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农村改革为先导的改革带动了卫生改革。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首次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同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
1983年,卫生部提出了卫生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解决“独家办”“大锅饭”“一刀切”“不核算”的问题,即解决医疗卫生体制上的全民所有制单一结构,分配形式上的平均主义导致的“大锅饭”状况,管理上过分强调权力集中而形成领导方法上的“一刀切”状况,经营管理上忽视经济效益而造成的“不核算”的状况。
1984年11月,自治区政府批转卫生厅《我区卫生工作改革意见的报告》,提出了卫生工作改革的意见:改革“独家办”的现状,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医,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办医疗卫生事业。欢迎国外、自治区外的客户和港澳同胞来宁独资、合资办医;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收费制度,逐步做到按成本收费。根据医院的医疗任务、床位数量、人员编制、业务指标,确定定额标准,实行定额包干,国家对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科研、教学等部门实行预算包干。国家将不承担乡卫生院职工的工资,而根据完成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项任务的情况给予合理补偿。改革人事权和奖惩权。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内容从农村到城市、从加强经济管理到经济体制、科技、教育、政治体制等各个领域,为医改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1985年,中国首轮医改启动。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这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因此,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改革收费制度。改革使医院的效率得到极大改善,服务量持续增长,而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占比则开始逐步减少,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比例逐步提高。
截至1985年底,全自治区有17家县级以上医院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办起了149张家庭病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多数乡(镇)卫生院实行了“两定一考”(定任务、定质量、年终考评)的经济责任制,从制度上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状况,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6所乡(镇)卫生院的人均门诊量与1983年相比,普遍有了增加。据对8所医院、卫生院的调查,医院治愈率达75.9%,好转率达21.7%,死亡率为1.4%,病床工作日达到292.5天,平均病床使用率达80.2%。
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医疗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做重复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甚至不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有的单位又出现了完全靠经济责任制管理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致使一些职工滋生了只讲实惠的思想倾向。1986年初,自治区卫生厅按照中央“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八字方针的要求,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对8个县、16个乡、32个村进行了改革情况调查,认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医拓宽了卫生事业发展的路子,不仅村医疗站实行了多种形式办医,城镇联合诊所和个体开业行医人数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城镇开业人数达304人,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也发展到17所,“九三”学社发挥名老中医和离退休医疗卫生人员的作用办起了中山医馆;许多医疗单位采取多种便民措施,改革门诊制度,延长服务时间,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1987年3月,自治区政府批转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我区卫生工作进一步改革的意见》,提出卫生工作改革要坚持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一切改革措施都必须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利于调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防病治病、便民利民,促进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1988年9月,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若干规定》,要进一步推行院(所、站、校)长负责制;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实行卫生事业经费包干制,逐步改革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现行收费偏低的医疗收费标准;县以上医院(含县级)可以开设专家门诊,也可以根据病人特殊需要开设“优先、优质”服务项目;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可以组织富余人员举办与医疗卫生工作有关的第三产业和小型工副业,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以工助医”“以副养主”。对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减免税收,减免税收必须用于发展生产。
1989年12月至1990年1月,自治区卫生厅会同计委、财政、物价、人大科教委员会、政协科教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分级负责、分层调查的办法对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自治区精神病防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银川市中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平罗县医院、吴忠市医院、永宁县医院和固原县医院以及6所中心卫生院、12所乡卫生院进行了改革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8所医院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医疗机构现有的设备潜力,扩大了医疗服务。据统计,3所自治区级医院1989年的总收入比1979年增长224.07%,其中业务收入增长849.44%;3所市级医院总收入增加349.86%,其中业务收入增加449.35%;4所县级医院的总收入增加388.76%,其中业务收入增加553.32%,部分地补偿了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的不足。但是,医院改革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医院改革缺乏明确的整体目标,导致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3所自治区级医院1989年的设备购置专款均有所下降,3所市级医院未安排设备购置专款;二是医院改革的政策不配套;三是医院过多地利用经济手段,放松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出现了滑坡,社会上对医院反映最多的是服务态度差,医疗质量下降,收费过高;四是医院采用经济管理模式,偏重经济在管理中的作用,甚至还将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医疗为中心的内在机制;五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城市、农村差距过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