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夏,本报两位记者再次走进宁夏,将本报读者捐献的7.91万元助学款和价值40多万元的物品,分发到贫困学生手中……
西安惊魂
由于没有直达银川的航班,记者只能从西安转机。然而在西安,差点遭到意外。
2002年5月26日,在登上到银川的班机前,记者心里一直打鼓。前一天,刚刚发生“华航”空难,206名乘客葬身大海,加上在前不久接连发生的“国航”韩国空难和大连空难,以至一时间人人谈“机”色变,许多人都退了机票。尽管如此,记者还是按照计划买了机票,因为我们肩负着《海峡都市报》广大读者的嘱托,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在驱车从西安到咸阳机场的高速路上,记者还差点出了事。一辆开在我们前面的车在没打转向灯和减速的情况下,突然向左转弯,而在前面恰恰停着两辆车,眼看车子就要撞上了,幸亏司机眼明手快,手脚并用,急打方向盘,又避开迎面驶来的一辆车,终于躲开了一劫。这一刻,记者大脑里一片空白。
但记者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总有一股力量,让记者义无反顾,将助学款和物品安全稳妥地送到每一位受助宁夏贫困学生手中,这便是本报再进宁夏的目的和动力。
情满同心
抵达银川后,记者马不停蹄,驱车直奔目的地——宁夏同心县。
由于刚刚下了几场大雨,连年干旱的同心泛起一片绿意,原本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上,长起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感觉真是好极了。
在同心中学、石狮职业中学和窑山中学,相继举行了《海峡都市报》宁夏“爱心助学行动”捐赠仪式,记者当众给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们颁发了助学金。
为了将好事办好,本报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早在第一次进宁夏的时候,本报便在有泉州老师支教的4所中学里,挑选了197名成绩优秀、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并一一给他们拍了照片。
在读者捐赠过程中,记者均遵照捐助者的意愿,将钱捐给他们指定的学生。这样便出现了一个情况,有的学生一人便得到好几位读者的捐助,金额也超过300元。本报的做法是,这些钱帮受助学生交一学期的学杂费,共300元,超过的,便顺延到下一学期,一直交到初中或高中毕业,这笔钱由学校代收。如果还有剩出的,则将余款直接交给学生。
在发放过程中,记者除了认真核对名单外,还一一对照以前所拍照片,做到了准确无误。每一笔钱、每一个受助学生都要签字确认,学校和教育局盖章。同时,记者还把捐助者名单提供给学校和受助学生,以方便他们今后个别联系。至于捐助物品,本报在同心县教育局和支教老师的配合下,全部分发到同心中学、石狮职中等4所中学。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曾作介绍的泉州永德信制衣公司在宁夏固原的业务员邓培煌和刘德清,闻讯赶到同心,给其中的100名贫困学生赠送了制作精美的运动衣,每件衣服上均印着一行字:福建泉州。
马花哭了
马花又一次哭了,在见到本报记者时,她像见到亲人一样激动不已。她说:“对我来说,这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年4月,因为家庭出现意外而一度退学的窑山中学初三学生马花,在本报和3位读者的资助下,重新回到了学校。教她的泉州支教老师徐潮汛说,这一个多月来,3位支教老师分工对她进行补课,马花学习非常刻苦,希望能考上高中,圆她的大学梦。
在197名受捐助的学生中,石狮职中的丁小芳受到的捐助最多。这位美丽的回族小姑娘,弟弟患白血病,父母卧病在床,她在这种环境下刻苦念书,成绩一直名列年段前茅。她的事经本报披露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有5名读者指名要捐助她。她共收到捐助款4600元,扣除交下学年的600元学杂费外,本报发给她4000元,为防意外,记者马上帮她把钱存进银行。
丁小芳一再委托本报记者向捐助人表示感谢,她说:“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就走到了辍学的边缘,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我会好好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没考出好成绩才会哭”的同心中学高一学生荆晓慧,经本报报道后,备受读者关注,有4名读者指名捐助她。晓慧对记者说,还有福州的几位读者直接写信给她,表示要帮助她。她还偷偷地告诉记者,她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到福建看看热心资助她的好心人,看看美丽的大海。
友谊长青
本报的“走进宁夏”大型系列报道和“爱心助学行动”,在宁夏引起很大的反响,宁夏电视台、宁夏教育台和《新消息报》《银川晚报》《宁夏广播电视报》等纷纷做了报道,新华社向全国发了通稿。
国务院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专项检查组组长、国家教育督导办副主任于芳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她说:“《海峡都市报》的善举使人感动,福建省政府和福建人民对西部教育的支持暖人心肠,这也证明国务院的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宁夏教育厅副厅长韩梅源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来自民间的支持尤为珍贵,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的人才,不辜负福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
在本次活动中,本报共募集到7.91万元,197名濒临失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他们的命运或许将因此而改变。但记者清醒地看到,对于西部广大的贫困学生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同心县教育局长杨科在与记者座谈时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政府投入很多,同心教育发展很快,但还有许多孩子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辍学率挺高,全县17个乡镇,只有9个普及初中义务教育。
本报的力量虽然有限,但通过这次活动,毕竟让更多的福建人民了解了宁夏,了解了同心,唤起对宁夏贫困孩子的关心,加强了两地民间交流,闽宁人民的友谊将因此而更加恒固长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