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岗
朱鹭(1553~1632),初名家栋,字白民,号西空居士、青浮子、髯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古文词,尤邃于《易经》。书画兼工,尤善写竹,深得宋代文同、元代吴镇之旨趣,用笔潇洒,疏密有致,浓淡相间,意出笔就,笔到意随,韵致洒落,为晚明画竹名家。生平喜游名山,登华山乐而忘返,结茅于莲花峰。朱鹭爱竹、养竹、写竹,寄竹于情,以竹托己。曾于庭院栽竹,去竹园赏竹,于山野寻竹,朝夕与竹为伴,观其形,悟其神,深究文同画竹之机理,遍求吴镇写竹之玄妙,常以画竹、咏竹来抒发其情感,高洁其情操。靠写竹刻印卖以自给,时人皆以高士目之。传世作品有1626年作《竹石图》轴,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竹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翠绿千重图》轴,现藏重庆市博物馆。著有《颂天胪笔》《名山游草》等著述。
朱鹭此帧《墨竹图》卷,为水墨纸本,纵28.2厘米、宽336.2厘米,作于1618年。是图分四段,视不同季节环境,绘不同形态之竹墨,款署:“戊午初夏写于影花龛中。西空居士鹭。”钤“朱鹭”朱文印和“西空居士”白文印。每每展读此卷,总是被画面瞬间带过四季,春之暖、夏之燥、秋之凉、冬之寒,风雨霜雪之经历一一再现。此卷自首至尾绘顶风摇曳之竹、酷暑盛夏之竹、深秋迎霜之竹、严冬凄凉之竹、春季鲜嫩之竹。风梢露箨,雨叶晴枝,竹态各异,异态纷呈,其不同季节环境下的竹之神态栩栩如生,恰如其分,不得不佩服画家对竹了解之深,观察之细,感悟之深。再究其笔墨,文同之“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毕现,清劲洒脱,笔力劲健,淋漓爽快,刚劲相济,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充盈盎然之生机。其构图疏密有致,浓淡相间,繁不见其乱,疏不觉其空,笔到意随,韵致洒落,更有一种烟云之气弥漫其间,处处见其功力,笔笔显其风采,更现其心迹。若非画家遍历其境,胸有成竹,深谙画理,饱含浓情,岂能有此佳篇?再看行书落款,结字险绝,行气通畅,似在经意不经意间而洒脱地一气呵成。尤值一提的是紧随其下所钤的“朱鹭”“西空居士”两枚印鉴,被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采集著录(参见该书第296页第1、2印)。
还应说明的是,此墨竹图卷钤有六枚鉴藏印,分别是“古润戴植培之氏一字芝农鉴藏书画记”“戴芝农父秘笈之印”“律本长寿”“律本”“鞠友”“汪律本印”,前两枚鉴藏印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收藏鉴赏家戴植之常用印鉴(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545~1546页第40、48印),而后四枚鉴藏印则为清末著名书画鉴藏家汪律本之印。戴植,字培之,芝农,号师芝道人,江苏丹徒人,清道咸年间收藏名家,精鉴赏,所藏书画甚富;汪律本(1867~1930),字鞠卣、鞠友,号旧游,安徽歙县人。诗词幽婉,山水花卉别有逸致,精于古书画鉴别,有《壶中词》《易归词五种》《黄山后游集》等传世。此卷经两位鉴藏大家鉴定并且品相如此完好,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此文发表于《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204页至205页,2008年,文物出版社)
陈裸(明) 春水柴门图卷
设色绢本手卷 31.5cm×184cm
款 识:春水柴门图。偶于宋院本得见,雨窗无事漫为写此。丙寅三月既望。陈裸 钤 印:陈裸、白室
程十发题引首:春水柴门。陈白室真笔。程十发题 钤 印:程、十发
收藏印:萝轩审定
出 版:1.《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下)第237页,福开森、容庚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出版,北京图书出版社2007年
2.《养疴诗画录》李放编,“民国”四年(1915年)稿本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68~P16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4.《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7,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作者简介:陈裸(1563~1639),初名瓒,字叔裸,后取裸字为名,明代著名诗人、画家。能诗工书,喜读《骚》选,善行楷。写山水规摹宋元,远宗赵伯驹、赵孟頫诸家,近师文徵明,所图必森林叠嶂,曲径回塘,以扇面为多。晚年居虎丘,以吟咏自适。传世作品有崇祯二年(1629年)作《石梁飞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有《妪解集》行世。
备 注:收藏印“萝轩审定”之“萝轩”,即翁嵩年(1647~1728),字康饴,号萝轩,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仕为广东提学。以枯笔作林峦峰岫,气质古雅疏拙,画家习气,毫发不能犯其笔端。曾得青玉版十三行,旋进之内府。卒年八十二。著《天香书屋稿》《白云山房集》《友石居集》。
萝轩审定
白室
陈裸
款识
程十发题引首
李士达(明) 万玉吟仙图卷
通甫
士达
俞琬纶印
俞琬纶印
君宣
石湖渔隐
款识
设色绢本手卷 24cm×140cm
款 识:李士达 钤 印:士达、通甫
俞琬纶题引首并跋:长洲俞琬纶中秋日书信安潜遁斋 钤 印:石湖渔隐、俞琬纶印、君宣
作者简介:李士达,号仰槐,一作仰怀,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画人物、山水名世。万历间隐居新郭。尝论画有五美云“苍、逸、奇、远、韵”,五恶云“嫩、板、刻、生、痴”。人谓其深得画理。寿至八十外。泰昌元年(1620年)尝作《关山风雨图》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0~P17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1~P27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简 析:
李士达,号仰槐,一作仰怀,字通甫,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以画人物、山水名世。人谓其深得画理。寿超八十。
李士达是个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苏州为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尤为发达,所受的封建掠夺也最严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帝派来亲信宦官、税监孙隆等,在苏州横征暴敛,任意增税,激起广大失业织工的反抗。在这之前,有一次孙隆召集苏州名流众吏,气焰不可一世,吓得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达不买账,“长揖而出”。这件事使孙隆大为恼火,马上派人追捕。幸亏有人庇护他,才免于一场灾难。从此,李士达就隐居在新郭。不久,苏州爆发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织工和市民反税监斗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李士达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动。这—年,他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当是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他的作品多数是表现文人高士的闲适、放达的生活,另—类是佛道鬼神,还有一类具有风俗漫画的性质,如著名的《三驼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三驼图》作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冬,画面无任何背景,只用白描法勾勒出三个姿态生动传神的驼背人,其中一人策杖提盒,一人拱手相问,一人拍手大笑。这是寓意深刻的讽刺画。画上有钱允治题诗道:“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可见,此画用曲折的讽喻手法,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嘲弄。画家用极其简略的似乎漫不经心的线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三个人的形体、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他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唐宋以来的白描人物技法。
李士达由于处境的关系,把自己的见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寄寓之。李士达最熟悉的还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这卷《万玉吟仙图卷》描绘的正是“竹林七贤”雅集竹园的场景。魏晋之际,崇尚清谈,人们把清谈家称为名士。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等七人。这七人结成好友,常在山阴的竹林子里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因此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卷上刻画了十六个人物,在野外竹林的自在生活,他们或挥毫题壁,或谈禅论道,或弹琴遣兴。李士达借此描绘体现了他的向往与憧憬,“竹林七贤”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当然,竹林七贤”只是一时之称,特指他们隐居在山阴煮酒论诗志同道合的一段日子。至于后来,除了嵇康坚持不与朝廷合作被杀,其余六人都入朝为官,失去了隐贤的资格。此图各组之间以树石或小桥、亭台等自然分隔,又以童仆的回首返顾使各组之间呼应联系。山石、人物造型多为圆形,线条柔韧,神态极生动。李士达在画上署名很特别,刘九庵先生总结的李士达显著特点“刀切款、皮球脸”,于此卷中尽显。
李土达对于绘画讲求有“五美”——“苍、逸、奇、远(一作圆)、韵”;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被评为“深得画理”。所谓“苍”美,是指笔墨成熟老练,既刚劲挺拔,又精气内含,达到苍劲、苍茫、苍润的效果。所谓“逸”美,是要求挥洒自如,放纵超脱,意趣为主,反对矫揉造作,呆板无味。所谓“奇”美,通指画面新奇,不同凡响,自出心裁。明代后期,画坛流行师古之风,盛行平淡无奇,稍有一点新奇气息,便斥为“野孤禅”、“邪派”。在这种风气之下,李士达能打破常规,提倡独创,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此卷由明代俞琬纶题引首并跋,俞琬纶,字君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22)进士,任西安令。画史上说他“性疏简有高韵,风流文采,掩映一时,临池最胜”。后竟因为有名士之风为过失,被弹劾罢官,从此以著述自娱。
而《竹林高士图》也叫《子猶赏竹图》,描绘的是王子猶在一个携琴童仆的陪伴下于竹林赏竹的情景。王子猷,字徽之,他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本来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而且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也自有他的强项,那就是出身名门,血统高贵。他还有一大癖好,就是生性爱竹!《世说新语·任诞》第46则记载了一则王徽之(字子猷)种竹的趣事:“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以说他爱竹爱得情真意切,赏竹赏得入竹三分,种竹种得与众不同,王徽之于竹可谓是有深情、有真气,是千古竹癖、竹痴的代表。我们注意到,图中李士达把王子猷于竹林中赏竹的喜悦表情刻画得淋漓毕现。
李士达(明) 竹林高士图
设色绢本镜芯 43cm×28cm 1615年作
款 识:万历乙卯秋写,李士达
钤 印:通父(朱文)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作者简介:李士达,明,号仰槐,一作仰怀,陕西省三原县人。万历元年(1573)癸酉乡试中举,入雁塔题名碑,万历二年(1574)进士。画人物、山水名世。万历间隐居新郭。尝论画有五美云:“苍、逸、奇、远、韵”五恶云:“嫩、板、刻、生、痴”人谓其深得画理。寿至八十外。泰昌元年(1620)尝作关山风雨图。《明画录》《无声诗史》《吴县志》《故宫周刊》。
款识
千岩居士
水墨绢本立轴 159cm×59cm
款 识:千岩居士鲁得之写于玉峰之望松阁。
钤 印:千岩居士(白文)
作者简介:鲁得之(1585~?),初名参,字鲁山,后以字行,遂得名之,更字孔孙,号千岩,钱塘(今杭州)人,侨寓嘉兴(今浙江嘉兴)。为李日华入室弟子。工欧、颜书法。墨竹从吴镇得法而上窥文同,苏轼。亦善画兰,纵笔自如,俱极潇洒。乙酉兵戈抢攘中,尚杜门染翰。初不自贵重,人人可乞,当其最入意者,则又鐍而藏之。曰:“吾将留以自验少壮生熟进长之不同也。”晚患臂疾,以左手写竹,风韵尤佳。著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顺治十七年(1660年)年七十六尚为石谷(王翚)画竹轴。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8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鲁得之(明) 古松图
仰廷宣(明) 松石图
水墨纸本立轴 200cm×110cm
款 识:拂尘道人仰廷宣写
钤 印:仰廷宣印(白文)、君常(朱文)、满纸春心墨未干(白文)
鉴 藏 印:太乙楼主珍藏书画印(朱文)
备 注:刘少旅旧藏。
作者简介:仰廷宣,《明画录》名作廷旬。字君常,号筠石,维扬(今江苏扬州)人。凡作山水,先以水噀净几,铺纸于上,用笔点染,以取烟润之态。万历(1573~1620)中来豫章,不甚得售,乃弃去隐名市肆。陈眉公尝致书于人曰:“仰君常若在,天下画工皆其裔也。”(参见《明画录》《画史会要》《耕砚田斋笔记》。)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8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88,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金笺立轴 122cm×45cm
款 识:张含写并书陆放翁诗
钤 印:张含、松南□辰
作者简介:张含,1479年生,1565年卒,字愈光,一字用光,云南保山人。少举于乡,不乐仕进,游梁、宋间为李梦阳所知,与杨慎友善。学者称禺山先生。晚年好纵笔作草书,不师法帖,殊自珍诧。卒年八十七。著有《云南通志》《明世说新语》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8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张含(明) 秋山泛舟图
沈昭(明) 溪山访友图
设色金笺纸本立轴 137.5cm×37cm 1604年作
款 识:万历甲辰冬日沈昭写
钤 印:沈昭
作者简介:沈昭(明),字秋萼,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鼎弟。善山水,所作大劈斧著青绿者尤佳。《画史会要、无声诗史、明画录》
赵珣 花果图
黄壁四代
十五氏
赵珣之印
绢本立轴 63cm×58cm 1641年作
题 识:辛巳年仲秋居石梁山房写此寄赠。赵珣
钤 印:赵珣之印、十五氏
作者简介:赵珣,原名之璧,字十五。福建莆田人。山水近倪瓒。花鸟、凫雁,生动可观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9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300,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杨文骢(明) 溪山雨霁图
设色泥金纸本立轴 136cm×47cm 1632年作
款 识:壬申冬十月仿子久《溪山雨霁》,为云乡年道长高斋补壁。龙友杨文骢
钤 印:文骢
作者简介:杨文骢(1597~1646),明末画家、抗清官员。字山子、龙友,号陈龙、鹤巢、雪盦,原籍贵州贵阳,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举人,官至兵部郎中,清兵入闽,被执不屈而死。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8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0,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设色绢本立轴 134cm×43cm 1625年作
款 识:踯躅红尘道路难,思君不见写青山。山头苍翠千年色,日日逢君眉宇间。天启乙丑冬日,北雍署中写赠广霞翁丈大词宗教正。弟蒋绍煃
钤 印:蒋绍煃印、国子先生
作者简介:蒋绍煃,号鹜洲,常州(今江苏常州)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人,仕为汉阳郡守。工山水,每借山云浦霭,广邱壑于毫端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4,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9,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蒋绍煃(明) 秋山图
崔子忠 三酸图
设色纸本立轴 45cm×30cm
款 识:若谷先生属,崔青蚓写
钤 印:子忠(白文)
鉴 藏 印:文涧(朱文)曾经过目(白文)擎天(白文)臣孔广陶敬藏(朱文)馨斋(朱文)邓苍梧藏(朱文)
作者简介:崔子忠(约1574~1644),初名丹,字开予,更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一作青引,莱阳(今属山东) 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匿居土室饿死。曾从董其昌学,擅画人物、仕女,取法高古,宗顾(恺之)、陆(探微)、阎(立本)、吴(道子),意趣在晋唐间,不袭宋元窠臼。写人物卓荦幽雅,画仕女娟妍静逸,重细描设色,画风近南唐周文矩,衣纹多曲屈转折,能自出新意。曾画十八尊者,笔意超迈,神气如生,每一尊者都自撰小赞。字与画、文皆精,兼工肖像,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洪绶) 北崔(子忠)”之称。一妻二女亦娴点染,相与指示,共为娱悦。传世作品有天启六年(1626) 作《藏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崇祯七年(1634) 作《长白仙踪图》卷、《云中玉女图》轴、《伏生授经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三年(1640) 作《桐阴博古图)) 轴图录于《中国历代名画集》:十一年(1638)作《杏园雅聚图》轴藏美国高居翰景元斋。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8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设色绢本立轴 109cm×51cm
款 识:老莲洪授画于香桥书屋
钤 印:章侯
题 签:陈老莲人物
钤 印:建德珍藏
备 注:台湾收藏家侯建德旧藏
作者简介: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季国子监生,明亡使为清军俘获,虽胁以死,亦不肯为之作画,曾入绍兴云门寺为僧,工人物,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又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8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1,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陈洪绶(明) 松下鸣琴图
董其昌(明) 神州图
水墨纸本立轴 130cm×75cm 1627年作
款 识:润州城外小瀛洲,冲破长江万里流。隔岸红尘飞不到,三三两两渡人舟。丁卯秋日,余将有三楚之役,泊舟京口,值黄初钟君索画,因写所见以遗之。笔疏手纵,不足一笑也。玄宰
钤 印:玄宰、昌、玄赏斋
鉴藏印:清静、随喜、性初挪赏、王氏随喜斋藏、性初审定、清静瑜迦馆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88~P18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5,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