界的第120位,西北五省占全国总量的2.5%,华北占4.5%。每年的森林过量开采超过木材生长量的50%以上。四川砍伐森林和更新之比为10∶1,风调雨顺的西南已经向旱涝频频仍转化。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每年达5亿吨,为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三条世界大河总输沙量的总和。全国17%的土地已彻底荒漠化,30%的土地被酸雨污染。我们的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3%。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闻名世界的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羊、台湾猴、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白鳍豚、中华鲟鱼等100多种珍稀动物都生活在我国。目前,原产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麋鹿等10余种珍稀动物在野外已经绝迹,面临灭绝的还有20多种,如华南虎、野象、白鳍豚等。[15]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2008年,森林覆盖率为23.36%,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全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长期超载过牧,草地质量逐渐下降,有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部分重要湿地退化;物种濒危程度加剧,野生高等植物比例达15%~20%,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野生动物呈现数量下降趋势。

(二)草原环境的恶化

草原环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处境让人忧虑。虽然我国对草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防护林”工程,但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2009年,一项由多方专家组成参与调研的报告指出,我国草原生态退化正在经历从“点”到“面”的窘境。堪称我国“条件最好的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露天开采,不仅破坏了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致使呼伦贝尔7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草原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现象。据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陈巴尔虎旗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三化”总面积达1070万亩,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47%。同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沙化草场面积已达1844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由1984年的48.6%扩展到64%。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屏障的作用明显削弱,成为威胁首都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沙源地。补给黄河水源的玛曲草原也因为乱开滥采与过度放牧,使100多眼泉水和11条黄河支流常年干涸,补给黄河的水量比80年代减少15%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及玛曲县90%以上的天然草原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全州重度、中度退化面积分别达1220万亩和2040万亩,分别占天然草场面积的30%和50%。[16]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我国许多草原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大,矿业开发规模增大,新疆等省区开垦草原面积达千万亩以上,有的省区矿业开发迅猛,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统计,目前,我国有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到23亿亩。

随着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草原产草量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牧区天然草原鲜草产量每亩可达到142公斤,2009年却下降到90公斤;四川牧区鲜草产量也从每亩420公斤下降到304公斤。草原产草量下降,造成草原承载牲畜能力明显降低。

据有关数据反映,我国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张。虽然近年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建设项目,但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总体呈现“点上转好、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

(三)海洋环境的污染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Ⅳ类~Ⅴ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Ⅴ类海水比例高达53%。例如,我国渤海的生态环境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海海域局部污染严重、污染范围持续扩大,赤潮、溢油等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局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每年遭倾倒57亿吨有毒的肮脏废弃物与20亿吨固体废物。环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水平的大约2000倍,在排污口附近方圆几海里内已经没有鱼类生存。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这份报告称:“对全国5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约77.1%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比上年同期增加18.2%。”[17]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为重度污染。Ⅰ类~Ⅱ类海水占30.6%,较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Ⅲ类海水占18.9%,上升11.5个百分点;Ⅳ类~Ⅴ类海水占50.5%,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为中度污染。Ⅰ类~Ⅱ类海水占55.1%,较上年下降16.3个百分点;Ⅲ类海水占20.4%,上升12.2个百分点;Ⅳ类~Ⅴ类海水占24.5%,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石油类、铅和镉。

(四)环境污染的成本代价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先看经济损失。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2006年和2004年相比,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增长了75.4%。这意味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其环境和生态日益恶化。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其中环境退化成本8947.5亿元,生态破坏损失(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3798.2亿元,分别占生态环境总损失的70.2%和29.8%。2008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4%左右。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3.5亿元,增长了22.0%。环境退化成本分别占地区合计GDP和行业合计GDP的2.73%和2.98%。[18]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4%左右;环境治理成本达到5043.1亿元,占当年GDP的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